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

位於香港島東區的一個社區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Zto500le留言 | 贡献2007年6月9日 (六) 08:04 歷史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北角位於香港東區,也是香港島最北的地區。區內主要為住宅區,然而近年亦有不少大型商業大廈落成。由於為數不少的福建人聚居於此,故有「小福建」的稱號。

地理位置

北角的範圍西起清風街天橋,東至英皇道渣華道交界。而電照街以東的北角東區,曾被稱為七姊妹區,但現時只有老一輩的居民才使用此稱呼。清風街天橋以西為天后區,而英皇道渣華道交界以東為鰂魚涌區。

區內歷史及發展

1880年,英軍於北角設立炮台,開始了北角的歷史。當時北角並無民居,但由於水深岸高,所以吸引了輪船公司及倉庫碼頭的興建,而皇家香港遊艇會初期的總部亦在1900年代於北角成立。

1919年,香港電燈公司關閉灣仔發電廠,於北角興建全新的北角發電廠,以應付需求大增的電力需求。

1921年,當地開始興建糖廠,然而因省港大罷工影響,其後改為發展住宅區,即現在春秧街一帶。

1935年英皇道通車,帶旺該區的發展,使北角成為新興工業區。

北角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人口不多,但戰後隨著大批來自上海的新移民湧入,人口開始變得愈來愈多。新移民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春秧街、渣華道、馬寶道等地,多居住於高級的新型樓宇。

1950年代,根據當時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記載,北角區為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地區。(現時紀錄的保持者為香港旺角區。) 此外,當時北角也有一個「小上海」的稱號。

隨著1957年北角邨落成及北角碼頭啟用,北角更為繁盛。

到了1980年代,新移民人口變成以福建人為主,並聚居於新光戲院一帶,北角因此多了「小福建」這稱號。

2007年6月,城市規劃委員會於北角全區絕大部分的商業和住宅用地加入高限,由100米(約30層高)至140米(約40至45層)不等,以保護維港對岸觀看的香港山脊線。除已獲批的少數項目,北角將不再有摩天大廈落成。另外,是次城規會設立的高限範圍,西起興發街近維園,東至北角民生街,亦即香港殯儀館附近,比實際地理範圍為大。

著名地點

交通

主要交通幹道

公共交通

  • 地鐵
    • 鰂魚涌站北角站炮台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