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 (行政区划)
旗(蒙古语:ᠬᠣᠰᠢᠭᠤ,汉语拼音字母:Hôxûû 或 Hûxûû,鲍培转写:qosiɣu,西里尔字母:хошуу;圖瓦語:кожуун,羅馬化:kozhuun)是目前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为其特有的县级行政区,行政地位与县相同。截至2004年12月31日,内蒙古境内有52个旗,其中3个自治旗。而在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旗”用来表示其“区”级行政区,汉语中也将其一律翻译为“区”。
旗 | |
---|---|
分類 | 县级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 |
位置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創建法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创建时间 | 1630年代(後金末期 [1]) |
數量 | 52个 |
應用範圍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治区 |
適用地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 |
本级政府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旗人民政府 |
上級 | 省级行政区 |
下級 | 乡级行政区 |
后金皇太极时期,仿照满洲的八旗制度,对漠南蒙古实行划定牧场、编设札萨克旗的管理策略。清代蒙古在其后形成盟旗制,而随着蒙古诸旗管辖的牧地的固定,旗逐渐成为整个蒙古族分布地区的基层行政区,清朝灭亡后大多废止,仅内蒙古个别地区沿用至今。
沿革
编辑词源
编辑在蒙古语及相关突厥语中,“hoxuun”一词(蒙古语:ᠬᠣᠰᠢᠭᠤ(ᠨ),察哈尔音:xɔʃʊː(n)~xʊʃʊː(n);托忒文:ᡍᡆᠱᡇᡇᠨ hoxuun;圖瓦語:кожуун,羅馬化:qožuun [k̠o̞.ʒuːn];維吾爾語:قوشۇن,拉丁维文:qoshun;吉爾吉斯語:кошу(у)н,羅馬化:koshun,阿拉伯字母:قوشۇ(ۇ)ن)本指“鄂拓克”的军事组织,在今天的胡都木及西里尔蒙古文中,该词与“喙”(本意为“突出部、尖头”)一词同形同音,昔日与“旗帜”一词(禿克,tug)并无关系,可能源自意为「先锋」的蒙语词“hoxunûci”(ᠬᠣᠰᠢᠭᠤᠴᠢ)。清朝统一内外蒙古后,取消了原本的“土绵”、“鄂托克”制度,在地方行政方面启用盟旗制度,将“豪袖温”一词与满语“固山”(满语:ᡤᡡᠰᠠ,穆麟德轉寫:gūsa)一词对应起来并汉译为“旗”,“鄂托克”被“豪袖乌”(旗)所取代。
“hoxuun”有时会被音译为“和硕”,但其与满语宗室封号“和硕”(满语:ᡥᠣᡧᠣ,穆麟德轉寫:hošo,意为“一方”)及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及和硕县(蒙古语:ᠬᠣᠱᠤᠳ hôshûûd)语源完全不同。在喀喇沁音的蒙古语文读中,和硕(特)县之“硕”与豪袖乌之“袖”声母不同,“ᠱᠤ”为翘舌的“su”,“ᠰᠢ
(-ᠤ)”为腭化的“xu”。然而,“和硕特”一词实为胡都木蒙文自卫拉特托忒蒙文的借入,而托忒文(及中国境内的绝大多数当代蒙语方言使用的回鹘式蒙古文)无法区分此二音,且和硕特之语源似乎是“hoxuun”,只不过借回胡都木蒙古文时没有按语源写回“hošuud”(ᠬᠣᠰᠢᠭᠤᠳ)。
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像内蒙古一样仍使用hoxuun(旗)作为行政区划单位,按照与俄语中同等级的市政区一样同样翻译成“区”。在维吾尔语和乌孜别克语中,豪袖温是军旅的意思。今天,维吾尔族罗布人的最主要的支系之一即是“喀拉豪袖温部”(标准維吾爾語:قارا قوشۇنلۇقلار,拉丁维文:Qara-Qoshunluqlar,罗布方言:قارا-قوشۇللۇقتار Qara-Qoshulluqtar),他们来自罗布泊东南一个叫喀拉豪袖温(Qara Qoshun)的地方。柯尔克孜语豪袖温指一种军队组织,但其使用范围已退化至仅局限在《玛纳斯》等史诗中。
清代
