User:邨園居軒半島豪庭花園大廈/沙盒: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邨園居軒半島豪庭花園大廈(留言 | 贡献) |
清理分類 |
||
(未显示3个用户的26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User Youtube}}
{{User Kwai Tsing}}
{{User zh-5}}
{{User en-2}}
{{User 中式英語-1}}
{{User es-1}}
{{User 男}}
{{User Google Chrome}}
=模板陣Template Park=
=頭=
{{Infobox future infrastructure project
|property_name=若城<br>Yat Shing
|location=紅島北部
|proposer=梁創、李專華
|status=發展中
|type=商業及交通區
|estimated cost=25億元 島幣
|max cost=31億元 島幣
|min cost=23億元 島幣
|planned start=2017年11月
|planned finish=2021年10月及2024年5月(預計)支持者:林標然及其團體—反對者:紅島環團、張顯勁及 文才京
}}
{{otheruses|other=屯門區的私人屋苑|景峰花園}}
{{Notability}}
<gallery mode="packed">
File:
File:
File:
File:HK Kowloon Ho Man Tin3.jpg
File:
File:
File:DiscoverBay North2.jpg
File:DiscoverBay North3.jpg
File:DiscoverBay North1.jpg
File:青衣薈藍202110.jpg
</gallery>
{{User 光復香港}}
{{Userbox
|border-c=#0099
|border-s=1
|id-c=#ffffff
|info-c=#99ff99
|info-s=10
|id-fc=#009900
|id-s=12
|id=[[File:Kwai Tsing Container Terminals aerial view 2017.jpg |80px]]
|info=這個用戶|<span style="color:#000000;">葵青區</span>]]'''。
}}
<includeonly>[[Category:葵青區維基人|{{PAGENAME}}]]</includeonly>
{{User 在你後面}}
{{User zh-yue-5}}
{{User zh-yue}}
{{User zh-classical-2}}
=啟德機場=
{{Infobox Airport
|airport_name=启德机场<br/><small>{{lang-en|Kai Tak Airport}}<small>
第22行 ⟶ 第68行:
|stat_year=1996
|IATA=<s>HKG</s>
|ICAO=<s>VHHX</s><s>VHHX</s>coord221943.80N11439.56:airportdisplay=inline,title</s>
|runway1_heading=<s>13/3</s>
|runway1_surface=[[沥青]]
|stat_passenger=29,500,000
|stat_cargo=156[[公顿|公噸]]
}}
{{noteTA
|1=zh-hans:协和飞机;zh-hk:和諧式客機;zh-tw:協和式客機;
|2=zh-hans:希思罗;zh-hant:希思羅;zh-hk:希斯路;zh-mo:希斯路;zh-tw:希斯洛;
}}
{{香港航空}}
'''啟德機場'''({{lang-en|Kai Tak Airport}},{{airport codes||VHHX}}<ref>{{cite web|title=VHHH Kai Tak|website=xe.ivao.aero|language=en}}</ref>)是[[香港]]一座已停用的民用[[機場]],位於[[九龍]][[九龍城區]][[啟德]]。於1925年啟用,正式名稱為'''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啟德國際機場'''{{efn|1=拆卸前的啟德機場多層[[停車場]]上標示有「香港啟德國際機場」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1998年[[赤鱲角機場]]落成後,啟德機場同時關閉,並由赤鱲角機場承接「[[香港國際機場]]」名稱。
啟德機場運作時為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客運量全球第三,貨運量全球第一。然而,極為繁忙的啟德機場座坐落於[[香港市區]],只有一條[[跑道]],而且周圍均屬於高密度樓房,[[空域]]狹小,在安全及需求考慮下,[[香港殖民地時期#香港政府|香港政府]]於1989年宣佈在[[大嶼山]]西北面的[[赤鱲角]][[填海]]興建新機場。新機場工程歷時8年,於1998年7月啟用,同時啟德機場完成其歷史任務,正式關閉。啟德機場運作時曾經有「全球十大危險機場」的稱號<ref>[http://book.sina.com.cn/ushistory/news/2011-10-17/1630171.shtml 飞行员的噩梦:盘点世界10大危险机场] {{Wayback|url=http://book.sina.com.cn/ushistory/news/2011-10-17/1630171.shtml |date=20140714153919 }} 新浪文史</ref>。經過多年的研究及討論,香港政府在啟德機場的原址推出《[[啟德發展計劃]]》<ref>[http://news.hkheadline.com/figure/index.asp?id=51 再見啟德機場] {{Wayback|url=http://news.hkheadline.com/figure/index.asp?id=51 |date=20120204144206 }} 頭條日報 頭條網 - 圖說往昔</ref>。
==歷史==
{{main|香港航空史}}
===早期發展===
{{multiple image
|align = left
|direction = horizontal
|image1 = Sir Sai Ho.jpg
|caption1 = [[何啟]]
|width1 = 107
|image2 = AuChakMun.jpg
|caption2 = [[區德]]
|width2 = 105
}}
[[File:Kaitakfire1931.jpg|thumb|220px|left|1931年12月15日啟德機場的大火]]
20世紀初,[[何啟]]爵士和[[區德]]先生(又名區澤民)合資經營「啟德營業有限公司」(Kai Tack Land Investment Co., Ltd.),在[[九龍灣]]北岸進行填海工程。1914年4月獲得政府批准,1916年工程展開。新填地面積有120[[英亩|英畝]],原計劃發展成花園城市住宅區。填海地域以二人合資之公司的名字命名,稱作「[[啟德濱]]」(Kai Tak Bund)<ref name="ktk">{{cite book|author=吳邦謀|title=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香港航空史|publisher=[[中華書局]]|isbn=9789888488148|year=2017|pages=}}</ref>{{rp|15}}。1920年完成首期土地平整工程、1927年完成第二期工程。而早在1924年2月,美國人[[哈利·亞弼]](Harry Abbott)便已向啟德營業有限公司租用了一部份填海土地,開辦飛行學校。1925年1月24日([[春节|農曆新年]]元旦)是啟德土地首次有飛行活動的紀錄。同年,港英政府內已有建議保留啟德土地,報告指出這處是當時香港可作機場用途的最大面積土地,這裡的平地可供興建跑道及停泊飛機,而相鄰的九龍灣,可供水上飛機升降及停泊<ref>趙雨樂/鍾寶賢,《香港地區史研究之一:九龍城》,[[三聯書店]],ISBN 962-04-1970-7</ref>。
亞勃特的飛行學校不久便停辦,啟德營業有限公司也於1927年陷入財困,無力把土地發展成住宅區。與此同時為因應日本軍方調派機隊進駐台灣南部<ref name="飛行第八聯隊">{{cite web |title=飛行第八聯隊(高雄州) |url=https://tm.ncl.edu.tw/article?u=001_006_0000358523 |website=臺灣記憶 |publisher=國家圖書館 |accessdate=2020-03-26 |archive-date=2020-10-1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018062309/https://tm.ncl.edu.tw/article?u=001_006_0000358523 |dead-url=no }}</ref>,[[英國皇家空軍]]也計劃派飛機駐守香港,並於1927年3月首度駐港。港英政府及軍部都看中啟德公司在九龍半島的一大片空置土地適合用作建造機場<ref name="b9789888254347-42-43">{{cite book |author1=鄺智文 |coauthors=蔡耀倫 |title=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 |date=2013-09 |publisher=天地圖書 |location=香港 |isbn=9789888254347 |pages=42-43}}</ref>,遂於同年12月與啟德公司達成協議,由港府出資1,007,250港元收購「啟德濱」土地,並改為建築機場。
1928年,啟德土地的海旁建造了一條[[混凝土]]斜道,供[[水上飛機]]上岸或下海,機場的基本工程在1930年完成。同年,香港政府正式聘請了首位機場監督,同時並由當時的[[船政處]](Harbour Department)負責管轄各種飛行活動<ref name="船政廳">{{cite web |title=飛機啟用及其管理 |url=https://www.mardep.gov.hk/theme/port_hk/hk/p1ch4_5.html |website=www.mardep.gov.hk |publisher=海事處 |accessdate=2020-03-2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1025133453/https://www.mardep.gov.hk/theme/port_hk/hk/p1ch4_5.html |archive-date=2018-10-25 |dead-url=no }}</ref>。皇家空軍亦在機場建成後入駐,並在啟動機場的東部修建[[啟德皇家空軍基地]],該基地的主要設施於1933年起先後落成,啟德機場成為軍民兩用機場。1934年,亞洲首間飛行學院[[遠東飛行訓練學校]](Far East Flying Training School)在啟德開辦。1935年,首座指揮塔和飛機庫落成。
1936年是香港航空史的重要一年,首間商業航空公司:英國帝國航空公司(Imperial Airways,即[[英國航空]]前身)提供來往香港的客運服務。3月24日,第一班定期商業客運航班從[[檳城]]飛抵香港<ref name="ktk"/>{{rp|54-55}}。此後,陸續有航空公司加入提供航班服務,包括:[[泛美航空|泛美航空公司]]來往[[旧金山|三藩市]];[[法國航空公司]]來往[[中南半島|印度支那半島]];[[中國航空公司]]來往[[广州市|廣州]]及[[上海市|上海]];[[歐亞航空公司]](Eurasia Aviation Corporation)來往[[北京市|北平]]。1939年,長457米的首條正規跑道落成。這條東西向的跑道稱為13/31跑道,位置於現時[[新蒲崗]]一帶。飛機起降時,需要把[[清水灣道]](今[[彩虹道]]一段)的車輛截停。當時皇家空軍在啟德機場側,[[大磡村|大磡]]一帶建有一座飛機庫,該飛機庫仍保存至今。
