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文化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2月18日) |
天平文化(てんぴょうぶんか)是指聖武天皇遷都到奈良平城京後,直至光仁天皇即位(8世紀中葉)為止興盛的貴族、佛教文化。由於當時聖武天皇使用的元號天平,所以稱為天平文化。
特徵
编辑當時的皇族與貴族,藉著遣唐使積極地輸入及學習周(武周)的武則天及唐玄宗的文化。藉此興隆昌盛的即為天平文化。順帶一提,能從唐輸入大量文化,大宰府擔當了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任命到國衙(こくが)、國分寺等的國司(貴族)、官人及和僧侶亦為地方帶來不少新的文物。為此,漢風、佛教風的文化的影響開始浸透了整個日本列島的地域社會。經由絲綢之路從西亞到達唐的物品,透過遣唐使再進入日本。
建築物・寺院
编辑平城京是以碁盤般的條坊制作布局。在內建立了為數不少的官衙,而貴族與庶民的房屋如果用瓦來修葺,或者將屋柱鬆上丹色就會獲得獎勵。再者,原本建在飛鳥的大寺院亦陸續轉移。就這樣,平城京就如 「就像花開的香氣散發(咲く花のにおうが如く今盛りなり)」的描繪般地發展。
聖武天皇在諸國均建造了僧寺(國分寺)及尼寺(國分尼寺),並在其修建了七重塔,也各放置一部金光明最勝王經及妙法蓮華經。而作為總本山國分寺、總國分尼寺分別是東大寺及法華寺,而東大寺大佛作為鎮護國家的象徴被建立。由於推行大這事業需要廣泛民眾的支持,所以迎請行基為大僧正以獲得協助。
代表的佛教建築
詩歌
编辑彫刻
编辑負責管轄東大寺造營的役所為造東大寺司,在其之下的官營造佛所則負責整備、並將為數眾多的工人以分工進行佛像製作。另一方面,在都內也有民間的佛像制作工房,即為私佛所,另外亦有部分僧侶進行佛像製作。作為指導者的佛司,東大寺大佛的負責人就為國中連麻呂,而負責興福寺的十大弟子八部眾製作的為將軍萬福等人,並有記録流存下來。除了東大寺盧舎那佛像(奈良的大佛、天平時代部分的底座、腳部等一部分)作為代表性的金銅佛外,乾漆像與塑像亦為主流,此外也有金像銀像、石佛的製作,更有塼佛、押出佛等不同種類。
乾漆像
- 興福寺八部衆立像(阿修羅像等)、十大弟子立像
- 聖林寺十一面觀音立像
- 唐招提寺金堂盧舎那佛坐像、鑑真和上坐像
- 東大寺法華堂(三月堂)不空羂索観音立像、梵天・帝釋天立像、四天王立像、金剛力士・密迹力士立像
塑像
工藝品
编辑- 正倉院寶物(樂器、日用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