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ile:MiG-29K at MAKS-2003 airshow.jpg|thumb|left|250px|早期設計的米格-29K("產品 9-31")在2003年[[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进行表演。]]
===早期開發===
米格-29的艦載版本發展項目始於1970年代後期,當時[[蘇聯海軍]]需要一種超音速艦載戰鬥機以裝備在其即將列裝及開發中的[[航空母艦]]如[[基輔級航空母艦]]和後來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甚至是預計為蘇聯第一艘[[核動力]]航母的[[烏里楊揚諾夫斯克號航空母艦]]之上。作為應對,當時[[俄羅斯米格航空器集團|米高揚設計局]]首先設計出一個概念版本的產品,在[[米格-29戰鬥機]]之上換上加強結構的[[起落架]]和機體尾部結構並裝配上[[着艦鈎]],並將其命名為'''米格-29KVP'''('''''K'''orotkii '''V'''zlet i '''P'''osadka'',意為「''短距起降''」)。<ref name="secret p446-9">Belyakov and Marmain 1994, pp. 446–449.</ref>米格-29KVP 原型概念機於1982年8月21日進行首飛,除後被安排進行各種測試。測試效果反映機體可以在[[飛行甲板#.E6.BB.91.E8.B7.B3.E5.BC.8F.E7.94.B2.E6.9D.BF|滑跳式甲板]]上安全起飛及操作,但期望於飛機量產時可獲大更大的[[推力]]及[[翼面積]]。<ref name="secret p449">Belyakov and Marmain 1994, p. 449.</ref><ref name = 'bang 281'/> 蘇聯官方決定借鑑正在發展的米格-29改進型,[[米格-29M戰鬥機|米格-29'''M'''項目]](''izdeliye'' "產品 9.15"),並在其設計之上再配上新設計的[[起落架]],增大主機翼面積和改為使用可折疊機翼,及給予其新編號為 米格-29'''K'''(「K」為俄語「''Korabelniy''」的首字母,意為"艦載")或"產品 9-31"。<ref name=Gordon_p40>Gordon and Davison 2005, p. 40.</ref><ref name="Secret p449-50">Belyakov and Marmain 1994, pp. 449–450.</ref>
[[File:MiG-29M NTW 7 8 93.jpg|thumb|left|250px|米格-29K 以當時正在發展的米格-29改進型'''[[米格-29M戰鬥機|米格-29M]]'''作為藍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