===二次大戰期間===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於當日[[香港保衛戰|入侵香港]],並在清晨出動數十架飛機空襲啟德機場,英國皇家空軍在香港的航空戰力近乎全毀<ref name="b9789888254347-160-162">{{cite book |author1=鄺智文 |coauthors=蔡耀倫 |title=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 |date=2013-09 |publisher=天地圖書 |location=香港 |isbn=9789888254347 |pages=160-162}}</ref>。香港在同年12月25日起被[[香港日佔時期|日本佔領]]。日軍在1942年3月擴建啟德機場,招募了數千名工人炸毀古蹟[[宋王臺]]所處的聖山,利用得來的石頭在原有的13/31跑道以外建造了一條橫跨[[清水灣道]]的07/25跑道。07/25跑道當時長1,371米,在1943年年底建成;日軍也拆卸了原本的航空大樓。機場西北面的[[九龍寨城]]石牆,及鄰近包括[[蒲崗]]村的20多條鄉村亦被拆毁。当中[[大磡村]]全村連同朱氏宗祠被夷為平地。
日本海軍二五四航空隊和日本陸軍第33戰隊等日本航空隊也曾進駐啟德機場,二戰期間曾駐在啟德機場跑道的日軍飛機有:
*[[九七式戰鬥機]]
*[[九八式俯衝轟炸機]]
*[[一式戰鬥機|一式戰隼]]
*[[二式單座戰鬥機|二式戰鍾馗]]
*[[零式艦上戰鬥機|零戰二一型]]
*[[二式複座戰鬥機|二式複戰屠龍]]
啟德機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受到[[盟軍]]的多次轟炸,嚴重損毀<ref>{{cite web|url=https://www.lordwilson-heritagetrust.org.hk/filemanager/archive/project_doc/27-9-42/book2.pdf|title=飛虎故事:中美空軍混合團 克爾上尉香港歷險記|publisher=《傳記文學》第109卷 第3期|date=2016年9月|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23070518/https://www.lordwilson-heritagetrust.org.hk/filemanager/archive/project_doc/27-9-42/book2.pdf|archivedate=2021-06-23|deadurl=no|access-date=2021-06-23}}</ref><ref>{{cite web|url=https://www.lordwilson-heritagetrust.org.hk/filemanager/archive/project_doc/27-9-42/book3.pdf|title=飛虎故事:楊應求烈士傳略|publisher=《明報月刊》第51卷 第8期|date=2016年8月|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23074300/https://www.lordwilson-heritagetrust.org.hk/filemanager/archive/project_doc/27-9-42/book3.pdf|archivedate=2021-06-23|deadurl=no|access-date=2021-06-23}}</ref><ref>{{cite web|url=https://www.lordwilson-heritagetrust.org.hk/filemanager/archive/project_doc/27-9-42/book1.pdf|title=淪陷歲月:郭錦華先生口述訪談|publisher=《傳記文學》 第107卷 第6期|date=2015年12月|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23074256/https://www.lordwilson-heritagetrust.org.hk/filemanager/archive/project_doc/27-9-42/book1.pdf|archivedate=2021-06-23|deadurl=no|access-date=2021-06-23}}</ref>。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港英政府為重建啟德機場,剷平了餘下的「聖山」部份,並將[[宋王臺|宋王臺石碑]]從殘石的餘下部分從中切割出,移到新建的宋王臺花園展覽。
===戰後發展===
[[File:Hong Kong Kai Tak Airport Podium 1971.jpg|thumb|220px|1971年新客運大樓觀景台]]
1946年5月1日,[[民航處]]成立,專責管理香港的航空服務至今。同年,[[香港殖民地時期#香港政府|香港政府]]展開尋找新的機場選址的計劃,並初步選定了[[新界]][[屏山 (香港)|屏山]]及[[港島]][[赤柱]],但後來兩個選址分別因政治及成本問題,皆被否決<ref>Hong Kong's Port and Airport Development Strategy, 1991</ref>。最後,政府於1954年在[[利氏家族]]的投資底下將啟德發展成國際機場。
1950年代初[[韓戰]]期間,香港成為[[聯合國軍]]的後勤基地之一,大批英美軍事人員和軍機軍艦等進出香港,例如曾有[[美軍]][[飛艇]]在[[維多利亞港]]上降落。當時啟德機場亦設有碼頭供乘坐飛艇或[[水上飛機]]的抵港旅客上岸<ref name="彩色香港1940">{{cite book|author=高添強 黎健強|editor=任秀雯|title=《彩色香港1940s-1960s》|date=2013年12月|publisher=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location=香港|isbn=978-962-04-3378-8|page=頁39-41}}</ref>。當時啟德機場候機室及導航等設備簡陋,新型噴射客機無法起降,除緊急情形外機場也未具備夜間升降功能<ref name="彩色香港1940" />。
1955年起,港府着手擴建機場,主要工程包括[[填海]]建造一條長2,194米、從[[九龍灣]]伸延至[[維多利亞港]]的新跑道來取代舊的跑道。這就成為了啟德機場關閉前仍然使用的13/31跑道。九龍灣填海工程於1958年9月完成,跑道於9月12日正式啟用<ref name="ktk"/>{{rp|29}}。工程把啟德機場南移,原有跑道一部份被改建成停機坪,北面的部份則興建了[[新蒲崗]]工業區及[[太子道|太子道東]],舊有跑道則成為房屋協會廉租屋[[啟德邨]]及[[黃大仙下邨|黃大仙徙置區]]巴士總站,而建於[[鑽石山]]大磡村側的一座皇家空軍飛機庫則沒有被拆卸。1959年,跑道燈光系統啟用。
1962年,啟德機場新[[客運大樓]]及停車場落成並投入使用,控制塔亦遷至新客運大樓,而舊有的客運大樓則在1965年拆卸。1970年,跑道擴展成2,541米,以應付新一代大型噴射客機的需要。同年4月11日,首班[[波音747]]定期航班降落啟德機場,由[[泛美航空]]營運<ref name="ktk"/>{{rp|93}}。1974年1月7日,機場裝置進場儀表導航系統,讓飛機在惡劣天氣下亦能在13跑道降落,機場使用量大幅增加。跑道在1975年再被填海擴展成3,390米,當時有31家航空公司在香港經營。
1970年代初起,皇家空軍已不再使用啟德機場,啟德成為全民用機場。
1976年,貨運站正式啟用;設於[[大帽山]]、[[筆架山_(香港)|筆架山]]及[[柏架山]]的[[民航處#航空雷達站|二次監察雷達]]亦開始於該年至1978年間被應用,以加強管制航空交通。同年11月5日,可作[[超音速]]飛行的[[协和飞机|協和式客機]]首次在啟德機場降落。翌日協和客機經[[新加坡]]再度抵港進行正式訪問。當年啟德機場的客運量為400萬人次。1978年3月,駐港皇家空軍將總部遷往[[石崗機場]],把啟德皇家空軍基地的用地交由港英政府擴建機場及興建[[啟業邨]]。1979年3月,[[皇家香港輔助空軍]]在啟德機場建成的新總部由總督[[麥理浩]]主持開幕<ref name="彭亮廷中校任名譽司令">{{cite news |title=彭亮廷中校任名譽司令 |url=https://mmis.hkpl.gov.hk/coverpage/-/coverpage/view?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hsf=%E8%BC%94%E5%8A%A9%E7%A9%BA%E8%BB%8D&p_r_p_-1078056564_c=QF757YsWv58Sngm8Qm6Mnwpwk0oIf653&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o=11&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actual_q=%28%20%28%20allTermsMandatory%3A%28true%29%20OR+all_dc.title%3A%28%E8%BC%94%E5%8A%A9%E7%A9%BA%E8%BB%8D%29%20OR+all_dc.creator%3A%28%E8%BC%94%E5%8A%A9%E7%A9%BA%E8%BB%8D%29%20OR+all_dc.contributor%3A%28%E8%BC%94%E5%8A%A9%E7%A9%BA%E8%BB%8D%29%20OR+all_dc.subject%3A%28%E8%BC%94%E5%8A%A9%E7%A9%BA%E8%BB%8D%29%20OR+fulltext%3A%28%E8%BC%94%E5%8A%A9%E7%A9%BA%E8%BB%8D%29%20OR+all_dc.description%3A%28%E8%BC%94%E5%8A%A9%E7%A9%BA%E8%BB%8D%29%20%29%20AND+%28%20dc.category.category%3A%28Newspaper%29%20%29%20%29&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sort_field=dc.publicationdate_bsort&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sort_order=asc&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filter=dc.publicationdate_dt%3A%5B1980-01-01T00%3A00%3A00Z+TO+1989-12-31T15%3A59%3A59Z%5D |accessdate=2021-01-07 |work=華僑日報 |date=1983-04-01 |archive-date=2021-01-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10012626/https://mmis.hkpl.gov.hk/coverpage/-/coverpage/view?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hsf=%E8%BC%94%E5%8A%A9%E7%A9%BA%E8%BB%8D&p_r_p_-1078056564_c=QF757YsWv58Sngm8Qm6Mnwpwk0oIf653&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o=11&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actual_q=(%20(%20allTermsMandatory:(true)%20OR+all_dc.title:(%E8%BC%94%E5%8A%A9%E7%A9%BA%E8%BB%8D)%20OR+all_dc.creator:(%E8%BC%94%E5%8A%A9%E7%A9%BA%E8%BB%8D)%20OR+all_dc.contributor:(%E8%BC%94%E5%8A%A9%E7%A9%BA%E8%BB%8D)%20OR+all_dc.subject:(%E8%BC%94%E5%8A%A9%E7%A9%BA%E8%BB%8D)%20OR+fulltext:(%E8%BC%94%E5%8A%A9%E7%A9%BA%E8%BB%8D)%20OR+all_dc.description:(%E8%BC%94%E5%8A%A9%E7%A9%BA%E8%BB%8D)%20)%20AND+(%20dc.category.category:(Newspaper)%20)%20)&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sort_field=dc.publicationdate_bsort&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sort_order=asc&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filter=dc.publicationdate_dt:%5B1980-01-01T00:00:00Z+TO+1989-12-31T15:59:59Z%5D |dead-url=no }}</ref>。
{{stack begin | align=center | clear=false | float=center}}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px"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Destruction of Kai Tak Airport during Typhoon Ingrid.png|1946年[[颱風英格瑞 (1946年)|颱風英格瑞]]吹襲過後的啟德機場
File:Kai Tak Airport 1958.jpg|1958年的啟德機場
File:九龍城 - panoramio (1).jpg|1960年代的啟德機場
File:Hong Kong Kai Tak Airport 1971.jpg|1971年的啟德機場跑道
File:Hong_Kong_Kai_Tak_Airport_View1_1971.jpg|1971年的啟德機場停機坪
</gallery>
{{stack end}}
===1980年代以後===
[[File:Wunala Dreaming in KaiTak.jpg|thumb|left|1998年啟德機場停機坪,圖中紅色客機為[[澳洲航空]]的「Wunala Dreaming」]]
1982年,機場客運大樓第四期擴建工程完成。同年[[富豪東方酒店|富豪機場酒店]]開業,成為唯一在啟德機場附近的酒店。1998年機場搬遷後易名[[富豪啟德酒店]],後又改名為富豪東方酒店。<ref>[http://www.hk-place.com/db.php?post=d007034 討論-討論文庫-已消失及曾更名的酒店] {{Wayback|url=http://www.hk-place.com/db.php?post=d007034 |date=20201110054732 }},[[香港地方 (網站)|香港地方]]</ref>1984年,二號貨運站正式啟用,每年可處理達150萬公噸空運貨物量。
1986年,啟德機場的全年客運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1987年,政府繼續擴建和改善啟德機場,以在新機場有定案前提高旅客容量。1988年,機場客運大樓第五期擴建及跑道工程一併完成,每年可處理1800萬人次的旅客量,機場入境管制亦全面實施電腦化。
1990年,港府啟動[[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又名玫瑰園計劃,其中包括在[[赤鱲角]]興建新機場,即現在的[[香港國際機場]],但啟德的擴建工程仍未停止。政府亦把原位於啟德機場側、[[新蒲崗]]對面的警察會俱樂部、香港警察學院及球場遷走,興建東面停機坪。擴建工程於1992年完成,此次擴建多提供了1個商務飛機的停泊區及4個波音747-400飛機的停機位。南面停機坪的擴建則在1994年完成,為波音747飛機額外提供了11個停機位。擴建後每年可處理2400萬人次的旅客量,亦是啟德機場最後一次大型擴充工程。
1996年,啟德機場在國際客運量方面,位居全球最繁忙機場的第三位,旅客量達2950萬人次;而在國際貨運吞吐量方面則為156萬公噸來自世界各地的貨品,是為全球首位。<ref>{{Cite web|url=http://www.cfso.org/train_dep/VHHH-O/VHHH-O.HTM|title=啟德機場13跑道IGS降落飛行程序|accessdate=2006-03-23|archivedate=2003-10-18|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031018142757/http://www.cfso.org/train_dep/VHHH-O/VHHH-O.HTM|deadurl=yes}}</ref>
===完成歷史任務===
[[File:Boeing 747-428, Air France AN0278440.jpg|thumb|left|220px|1998年[[法國航空]]一架將降落啟德機場的[[波音747]]飛越九龍城上方]]
[[File:Boeing 747-467, Cathay Pacific Airways JP10362.jpg|thumb|right|220px|關閉當天(7月6日)早間的啟德機場,拍攝自巴黎飛往香港的CX260號班機]]
[[File:KaiTakAirport-2.jpg|thumb|left|220px|1998年一架於啟德國際機場作最後進場的波音777飛越[[九龍城區]]樓房上空]]
{{external media
|align = right
|width = 200px
|topic = 启德机场关灯仪式的直播报道
|video1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QHAvsWzq3w YouTube]
|video2 =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wNzUwNzEy.html 优酷网]
}}
1998年7月5日晚上,香港啟德國際機場終於結束73年的歷史任務。最後一班在啟德國際機場降落的航班,為當晚11時38分由[[重庆主城区|重慶]][[江北国际机场]]抵港的[[港龍航空]]'''KA841'''號班機(A320-200);而最後一班在啟德國際機場起飛的定期航班,則是7月6日深夜0時02分起飛,從香港啟德國際機場前往[[伦敦|倫敦]][[倫敦希斯路機場|希斯路機場]]的[[國泰航空]]'''CX251'''號班機(B747-400),從啟德機場起飛的最後一架飛機則是於7月6日凌晨1時05分起飛,從啟德機場調機至赤鱲角機場的'''國泰航空3340號班機'''(A340-300)。
最後一班航機飛離啟德國際機場後,機場的搬遷計劃全速進行,所有停泊在啟德國際機場的29架飛機全部飛往新機場[[香港國際機場|赤鱲角機場]]。當所有飛機都離開了啟德國際機場後,當時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民航處]]處長施高理(Richard Siegel),[[利氏家族]]成員在啟德國際機場控制塔內主持了機場跑道關燈儀式。1時16分55秒,處長施高理以「Goodbye Kai Tak, and thank you!(再見啟德,謝謝你!)」作告別之話,按動按鈕熄滅跑道全部燈光,正式替啟德國際機場歷史畫上句號。機場客運大樓離境及接機大堂則由警員進行清場,而部份可在新機場使用的設備亦通宵搬運到赤鱲角。7月6日早上6時30分,機場完成遷移,新[[香港國際機場|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正式開始運作。7月10日,原為保障啟德國際機場航道安全而訂立的建築物高度限制正式撤銷,[[九龍]]區的建築物高度不再受到限制。最後一批設備於8月5日全數撤離<ref>[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2-AlRjDXRA&t 鏗鏘集-機場搬家]</ref>。
===改裝===
[[File:Former GFS HQ.JPG|thumb|right|220px|前[[政府飛行服務隊]]總部,後來改作多個紀律部隊共用的行動基地]]
啟德國際機場關閉後,機場客運大樓並未立即拆卸,而是改作政府部門辦公室(包括[[庫務署]]),並易名為'''啟德政府大樓'''。客運大樓的出境大堂則以短期租約形式作商業用途,成為汽車展銷廳、[[卡丁車|小型賽車]]場、[[斯諾克|士碌架]]-{zh-hans:台球;zh-hk:桌球;zh-tw:撞球;}-場地、遊戲機中心、[[保齡球]]場等。啟德機場的跑道及停機坪等露天地方,則作為[[高爾夫球]]場、燒烤場、「[[大笪地]]」[[跳蚤市場]]及一些大型活動,如[[嘉年華]]及[[風箏]]比賽等的舉辦場地。啟德機場的跑道也可以使用為遙控飛機的跑道。
1998年10月26日,政府開始在啟德國際機場北停機坪的3個位置清拆建築物,並開始除污工程,清除跑道地底下面積約11公頃的有毒油污。這些油污是長年累積的飛機燃料滲入地底而造成的,除污工程是香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同類項目。工程於2001年完工。客運大樓、停車場,以及接駁富豪東方酒店與客運大樓的行人天橋最後在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期間拆卸,而原來連接太子道東東行線和客運大樓平台的兩條行車天橋則保留,以便將來伸展進[[啟德發展區]],並與[[協調道]]連接。同時,以下機場設施獲保留並改變用途:
*機場客運大樓指揮塔-原件保留,將來覓地重建
*機場警署-改作[[警務處]]啟德行動基地,後拆卸並重建為新[[東九龍總區總部|牛頭角警署兼東九龍總區警察總部]]
*富豪機場酒店-易名為「富豪啟德酒店」繼續經營(其後再易名為「富豪東方酒店」)
*空運二號貨站(1984年4月落成)-改建為[[機電工程署總部大樓]]
*[[政府飛行服務隊總部]]大樓-改作多支[[紀律部隊]]共用的行動基地,後於2014年拆卸,正重建為[[啟德醫院]]
*位於[[祥業街]]的[[海事處]]導航[[雷達]]塔-暫時保留,其功能由則由位於[[啟德郵輪碼頭公園]]的導航雷達塔取代,後於2016年10月拆除,地底興建東南九龍T2主幹道的隧道,地面為啟德醫院地盤範圍<ref>T2主幹路項目範圍[http://www.trunkroadt2.gov.hk/images/SS/KZ789.pdf] {{Wayback|url=http://www.trunkroadt2.gov.hk/images/SS/KZ789.pdf |date=20200928225850 }}</ref>
*兩座[[機場消防局]]-暫時保留(位於啟福道的前機場消防總局,於2008年遭祝融光顧而遭投閒置散<ref>2008年10月18日下午1時23分發生三級火,焚燒至同日下午2時40分,全幢建築物付之一炬。[http://std.stheadline.com/archive/fullstory.asp?andor=or&year1=2008&month1=10&day1=19&year2=2008&month2=10&day2=19&category=all&id=20081019a08&keyword1=&keyword2=] {{Wayback|url=http://std.stheadline.com/archive/fullstory.asp?andor=or&year1=2008&month1=10&day1=19&year2=2008&month2=10&day2=19&category=all&id=20081019a08&keyword1=&keyword2= |date=20200424102828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11212/00176_096.html] {{Wayback|url=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11212/00176_096.html |date=20201029172905 }}</ref>,至2020年因與T2主幹道擬的隧道結構抵觸而拆卸;而鄰近[[啟德郵輪碼頭]]的則略經修葺,並將於2019年下半年改建為水上活動中心。)
*位於[[承啟道]]與[[宋皇臺道]]交界的車庫(第一代機場消防局)- 暫時保留,曾放置無人認領的違泊單車及電單車。
*滑行路橋樑-保留,加建上層行人及行車通道後命名為[[啟德橋]],2013年5月18日局部通車,2019年12月30日下午2時全面通車,翌年正式刊憲正名為「啟德橋道」
===搬遷後的啟德機場===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px" style="text-align:center">
File:Kai Tak Airport 1.jpg|鳥瞰啟德機場(2007年)
File:Kai Tak Airport 2.jpg|從[[獅子山 (香港)|獅子山]]遠眺啟德機場(2008年)
File:圖片1.jpg|220px|啟德機場跑道(2009年)
File:Kai Tak Airport Site View 201105.jpg|啟德機場跑道(2011年)
File:Kai Tak overview 201707.jpg|啟德機場跑道(2017年)
</gallery>
==特點==
===地理環境===
[[File:Hkairports.png|thumb|right|220px|赤鱲角機場和啟德機場的位置圖]]
[[File:Kaitak tchn.svg|thumb|220px|啟德機場平面圖]]
[[File:九龍城 Kowloon City 啟德機場進近燈 Approach Lights of Kai Tak Airport, 1960s.jpg|thumb|220px|1962年九龍城市區內的[[進場燈光系統|進近燈]],位於[[衙前圍道]]與[[侯王道]]交界<ref>{{Cite web|title=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 wanted to see in Hong Kong|url=https://jemauvais.livejournal.com/612640.html|accessdate=2020-01-19|author=jemauvais|date=2010-01-04|format=|publisher=LiveJournal|archivedate=2020-11-1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10054807/https://jemauvais.livejournal.com/612640.html|deadurl=no}}</ref>]]
啟德機場位於香港市區之內,[[九龍]]半島東岸,[[維多利亞港]]之濱。機場範圍以外是[[九龍城]]鬧市,三面環山。機場北面及東北面約10公里外的山高度達{{convert|2000|ft|m|-2|link=on}};東面的山距離跑道更只有5公里。機場南面是維多利亞港,而海港外不足10公里之處,則又是[[香港島]]上{{Convert|1700|ft|m|-1}}左右的高山。只有機場的西面、以及跑道東南方向對正的[[鯉魚門]]峽角沒有高山阻擋。
===13/31跑道===
{{see also|啟德跑道公園}}
啟德機場只有一條伸入維多利亞港內的[[跑道]],在[[九龍灣]][[填海]]而成。飛機升降方向分別為136°及316°,所以名為「13跑道」及「31跑道」。
'''13/31跑道'''(讀成「一三三一」跑道)稱謂源自國際航空界的習慣。一條跑道可供飛機以相反方向成180°的方向升降,跑道數字以其方向的角度然後下捨入後捨去最後一位而成,而第2個數字亦可以首個數字加18計算(即180°),而啟德機場的兩個跑道方向則份屬136°及316°<ref>《[http://www.cad.gov.hk/chinese/kaitak.html 啟德機場1925 - 98] {{Wayback|url=http://www.cad.gov.hk/chinese/kaitak.html |date=20210107114358 }}》,[[民航處|香港民航處]]網站</ref>。13跑道選擇建造的方向,主要是由於其東南方向的鯉魚門沒有高山阻擋。
13/31跑道曾多次加長,機場關閉前長度為3390米。在跑道與東面觀塘之間有一條狹窄的水道相隔,而跑道的盡頭就是高山和民居(最接近民居的垂直距離約300英尺)。機師在降落時,看到[[格仔山]]上的巨型紅白方格,就要把飛機轉向,準備降落。由於地理環境的局限,令飛機升降啟德頗具挑戰性,再加上機場附近因山多而經常出現[[风切变|風切變]],使啟德機場有「世界十大危險機場」之稱。不過,亦由於同樣理由,使航空公司通常都只會派具豐富經驗的機師駕駛前往香港的航班,所以機場營運以來,絕少發生大型空難事故。除外,其独特的机场地理环境甚至成為日本航空管制遊戲《[[我是航空管制官]]》的招牌,被稱為傳說中的機場,認為抵港時的急迴旋降落非常有魅力。<ref>{{Cite web|url=http://www.technobrain.com/20050105/product/atc3/hongkong/feature.html|title=遊戲官網介紹|accessdate=2009-06-30|archivedate=2013-09-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906202315/http://www.technobrain.com/20050105/product/atc3/hongkong/feature.html|deadurl=no}}</ref>
[[File:Kowloon Tsai signal hill.JPG|thumb|left|220px|位於[[九龍仔公園]]附近的[[格仔山]]是引領航機進場的導航設施]]
獨特的降落方式和機場的特殊環境,讓啟德機場的13跑道世界知名。在13跑道着陸對機師來說是與別不同及頗具挑戰性;而對乘客來說,這亦可算是頗為刺激的體驗。由於香港的[[盛行風]]為[[東風]]年中使用13跑道降落的機會比31跑道為多。要在13跑道降落,飛機先從[[長洲 (香港)|長洲]]附近向西(航向270°)飛行並開始下降,繞過[[大嶼山]]西端轉向東北(航向45°),然後在大嶼山[[沙螺灣]]以北改向東(航向88°)進場,通過現時的[[香港國際機場|新機場]]南跑道上方及維多利亞港西部海港,進入建築密集的[[西九龍]]上空。13跑道的這段向東航程自1974年起設有[[儀錶導航系統]]輔助(<small>Instrument Guidance System</small>;和31跑道所設的[[仪表着陆系统|儀錶着陸系統]]類似,但不帶領至着陸)。當飛機到達[[九龍仔]][[格仔山]]附近,機師便要靠目測右轉47°,對準伸進海港的跑道着陸。格仔山在[[九龍仔公園]]附近的小山崗上,塗以紅白兩色,晚間以燈光照明。飛機在這裡轉彎時高度不足1000英呎(300米),離着陸點更只有1.4[[海里]](2.6公里)。倘若海港內吹的是強勁東北風,飛機還要實施[[側風着陸]]。當[[颱風]]吹襲香港的時候,港內吹的是強度不穩定的陣風,下降便更為困難。而且跑道三面環海,左面很接近滑行道,靠近的一方雖為陸地,但不遠處卻滿佈樓房。
對機上的乘客、特別是坐在機艙右邊靠近窗邊的乘客而言,飛機降落時就恍如是飛錯了航道一樣。可以感覺到飛機與地面距離越來越近,地面位於[[深水埗]]及[[旺角]]的擠迫街道、多層樓房及行人已一一清楚可見,但前方卻未見跑道蹤影。後來兩旁的建築物似乎快要撞到機翼,有時更可以清楚看見民居內的電視畫面、或天台上晾曬衣物的顏色。此時飛機正在[[九龍城]]上空轉彎,跑道也正在前方出現。數秒以後,起落架已接觸到陸地,飛機已降落在海港中央的跑道。
對居住在航道之下的九龍城居民而言,曾經流行過一句誇張的說話,說是只要在大廈天台拿着晾衫竹便可以把飛機捅下來。
另一方面,飛機從31跑道向九龍城方向起飛則是另一奇觀。當飛機向[[鯉魚門]]方向[[滑行]]至跑道末掉頭準備起飛時,機師眼前只有前方數以千計的高樓大廈和[[海拔]]1300英呎(400米)高的[[獅子山 (香港)|獅子山]]和[[筆架山 (香港)|筆架山]]。飛機剛起飛的時候,機師便要將爬升不久的飛機轉向西飛,以免直撞山。31跑道因受到九龍城樓宇的限制,故實際滑行距離比13跑道短,對航機起飛爬升率的要求亦更高。因此,原定由13號跑道起飛、載滿乘客、貨物和燃料、並達到最大起飛重量的航機,如果在起飛前因風向改變而需要改用31號跑道,就需要返回泊位、卸掉部份貨物以維持較高的爬升力。
啟德機場位於市中心,部份導航及雷達設施需要建於市區之內。除了九龍仔格仔山及九龍仔公園外,13跑道的飛機進場導航燈建於[[衙前圍道]]43號樓宇的天台上,該幢樓宇曾開設屬[[漢寶集團]]的漢年酒樓(該樓宇已於2012年拆卸)。在九龍灣海旁觀塘繞道側亦設有一座塔型圓形雷達。
==擴建及搬遷==
香港空運及客運增長迅速,啟德機場在[[香港1990年代|1990年代]]的設計乘客量為每年2,400萬,但它關閉前的實際客量卻達到2,800萬,再加上150萬公噸貨物,以國際客運量屬全球第3,貨運更達全球第1。
[[File:Kai-tak-3.jpg|right|thumb|300px|國泰航機[[降落]]情景,圖下紫色樓宇為[[真善美邨]]]]
但是啟德機場只有一條跑道,平均每小時要升降班機達36次,繁忙時間接近每分鐘一班,已是安全考慮下之極限。而且,跑道與滑行道距離過近,任何意外都可能令機場癱瘓;航道之下為人口密集的住宅區,遇上嚴重意外時後果堪虞。
早期的啟德機場和住宅區相距還比較遠,但隨着住宅區和機場不斷擴展,機場的位置和住宅區變成只被[[太子道]]一街之隔。到了[[香港1980年代|1980年代]],啟德四周已經再無發展空間。啟德用盡各種方法,在有限的土地上擴展至65個停機位,當中只有8個直接靠在客運大樓旁。機場無論是起降時間、停機位等都到使用的極限,航空公司要開設從香港到新目的地的航班也比較難。
1970年代初期,政府已經就機場發展進行研究,考慮在香港境內各個地方興建新機場的可能,直到1978年決定選址於赤鱲角。1980年代末,商人[[胡應湘]]亦曾經建議在[[南丫島]]及大嶼山之間以人工島方式興建機場。基於當時香港的前途因為[[香港主權移交|主權問題]]未見明朗,因此沒有落實興建方案,而改為盡量擴建啟德以暫時容納需求,直至1990年方-{才}-決定興建新機場,選址[[大嶼山]]西北面的赤鱲角。新機場於1998年7月6日啟用時,啟德機場同時關閉。不少設備、器材等在午夜後才從舊啟德搬遷往新機場,停泊在啟德機場的飛機也要飛到新機場。
==影响==
===噪音===
[[噪声|噪音]]是啟德機場的一個重要環境問題,飛機升降帶來的噪音影響區域甚為廣泛,包括鄰近啟德機場的[[深水埗]]、[[九龍塘]]、[[九龍灣]]、[[九龍城]]、[[觀塘]]、[[旺角]]、以至[[東區 (香港)|港島東區]]。由於噪音問題,在深夜至清晨時間禁止航班升降,使啟德的航班起降數目設有一定上限。香港政府在1995年3月實施加強消減噪音措施,1995年11月,消減噪音措施再度加強。1997年6月則裝設飛機噪音及飛行航道監察系統、開設飛機噪音投訴熱線,以減低飛機噪音對居民的滋擾。<ref>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1997年),《[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pa97/chinese/cresb.htm 1997年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經濟局工作進度報告] {{Wayback|url=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pa97/chinese/cresb.htm |date=20201114182201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ref>。
===九龍及港島東區樓宇===
由於要遷就飛機起降航道,九龍大部分區域及部分港島東區的建築物高度受嚴格限制。因此,在受影響區域內的樓宇,往往會採用一些特別設計,以便在滿足有關限制下盡取[[容积率|地積比率]](例如深水埗、黃大仙區有不少公共屋邨採用容易削減高度的[[相連長型]]、[[Y4型]]或[[和諧式大廈|和諧1A、3及3A型]]大廈;此外,如[[黃埔花園]]、[[杏花邨]]等鄰近機場的屋苑,會將天台機電設施下放至頂樓,但代價是頂樓單位居民需多走一層樓梯才能乘搭升降機)。
==服務及設施==
1946年起,啟德機場由[[香港政府]]屬下[[民航處]]直接管理及營運。
===客運===
{{stack begin}}
{{Infobox
| title=
| titlestyle=
| abovestyle = background:#cfc;
| headerstyle = background:#ccf;
| header5 = 啟德機場客運大樓統計資料
| label6 = 客運大樓建築面積 | data6 = 66,000 平方米
| label7 = 滑行道總長度 | data7 = 7,100 米
| label8 = 停泊位置 | data8= 65個
| label9 = 登機門 | data9= 32個
| label10 = 登記櫃檯 | data10= 200個
| label11 = 行李輸送帶 | data11 = 12條
| label12 = 停車場泊車位 | data12 = 1,732個
}}
{{stack end}}
客運是啟德機場最主要的功能。啟德機場啟用後設有一座較簡陋的客運大樓。1962年新客運大樓及停車場落成,並於1965年拆卸舊客運大樓。新客運大樓經多番擴建,使用至1998年關閉為止。
啟德機場客運大樓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離境大堂,設有航空公司登記櫃枱及多塊自動翻牌式航班顯示板;禁區內則設有[[入境事務處|入境處]]出境櫃位,保安檢查設施及免稅品店。離境大堂中央部份有一條通往上層瞭望台的樓梯,該處成為不少團體出發前拍攝團體照片之地。離境大堂上一層設有多家食肆,當中[[美心食品|美心集團]]經營美心閣酒樓及弁慶壽司,另設有「世界之窗」自助快餐店。離境大堂亦設有一個小型綜合宗教祈禱室。
[[File:KaiTak Departure Terminal.jpg|thumb|220px|left|離境大堂牆上有世界地圖和顯示大城市時間的時鐘]]
[[File:Hong Kong Kai Tak Flight Information.jpg|thumb|220px|right|啟德機場客運大樓離境大堂]]
[[File:Kai Tak Airport Arrival Terminal.jpg|thumb|220px|right|啟德機場客運大樓接機大堂]]
客運大樓下層為接機大堂,大堂設有[[麦当劳|麥當勞]]快餐店及[[找換店]]等設施,並有通道通往南面大樓外的有蓋[[香港的士|的士]]站及[[通天巴士|機場巴士]]站。下層禁區內設有入境處入境檢查櫃位及多條行李輸送帶。客運大樓側設有停車場,並有通道通往[[行人隧道]]連接九龍城,及[[人行过街天桥|行人天橋]]連接富豪機場酒店(今[[富豪東方酒店]])。
經過多番擴充後的啟德機場,關閉前共有32個登機門;當中只有8個連接登機橋,主要供大型客機如[[波音747]]使用。使用其他登機門的乘客需要步行至地面轉乘連接巴士,到戶外之停機坪,再使用樓梯登機。
客運大樓頂層設有瞭望台,在1960年代至1979年,送機人士可在瞭望台觀看親友登上飛機。啟德機場的控制塔設於客運大樓頂層最高位置,可俯瞰整個機場停機坪及跑道的情況。
===貨運===
除客運外,貨運亦是啟德機場的另一主要用途,對香港的貿易及製造業帶來不少貢獻。啟德機場設有兩個空運貨站,首個貨運站於1976年5月落成,第二期擴建在1984年4月落成;第二空運貨站則建於[[九龍灣]],於1991年3月落成,全部由[[香港空運貨站|香港空運貨站有限公司]]經營,並在香港政府的專利協議下營運。1993年香港空運貨站處理的空運量超過100萬[[公頓|公噸]],處理能力屬全球最高,理貨失誤率卻是全球最低之一。1997年,香港空運貨站的年處貨量已超過150萬公噸。
===飛機維修===
1950年代起由[[香港飛機工程|香港飛機工程公司]]獨家提供飛機維修服務。香港飛機工程公司除了提供運轉過程中的小維修外,亦提供機體、引擎定期檢修,以及機身內部改裝等服務。維修設施位於機場北面近新蒲崗,即今[[工業貿易大樓]]及在建新稅務大樓的位置。
===連接交通===
啟德機場位於[[九龍]]區市中心,交通方便。政府沒有特別為啟德機場興建[[高速公路]]或[[鐵路]],通往啟德機場的主要道路包括[[太子道]]、[[觀塘道]]、[[東九龍走廊]]及後期興建的[[觀塘繞道]];太子道建有[[行人天橋]]及[[隧道]]連接機場。現在已經改稱為[[啟德隧道]]的機場隧道則穿過機場跑道之下而走,連接[[九龍灣]]與[[土瓜灣]]的交通。[[機場隧道]]內設有一個通往機場的出口,連接[[宋皇臺道]]及[[世運道]],再通往客運大樓。
[[File:Kaitak allview.jpg|thumb|640px|right|全景圖—左起:[[機場富豪酒店]]、啟德機場停車場、的士站、[[德高道]]、客運大樓及控制塔、機場巴士站]]
啟德機場內的多條道路名稱都和航空業相關,部份街道的英文名字來自飛機型號。除[[協調道]]及[[德高道]]外,其餘道路已因應啟德發展計劃而拆除。
*[[啟達道]] Arrivals Road(連接機場大廈地面)
*[[貨運道]] Cargo Circuit(位於機場一號及二號貨運大廈外;二號貨運大廈現已改建作[[機電工程署總部大樓]])
*[[彗星道]] Comet Drive([[哈維蘭彗星型]])
*協調道 Concorde Road([[協和飛機]])
*[[康威道]] Convair Drive(美國飛行器製造公司-[[康維爾]])
*德高道 Dakota Drive([[C-47運輸機|道格拉斯C-47達科塔]])
*[[啟揚道]] Departures Circuit(連接機場大廈上層)
*[[電星道]] Electra Drive([[洛克希德公司|洛歇]]L-188伊萊克特拉)
*[[天威道]] Skymaster Drive([[道格拉斯飛行器公司|道格拉斯]]C-54空中霸王)
*[[三星道]] Tristar Avenue([[洛歇L-1011|洛歇L-1011三星]])
啟德機場關閉前設有多條機場巴士線路,啟德機場外的[[太子道|太子道東]]亦有超過30條一般[[巴士]]線路來往[[香港]]及[[九龍]]各地。
{| class="wikitable" width="50%"
|-
! width="10%" |路線號
! colspan="3" width="30%" |起訖點
! width="10%" |營運公司
! width="10%" |取消日期
|-
| align="center" |[[九龍巴士5A線|'''5A''']]
| width="14.95%" align="right" |啟德機場
| rowspan="3" width="0.1%" align="center" |↔
| rowspan=2 width="14.95%"|[[尖沙咀天星碼頭|尖沙咀碼頭]]
| rowspan="2" align="center" |[[九龍巴士]]
|1975年6月16日<ref>只於1975年短暫將總站設於啟德機場,同年6月已遷至九龍城(盛德街)。</ref>
|-
| align="center" |[[九龍巴士25線|'''25''']]
| width="14.95%" align="right" |啟德機場(貨運站)
|1985年7月8日
|-
| style="background:#007FFF" align="center" |'''<span style="color:white">757</span>'''
| rowspan="10" width="14.95%" align="right" |啟德機場
| width="14.95%" |[[悅來酒店|荃灣(悅來酒店)]]
| align="center" |[[城巴]]
|1992年年底
|-
|-
| style="background:#ccddff; color:red; text-align:center" |[[通天巴士#A1|<span style="color:red">'''A1'''</span>]]
| width="0.1%" align="center" |↺
| width="14.95%" |[[尖沙咀]]
| rowspan="5" align="center" |[[九龍巴士]]
| rowspan="3" |1998年7月6日
|-
| style="background:#ccddff; color:red; text-align:center" |[[通天巴士#A2|<span style="color:red">'''A2'''</span>]]
| width="0.1%" align="center" |↔
| width="14.95%" |[[港澳客輪碼頭|港澳碼頭]]
|-
| style="background:#ccddff; color:red; text-align:center" |[[通天巴士#A3|<span style="color:red">'''A3'''</span>]]
| width="0.1%" align="center" |↺
| width="14.95%" |[[銅鑼灣]]
|-
| style="background:#ccddff; color:red; text-align:center" |[[通天巴士#A4|<span style="color:red">'''A4'''</span>]]
| width="0.1%" align="center" |↔
| width="14.95%" |[[中港碼頭]]
|1991年5月1日
|-
| style="background:#ccddff; color:red; text-align:center" |[[通天巴士#A5|<span style="color:red">'''A5'''</span>]]
| width="0.1%" align="center" |↺
| width="14.95%" |[[太古城]]
| rowspan="3" |1998年7月6日
|-
| style="background:#009999; color:white; text-align:center" |'''A20'''
| width="0.1%" align="center" |↔
| width="14.95%" |[[中環]]([[交易廣場]])
| align="center" |[[中華巴士]]
|-
| style="background:#ccddff; color:red; text-align:center" |[[通天巴士#A7|<span style="color:red">'''A7'''</span>]]
| rowspan="3" width="0.1%" align="center" |↺
| width="14.95%" |[[九龍塘站 (香港)|九龍塘地鐵站]]
| rowspan="3" align="center" |[[九龍巴士]]
|-
| style="background:#ccddff; color:red; text-align:center" |[[通天巴士#A8|<span style="color:red">'''A8'''</span>]]
| width="14.95%" |[[太子站|太子地鐵站]]
|1995年2月14日<ref>1991年6月12日的士發起暫停營業行動,九巴開辦本線疏導往來機場的人潮,其後此線轉為農曆新年特別路線。</ref>
|-
| style="background:#ccddff; color:red; text-align:center" |[[通天巴士#A9|<span style="color:red">'''A9'''</span>]]
| width="14.95%" |[[九龍塘站 (香港)|九龍塘地鐵站]]
|1991年6月12日<ref>當日的士發起暫停營業行動,九巴於當日下午開辦本線疏導往來機場的人潮。</ref>
|}
==意外==
[[File:Kai-tak-1.jpg|right|thumb|300px|啟德機場客運大樓(圖右)周邊是九龍城的高密度住宅區及山嶺]]
啟德機場的地理環境特殊,飛機在此升降較為困難,然而在此發生的嚴重意外相對較少。除了因為飛機場管理得宜外,亦因為飛機師都視在啟德機場升降為特別挑戰而加倍留心。航空公司對在香港起降的飛機師的要求亦特別嚴格,只會交由具備足夠經驗的飛機師擔任。部分航空公司更會要求飛機師事先在[[飛行模擬器]]加倍訓練,以熟習啟德機場的環境。
以下簡述啟德機場比較嚴重的意外事故(以下資料一律來自[[文汇报 (香港)|文匯報]]):
*1941年9月21日,[[中國航空公司]]一架[[道格拉斯DC-2|DC-2]]降落啟德時衝出機場外的西貢道並撞毀一幢民房,機身嚴重損壞但無人死亡。
*1946年9月25日,一架準備前往[[越南]]西貢(今[[胡志明市]])的英國皇家空軍[[C-47]]運輸機在惡劣天氣下,由舊31跑道往獅子山方向起飛後於九龍塘墜毀,19人死亡。
*1947年1月25日,一架[[菲律賓航空]][[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杜格拉斯]][[C-47|C-47A-25-DK]]飛機嘗試降落啟德機場但不成功。其後,殘骸在柏架山被發現<ref>{{Cite web|url=http://aviation-safety.net/database/record.php?id=19470125-1|title=Accident Description - Aviation Safety Network|accessdate=2018-02-25|archivedate=2020-11-0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02064202/https://aviation-safety.net/database/record.php?id=19470125-1|deadurl=no}}</ref>。
*1949年7月11日,[[前香港航空|前香港航空公司]]一架前往[[廣州]]的DC-3在啟德起飛時機件故障,無人死亡。
*1951年3月11日,一架[[太平洋海外航空]](Pacific Overseas Airlines)的[[C-54]]飛機於機場起飛後撞向[[筆架山 (香港)|筆架山]],26人死亡。事件因能見度低及機師出錯而起。
*1951年4月9日,[[暹羅航空]]一架[[道格拉斯DC-3|DC-3]]因機師出錯及天氣惡劣,在着陸前失控衝落海中,16人死亡。
*1953年7月27日,皇家空軍一架自[[新加坡]]出發的赫士廷斯式(Hastings)運輸機,降落啟德舊13跑道時過早着地,飛機撞毀跑道頭的[[蒲崗|莆崗]]民房。一名村民當場撞死,飛機鏟進跑道後着火,全機40人生還。
*1955年4月11日,[[印度航空]]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一架洛歇星座型飞机执行包机任务,原定乘载[[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前往[[万隆]]参加[[亚非会议]]。在启德机场停留期间,國民黨[[间谍]]成功潜上飞机放置定时炸弹。飞机在接近印尼海岸时爆炸,机上除3名机员生还外,11名乘客及5名机组人员罹难。炸弹安放者随即逃往[[台湾]]。
*1958年8月31日,[[美國空軍]]一架自[[沖繩]]抵達香港的C-54軍機,降落舊31號跑道時撞毀舊13/31跑道與07/25跑道的交匯處,無人傷亡。飛機殘骸阻礙飛機升降,當局需提早啟用原定於翌日開放的新13/31跑道。
*1965年8月24日,一架[[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洛歇[[C-130運輸機|C-130]]大力士型運輸機,從13跑道起飛後失控衝入海港沉沒。事件造成59人死亡,是啟德最嚴重的意外。
*1967年6月30日,[[泰國國際航空601號班機]]的一架[[卡拉維爾客機]]客機在颱風吹襲期間降落,最後滑出跑道墮海,造成14死56傷。事件歸因於天氣及人為錯誤。
*1967年11月5日,[[國泰航空033號班機]](康維爾[[CV-880]]噴射機)起飛失敗,衝出跑道墮海,1死40傷。
*1977年9月2日,一架前往[[泰國]][[曼谷]]的[[英國]][[環子午線航空]][[CL-44]]貨機(航班編號[[環子午線航空3751號班機|3751]])起飛後不久引擎着火,在[[橫瀾島]]對開海面墜毀,機上4名機員無一生還。
*1980年2月7日,一架[[中華航空]][[波音747]]客機降落時因機尾擦地損傷機尾蒙皮,成為22年後導致[[中華航空611號班機空難]]的遠因。
*1983年10月18日,一架[[德國]][[漢莎航空]][[波音747]]貨機起飛時發動機故障,放棄起飛後衝出跑道草坪,起落架斷裂並撞毀引擎,3名機員無恙。航機最終在香港飛機工程公司重修後成功復飛。
*1988年8月31日,[[中國民航301號班機]]一架[[霍克薛利三叉戟型|三叉戟客機]]在惡劣天氣下於31跑道降落時觸及跑道進場燈,隨即衝出跑道並墮海,機身斷成兩截,造成7死14傷。
*1993年11月4日,一架[[中華航空605號班機]][[波音747|波音747-400]]客機,在颱風中降落時衝出13跑道。當時陣風達到[[蒲福風級|烈風]]程度。飛機當時未能穩定下降,但機長仍然堅持繼續着陸而不選擇重飛。最後飛機著地後未能停定,衝入海中,造成23人受傷。
*1994年9月23日,一架[[香港殖民地時期#香港政府|香港政府]]租用作遣返[[香港越南船民問題|越南船民]]的[[印度尼西亚|印尼]]佩利塔航空(Pelita Air Service)洛歇L-100-30大力士型運輸機完成任務後回港,再返回[[雅加達]],豈料在13跑道起飛時,因滑門控制折斷,失控墜海,造成6死6傷。
==參見==
*[[啟德]]
*[[啟德皇家空軍基地]]:位於啟德機場東部,香港首座空軍基地,運作至1978年。
*[[石崗機場]]:香港第二座飛機場。
*[[粉嶺機場]]:香港建造的第三座機場。
*[[沙田機場]]:香港第四座飛機場,於1970年代初期拆毀。
*[[香港國際機場]]:香港第五座機場,位於赤鱲角。
*[[啟德隧道]]
*[[啟德發展計劃]]:啟德機場於全面拆卸後的原址發展計劃。
*[[民航處]]
==參考書目==
*《香港航空百年》,[[宋軒麟]],[[三聯書店]],ISBN 962-04-2188-4
*《從啓德出發》,[[吳詹仕]],經濟日報出版社,ISBN 978-962-678-456-3
*《再看啟德.從日佔時期說起》,[[吳邦謀]],共和媒體,2009。ISBN 978-988-17500-4-4
*《[[香港年報]] 1998》,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ISBN 962-02-0261-9
*《Airport of the Nine Dragons: Kai Tak, Kowloon》,Eather, Charles Edward James,Surfers Paradise: ChingChic Publishers,ISBN 0-9586746-0-4(英語)
*《Beyond Lion Rock: The story of Cathay Pacific Airways》,Gavin Young,ISBN 0-09-173724-9(英語)
*《Wings over Hong Kong: a tribute to Kai Tak: an aviation history 1891-1998》,Odyssey,ISBN 962-217-542-2(英語)
*《世界民航雜誌》,1998年7月號
*香港《[[蘋果日報 (香港)|蘋果日報]]》,1998年7月6日/7月7日
*《民航(飛機噪音)條例》,香港法例第312章
*《香港機場(規例)條例》,香港法例第292章(已於2002年廢除)
==外部連結==
{{commonscat|Kai_Tak_Airport}}
{{Portal box|中国|香港|航空}}
* "[http://www.cad.gov.hk/english/kaitak.html Airport Kai Tak Airport 1925-1998]." [[Hong Kong Civil Aviation Department]]
* [https://web.archive.org/*/http://info.gov.hk:80/cad/kaitak.htm Archives of the Kai Tak webpage] at [[Hong Kong Civil Aviation Department]] (during the airport's operation)
* [http://www.ktd.gov.hk/eng/ Kai Tak Development - official site]
* Pictures from Kai Tak: [http://www.airliners.net/search/photo.search?aircraft_genericsearch=&airlinesearch=&countrysearch=-+Hong+Kong+-+Kai+Tak+Int.+%28HKG+%2F+VHHH%29+%28closed%29&specialsearch=&daterange=&keywords=&range=&sort_order=&page_limit=15&thumbnails=&calccount=1162711&truecount=false&engine_version=6.0 Airliners.net] – [http://www.jetphotos.net/showphotos.php?&aircraft=-2&airline=-2&category=4&photog=-2&country=loc-Hong%20Kong%20Kai%20Tak%20Int'l%20Airport%20(Closed)%20-%20VHHH&keywords=&keywordrange=all&keywordlimiter=2&year=-2&sort=1&genre=1&display=&displaymode=&mainsearch=search&newsort=1&size= Jetphotos.net]
* [http://hongwrong.com/kai-tak-airport-photos Historic photographs of Kai Tak.]
* [https://www.webcitation.org/query?url=http://www.geocities.com/CapeCanaveral/Cockpit/9695/parker.html&date=2009-10-25+06:34:49 An account by a Kai Tak Air Traffic Controller – Phil Parker]
{{香港出入境管制站}}
<nowiki>[[Category:香港機場]]
[[Category:啟德]]
[[Category:香港已拆卸交通建築]]
[[Category:維多利亞港]]
[[Category:冠以人名的亞洲機場|K]]
[[Category:1925年啟用的機場|K]]
[[Category:1998年關閉的機場|K]]
[[分類:1998年香港廢除]]
[[分類:中國已停用的機場]]</nowiki>
=香港街道列表=
第66行 ⟶ 第481行:
|17||[[香園圍公路]](包括[[長山隧道]]及[[龍山隧道]])||Heung Yuen Wai Highway||[[粉嶺]]及[[香園圍口岸]]||2019年5月||11公里
|-
|18||[[缸瓦甫路]]||Kong Au Po Road||禁區||*1934年||^1.8公里
|-
|19||[[孔嶺北路]]||Hung La Road North||孔嶺||*1944||^0.1公里
|-
|20||[[馬會道]]||Jockey Club Road||[[上水]]||不遲於1958||3.8公里
|-
|21||[[百和路]]||Pak Wo Road||[[和合石]]及上水||1980初期||3.4公里
|-
|22||[[新運路]]||Sun Wan Road||上水||1980年代||3.3公里
|-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第139行 ⟶ 第554行:
|-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第154行 ⟶ 第570行: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第168行 ⟶ 第584行: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 範
|-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第184行 ⟶ 第600行: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 範例 || 範例
|-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第192行 ⟶ 第608行: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範例
|-
| 範例
|}
第242行 ⟶ 第632行:
=1=
{{Infobox road2
|name=1號碧旭快道
|route=1號快道
|alternate_name=碧旭公路
|section=1號快道
|length_km=299
|history=連接益碧和白島
|deleted=沒有
|terminus_a=旭北迴旋道
|terminus_b=益源路
}}{{Infobox road2
| country = HKG
| name = 7號快道
| type = route
| route = 7
| map = HK Chung Mei Road20211.jpg
| map_notes = 7號快道(益美源道)
| length_km = 40.9
| established = 1942年
| history = 1929年代動工建造
| terminus_a = 紅島 山莊半島
| junction = 133個出口
| direction_a = 東
| terminus_b = 白島 泊園
| direction_b = 西
}}
[[九龍佔了大部分路段當中包括一條收費隧道將軍澳隧道連接的主要幹道且7號幹線中的號幹線是香港唯一沒有任何路段的幹巴士分站後至荔枝角變電站]],[[前路標13.8-16.2及橫跨另外澳道和將軍澳方向及方向交界處均有呈90直角]],[[的轉彎處是香港各條幹線中絕無僅有的定線觀塘道與茶果嶺道交界西行]]。[[觀塘道與鯉魚門道發道將軍澳道交界路路段設有交通燈當中鯉魚re幹線2號幹線]],[[西行在將軍澳道]]、[[直去而非右轉觀塘去而非左轉將軍澳]]。[[路段有]],[[將軍澳龍翔道塘鯉魚門道同時分別與獅子山隧道]],[[香港2號幹線2號幹線香港3號幹線]]
{| class="wikitable"
|+ 模板
第247行 ⟶ 第664行:
!模板!!自創!!真實!!自創文!!真實文
|-
|Hong Kong Road||完成||完成||完成||完成
|-
|building||完成||完成||完成
|-
|Property Development||完成||完成
第257行 ⟶ 第674行:
|housinghk||完成||完成
|-
|airport||完成||完成||未得||完成
|-
|station||完成||未得
第265行 ⟶ 第682行:
|room||完成||完成
|-
|future infrastructure||未得||完成||
|-
|Electoral districts in Hong Kong||完成||未得||
|-
|
|-
|
|}
第355行 ⟶ 第774行:
<nowiki>[[Category:葵青區街道]]</nowiki>
{{Infobox person
第380行 ⟶ 第799行:
|relatives=兄長:李嘉仲;妹:李嘉美
}}
{{Infobox person
|name=林標然
|birth_name=林變
|english_name=Lam Peo Yi
|gender=男
|birth_date=1926年10月8日
|birth_place=[[中國]][[廣東]]
|death_date={{Death date and age|2020|4|5|1926|10|8}}
|death_place=紅島 益碧
|death_cause=癌症
|resting_place=益碧墳場
|monuments=標然街、林變大學及其鵰像
|nationality={{CFN}}
|home_town=[[安徽]]
|language=[[粵語]]、[[英文]]、[[普通話]] 略通[[俄文]]
|education=才職大學 碩士
|alma_mater=華人學校(小學)、靈毅書院及才職大學
|occupation=首長、公務人員
|year_active=1969年至2008年
|known_for=1967年 首位最年輕金錢局長
|height={{height|m=1.71}}
|spouse=張細妹(在世年份:1926-2013)
|childen=林瑤、林麗、林柏、林原
|parents=父親:林風;母親:陳袁
|relatives=弟:林幻、林止;妹:林妹一、林妹二
|awards=1998諾貝爾和平獎、2003世界紀念人物
}}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
==中西區==
第714行 ⟶ 第1,161行:
|- style="background:#ccc;"
| '''[[大坑西邨|大坑西新邨]]''' || [[File:Tai Hang Sai Estate 201503.jpg|100px|]] || 石硤尾:<br>[[大坑西街]]1-9號<br>窩仔街2-4號<br>大坑東道99號 || 私營租住屋邨 || 1965年<br>1981年 || 8 || 1,603 || {{convert|261|to|523|sqft|sqm|abbr=on|disp=br}} || - || - || <ref name="autogenerated1">{{cite web|url=http://news.sina.com.hk/news/1258/3/2/1912751/1.html|title=大坑西邨擬重建 居民難獲安置|publisher=明報|date=2010年11月9日|accessdate=2012年4月21日|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20711102750/http://news.sina.com.hk/news/1258/3/2/1912751/1.html|archivedate=2012年7月11日}}</ref>
|}
== 九龍城區 ==
[[九龍城區]]現有10個公共屋邨。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 style="width:10%;"|名稱
! style="width:7%;"|照片
! style="width:15%;"|地址
! style="width:10%;"|類別
! style="width:8%;"|入伙年份
! style="width:8%;"|樓宇座數
! style="width:8%;"|單位數目
! style="width:15%;"|單位面積
! style="width:8%;"|住戶數目
! style="width:8%;"|認可人口
! style="width:3%;"|參考
|-
| '''[[紅磡邨]]''' || [[File:Hung Hom Estate 201212.jpg|100px|]] || [[紅磡]][[大環 (九龍)|大環]]:<br />[[戴亞街]]9號<br />[[大環道]]28號 || rowspan=7|租住屋邨 || 1956年<br />重建1999年 || rowspan=2|5 || 2,800 || {{convert|14.05|to|52.20|sqm|sqft|abbr=on|disp=br}} || 2,700 || 6,800 || <ref>{{cite web |title=紅磡邨 |url=https://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global-elements/estate-locator/detail.html?propId=1&estId=2825&dist=11 |website=物業位置及資料 |publisher=香港房屋委員會 |accessdate=2020-04-30 |archive-date=2020-05-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503101519/https://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global-elements/estate-locator/detail.html?propId=1&estId=2825&dist=11 |dead-url=no }}</ref>
|-
| '''[[馬頭圍邨]]''' || [[File:Geranium House (full blue sky).jpg|100px|]] || [[馬頭圍]][[盛德街]]9號 || 1962年 || 2,100 || {{convert|26.9|to|53.8|sqm|sqft|abbr=on|disp=br}} || 2,000 || 5,100 || <ref>{{cite web |title=馬頭圍邨 |url=https://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global-elements/estate-locator/detail.html?propId=1&estId=2833&dist=11 |website=物業位置及資料 |publisher=香港房屋委員會 |accessdate=2020-04-30 |archive-date=2020-05-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503101525/https://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global-elements/estate-locator/detail.html?propId=1&estId=2833&dist=11 |dead-url=no }}</ref>
|-
| '''[[何文田邨]]''' || [[File:HK Ho Man Tin Estate 2008.jpg|100px|]] || [[何文田]][[採石山]]:<br />[[佛光街]]68號<br />[[常盛街]]18號 || 1972年<br>重建1998年 || 9 || 4,700 || {{convert|16.3|to|52.2|sqm|sqft|abbr=on|disp=br}} || 4,700 || 12,400 || <ref>{{cite web |title=何文田邨 |url=https://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global-elements/estate-locator/detail.html?propId=1&estId=3189&dist=11 |website=物業位置及資料 |publisher=香港房屋委員會 |accessdate=2020-04-30 |archive-date=2020-05-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503101539/https://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global-elements/estate-locator/detail.html?propId=1&estId=3189&dist=11 |dead-url=no }}</ref>
|-
| '''[[愛民邨]]''' || [[File:Oi_Man_Estate_Overview_2017.jpg|100px|]] || 何文田[[十二號山]][[忠孝街]]60號 || 1974年 || 12 || 6,300 || {{convert|33.2|to|54.9|sqm|sqft|abbr=on|disp=br}} || 6,200 || 17,800 || <ref>{{cite web |title=愛民邨 |url=https://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global-elements/estate-locator/detail.html?propId=1&estId=2834&dist=11 |website=物業位置及資料 |publisher=香港房屋委員會 |accessdate=2020-04-30 |archive-date=2020-05-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503101529/https://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global-elements/estate-locator/detail.html?propId=1&estId=2834&dist=11 |dead-url=no }}</ref>
|-
| '''[[常樂邨]]''' || [[File:Sheung Lok Estate (full blue sky).jpg|100px|]] || 何文田採石山[[常盛街]]33號 || 1998年 || 1 || 400 || {{convert|17.9|to|41.8|sqm|sqft|abbr=on|disp=br}} || 300 || 600 || <ref>{{cite web |title=常樂邨 |url=https://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global-elements/estate-locator/detail.html?propId=1&estId=2835&dist=11 |website=物業位置及資料 |publisher=香港房屋委員會 |accessdate=2020-04-30 |archive-date=2020-05-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503101535/https://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global-elements/estate-locator/detail.html?propId=1&estId=2835&dist=11 |dead-url=no }}</ref>
|-
| '''[[啟晴邨]]''' || [[File:Kai_Ching_Estate_overview_2017.jpg|100px]] || [[啟德]][[沐虹街]]12號 || rowspan=2|2013年 || 6 || 5,200 || {{convert|14.05|to|37.58|sqm|sqft|abbr=on|disp=br}} || 5,200 || 12,300 || <ref>{{cite web |title=啟晴邨 |url=https://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global-elements/estate-locator/detail.html?propId=1&estId=15101&dist=11 |website=物業位置及資料 |publisher=香港房屋委員會 |accessdate=2020-04-30 |archive-date=2020-05-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503101509/https://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global-elements/estate-locator/detail.html?propId=1&estId=15101&dist=11 |dead-url=no }}</ref>
|-
| '''[[德朗邨]]''' || [[File:Tak_Long_Estate_201309.JPG|100px|]] || 啟德[[承啟道]]28號 || 9 || 8,200 || {{convert|14.0|to|37.0|sqm|sqft|abbr=on|disp=br}} || 8,100 || 18,900 || <ref>{{cite web |title=德朗邨 |url=https://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global-elements/estate-locator/detail.html?propId=1&estId=15120&dist=11 |website=物業位置及資料 |publisher=香港房屋委員會 |accessdate=2020-04-30 |archive-date=2020-05-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503101513/https://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global-elements/estate-locator/detail.html?propId=1&estId=15120&dist=11 |dead-url=no }}</ref>
|- style="background:#c8d6e8;"
| '''[[真善美村]]'''<!--房協網站用村字--> || [[File:North of Chun Seen Mei Chuen.jpg|100px|]] || [[馬頭圍]][[富寧街]]5-55號 || rowspan=2|房協出租單位 || 1965年 || 3 || 1,027 || {{convert|25.76|to|43.73|sqm|sqft|abbr=on|disp=br}} || - || - || <ref>{{cite web |title=真善美村 |url=https://www.hkhs.com/tc/housing_archive/id/11/scheme/4 |website=出租屋邨 |publisher=香港房屋協會 |accessdate=2020-04-30 |archive-date=2020-05-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503101542/https://www.hkhs.com/tc/housing_archive/id/11/scheme/4 |dead-url=no }}</ref>
|- style="background:#c8d6e8;"
| '''[[樂民新村]]'''<!--房協網站用村字--> || [[File:Lok Man Sun Chuen 201212.jpg|100px|]] || [[土瓜灣]][[靠背壟]]:<br />[[靠背壟道]]120-160號<br />[[高山道]]89-111號 || 1970年<br />1971年<br />1973年<br />1974年 || 9 || 3,676 || {{convert|18.40|to|56.50|sqm|sqft|abbr=on|disp=br}} ||-||-|| <ref>{{cite web |title=樂民新村 |url=https://www.hkhs.com/tc/housing_archive/id/21/scheme/4 |website=出租屋邨 |publisher=香港房屋協會 |accessdate=2020-04-30 |archive-date=2020-05-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503101546/https://www.hkhs.com/tc/housing_archive/id/21/scheme/4 |dead-url=no }}</ref>
|- style="background:#c8d6e8;"
| '''[[家維邨]]'''<br>第一至五座 || [[File:HK Hung Hom 家維邨 Ka Wai Estate 馬頭圍道 facade 1.jpg|100px|]] || 紅磡大環:<br />佛光街1A-7號<br />[[馬頭圍道]]44-48號<br />[[差館里]]8-12號 ||房協出租單位<BR>(與住宅發售計劃並為綜合式屋苑) || 1984年<br />1987年<br />1990年 || 5 || 1,676 || {{convert|17.00|to|58.20|sqm|sqft|abbr=on|disp=br}} || - || - || <ref>{{cite web |title=家維邨 |url=https://www.hkhs.com/tc/housing_archive/id/20/scheme/4 |website=出租屋邨 |publisher=香港房屋協會 |accessdate=2020-04-30 |archive-date=2020-05-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503101554/https://www.hkhs.com/tc/housing_archive/id/20/scheme/4 |dead-url=no }}</ref>
|}
第1,034行 ⟶ 第1,518行:
|developer=[[香港興業有限公司]](所有期數)及[[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第3至5期)
|buildings=23個屋苑(631座住宅)<br>4個會所<br>3座辦公大樓<br>1間酒店
|number_of_residents=20270人(2016年)}}<nowiki>{{HKPublicHousing
| housename = 天浩苑<br>Tin Ho Court<br>凱湖邨<br>Hoi Wu Estate
| address = [[天水圍]][[天耀路]]<br>[[長沙灣]][[保安道]]
第1,056行 ⟶ 第1,540行:
|lot=馬鞍山山地段2號<br>大角嘴市區重建項目3.5<br>荃灣市區地段第29號
|yearofcompletion=1979年1月至1983年3月<br>2015年12月<br>1982年1月至1983年2月
}}</nowiki>
'''山
'''山
'''山
'''第一期(12-20座)於1979年2月入伙,樓宇名稱以「怡」字起頭'''
第1,078行 ⟶ 第1,562行:
{| class="wikitable"
|+
|-
! 座數 !! 樓宇名稱 !! 街道
第1,233行 ⟶ 第1,717行:
}}
'''茵翠豪庭'''
=觀馬道=
'''觀馬道'''({{lang-en|Kwun Ma Road}})原稱:'''鞍塘道''',日治時期稱為和日通)是連接[[馬鞍山]]和[[觀塘]]的道路。原為一條行人路,於1855年動工,1871年開通。後因車流增加,興建多一條行車路。於1874年通車。西由觀塘道開始,東迄西沙路。穿過馬鞍山,全長11.4公里。
第1,316行 ⟶ 第1,801行:
[[黃埔花園]]
===大廈===
=山峻新邨=
'''山峻新邨'''({{lang-en|San Ching Sun Chuen}})是[[香港]][[新界]][[馬鞍山(香港)|馬鞍山]][[鞍穎街]]12-20號的一個大型私人屋苑。分7期。由張氏建業及耗毛豐公司聯合發展,於1979年至1983年入伙<ref>美土</ref>。第一期至第七期分別冠以安、怡、秀、海、金、俊以及忠命名。
==所屬選區==
{| class="wikitable"
! style="width:40%;"|年份
! style="width:30%;"|所屬選區
! style="width:35%;"|座數
! style="width:35%;"|範圍
|-
|1993-1999||山峻||所有||山峻新邨
|-
|1999-2011||山峻北||12-21||第一期
|-
|1999-2011||雅典||1-12,21-83||第二至七期及雅典居
|-
|2011後||山峻北||1-20||第一至二期
|-
|2011後||山峻中||21-52||第三至四期
|-
|2011後||雅典居||53-83||第五至七期及雅典居
|}
==新冠病毒==
於2020年8月13日,一名姓方、染有新冠病毒的男子進入該屋苑49座,導致10人感染。
=思情道=
'''思情道北'''({{lang-en|Sze Ching Road North}})是[[香港]][[九龍]][[深水埗區]]和[[新界]][[葵青區]]的一條道路,全長1.1公里<ref>思晴1100米</ref>,於1992年通車。此路乃青山公路至深水埗連接路。原規劃是讓駕駛者加快到達深水埗新填海區<ref>思晴1100米</ref><ref>6,垃圾加冇用嘅深水埗</ref>,但因大埔道已足夠,通車初期車流尚算充足<ref>[[大埔道|思情道北貪新鮮,車流量不足]]</ref>,不過自從有人<ref>文新芳</ref>量度哪條道路較快捷(結果是大埔道較快),所以大部分駕駛者會行駛大埔道或其他道路。
'''思情道南'''({{lang-en|Sze Ching Road South}})是[[香港]]九龍深水埗的道路,於1991年10月通車。全長2公里,以5線雙程行車(2線往南行,3線往北行)。北行起點於大埔道,南行於深旺道。
==道南使用情況==
==使用情況==
[[沙田新市鎮|沙田]]及其後[[香港新市鎮|新市鎮]]發展一日千里,獅子山隧道、[[大老山隧道]]和[[海底隧道 (香港)|海底隧道]]一樣,行車流量早已飽和。隨著[[城門隧道]]、[[大老山隧道]]、[[青沙公路]]的先後通車,紓緩部分車流,但由於連接地點比較方便和快捷,車流依舊上升導致繁忙時段塞車影響九龍中西部交通,而收費亦較[[大老山隧道]]廉宜,私家車為$8,[[大老山隧道]]則為$20,只較連接新界西的[[城門隧道]]昂貴,2013年8月及2016年1月[[大老山隧道]]兩度加價,使價錢差距擴大,因此獅子山隧道仍然是香港所有非過海隧道中每日平均汽車流量最高的隧道,僅次於[[海底隧道 (香港)|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和[[大老山隧道]],在2012年平均每日有87,945架車輛使用。<ref>{{Cite web |url=http://www.td.gov.hk/filemanager/en/content_4609/table31s.pdf |title=運輸署:隧道汽車流量、青嶼幹線汽車流量及汽車渡輪服務 |access-date=2013-05-1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327025016/http://www.td.gov.hk/filemanager/en/content_4609/table31s.pdf |archive-date=2014-03-27 |dead-url=yes }}</ref>相信要待六隧分流方案落實後,擠塞情況才有望改善。
{{HideH|歷年交通流量<ref>[https://www.td.gov.hk/tc/publications_and_press_releases/publications/free_publications/annual_transport_digest/index.html 運輸署歷年運輸資料年報]</ref>| FrameStyle = width:80%}}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width="98%"
|- align=center
第1,326行 ⟶ 第1,842行:
!width=40%|平均每日行車架次
|-
| 2020 || 30,602,
|-
| 2019 || 32,400,
|-
| 2018 || 33,214,
|-
| 2017 || 33,689,
|-
| 2016 || 33,900,
|-
| 2015 || 33,565,
|-
| 2014 || 33,
|-
| 2013 || 32,857,
|-
| 2012 || 32,187,
|-
| 2011 || 32,
|-
| 2010 || 31,
|-
| 2009 || 30,
|-
| 2008 ||
|-
| 2007 || 32,
|-
| 2006 || 32,545,
|-
| 2005 || 31,974,
|-
| 2004 || 32,104,
|-
| 2003 || 32,130,
|-
| 2002 || 32,772,
|-
| 2001 || 33,169,
|-
| 2000 || 33,710,
|-
| 1999 || 32,832,04 || 89,95
|-
| 1998 || 34,577,92|| 94,74
|-
| 1997 || 35,575,86|| 97,46
|-
| 1996 || 33,991,64|| 92,87
|-
| 1995 || 31,942,93|| 87,51
|-
| 1994 || 290,000,00|| 7,728
|-
| 1993 || 29,105,43 || 7,972
|-
| 1992 || 28,262,04|| 7,721
|-
| 1991 || 30,835,28|| 8,448
|-
| 1990 ||2,900,000||82,000
|}
{{HideF}}
==道南違泊==
因思情道南停車場持續供應不足,所以經常違泊,導致塞車。運輸處稱,已於2020年中加強執法。<ref>思情道南擠塞<ref/>
==道南接駁道路==
由北至南列出:
*大埔道
*天威道
*海棠路
*深敢路
*北橋街
*東京街
*深旺道
==道南建築物==
由北至南列出:
*天威公園
*國賢大廈
*思情道34號
*廣盈軒
*深元學校
==思情道北使用情況==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width="98%"
|- align=center
!width=20%|年份
!width=40%|總行車架次
!width=40%|平均每日行車架次
|-
| 2020 || 30,602 || 83
|-
| 2019 || 32,400 || 88
|-
| 2018 || 33,212 || 98
|-
| 2017 || 33,689 || 92
|-
| 2016 || 33,904 || 92
|-
| 2015 || 33,565 || 91
|-
| 2014 || 33,072 || 90
|-
| 2013 || 32,857 || 90
|-
| 2012 || 32,187 || 87
|-
| 2011 || 32,419 || 88
|-
| 2010 || 31,609 || 86
|-
| 2009 || 30,931 || 84
|-
| 2008 || 31,010 || 84
|-
| 2007 || 32,850 || 90
|-
| 2006 || 35,498 || 89
|-
| 2005 || 31,974 || 87
|-
| 2004 || 32,104 || 87
|-
| 2003||12,000||97
|-
| 2002 ||15,000||110
|-
| 2001 ||28,500||95
|-
|2000||42,090||80
|-
| 1999 ||36,000||90
|-
| 1998 ||28,440||79
第1,384行 ⟶ 第1,988行:
| 1992 ||520,000||1,440
|}
==思情道北歷史==
港英政府於1985年興建兩條道路。分别連接深水埗填海區、深水埗市中心及青山公路,並將項目命名為青山公路至深水埗連接路。預計於1990-1991年通車。但是原有的大埔道已足夠應付。
==思情道北途經交通==
{{九龍新界巴士簡單列表|43|44}}
==道北沿途建築物==
思情道公園
東謹第二医院
==道北接駁道路==
由北至南列出:
青山公路-葵涌段
思環街
思海徑
東謹徑
[[好順利大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