编辑清朝崇德年間,漠南蒙古僅存在「旗」這一軍政合一的行政機關,各個扎薩克旗在需要時率領旗內箭丁從征,參與清軍入關等役。顺治年間「蒙禁」政策被嚴格執行,皇帝晓谕诸部蒙古王公:“我国家世世为天子,尔等亦世世为王,享富贵于无穷,垂芳名于不朽”[2]。康熙年間開始,漢人開始零星流入到內扎薩克各盟旗內,雍正、乾隆时期,随着移居汉民的增加,农牧并营的现象日渐增多。清廷在封禁汉族移民失效的情况下,对蒙汉杂居区实行一地两属、“蒙汉分治、旗厅并存”的政策,蒙古族居民由旗治理,汉族居民由厅治理。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编辑在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整个中国蒙古族聚居区的当地札萨克统治权得到保留并有沿袭。北洋政府时期,全国行政区有过多次调整,而县取代府州厅,成为基层最普遍的行政区划。旗厅并存由此变为旗县并存。而自清末以来,随着汉族移民和牧地开垦,内蒙古地区的汉族人口不断增加。牧地开垦更直接冲击蒙古族民众的生活方式。自1900年代起,反开垦即成为独贵龙运动的主题。在此背景下,国民政府延续了清末“蒙不归县、汉不属旗”的管理方式,满洲国政府亦予以保留,如敖汉旗与新惠县分别管辖同一区域的蒙古族和汉族民众。
另一方面,蒙古王公及札萨克对国民政府将旗中汉族居住区划出,成立新的行政区持反对态度。绥远省政府在1940年代初将伊克昭盟的达拉特旗、鄂托克旗、杭锦旗的汉族居民区划出,成立达拉特旗组训处、桃力民办事处。直到绥远省政府消亡,仍未成为正式的行政区。
而在已经独立建国的原外蒙古地区,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就废除了作为封建领地的旗组织,只保留了艾马克和苏木,仅并入俄罗斯联邦的图瓦保留了旗的称呼,成为次于共和国的区级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编辑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中共政权和国民政府开始争夺,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在内的东北地区。中共的部队与党政干部开辟内蒙古与蒙汉杂居区。1948年时,中共政权基本已管辖东北全境。与国民政府相比,中共政权更为强势。在蒙古王公、札萨克丧失统治权的因素下,中共政权得以用联合政府的名义解决旗县并存的问题。如在敖汉旗和新惠县,成立“敖汉旗-新惠县联合旗县”政府。1949年3月新惠县并入敖汉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至195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行政区划调整,陆续解决旗县并存问题。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
内蒙古自治区各旗
编辑上级行政区 | 旗名称 | 蒙古文 | 拉丁转写 | 总人口 (2010年人口普查)[3] |
蒙古族人口 | 蒙古族比例 |
---|---|---|---|---|---|---|
呼和浩特市 | 土默特左旗 | ᠲᠦᠮᠡᠳ ᠵᠡᠭᠦᠨ ᠬᠣᠰᠢᠭᠤ |
Tümed ǰegün qosiγu | 312,532 | 33,793 | 10.8% |
包头市 | 土默特右旗 | ᠲᠦᠮᠡᠳ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ᠬᠣᠰᠢᠭᠤ |
Tümed baraγun qosiγu | 276,453 | 8,439 | 3.1% |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 ᠳᠠᠷᠬᠠᠨ ᠮᠤᠤᠮᠢᠩᠭᠠᠨ ᠬᠣᠯᠪᠣᠭᠠᠲᠤ ᠬᠣᠰᠢᠭᠤ |
Darqan muumingγan qolboγatu qosiγu | 101,486 | 14,127 | 13.9% | |
赤峰市 | 阿鲁科尔沁旗 | ᠠᠷᠤ ᠬᠣᠷᠴᠢᠨ ᠬᠣᠰᠢᠭᠤ |
Aru qorčin qosiγu | 272,205 | 103,284 | 37.9% |
巴林左旗 | ᠪᠠᠭᠠᠷᠢᠨ ᠵᠡᠭᠦᠨ ᠬᠣᠰᠢᠭᠤ |
Baγarin ǰegün qosiγu | 327,765 | 113,854 | 34.7% | |
巴林右旗 | ᠪᠠᠭᠠᠷᠢᠨ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ᠬᠣᠰᠢᠭᠤ |
Baγarin baraγun qosiγu | 175,543 | 76,489 | 43.6% | |
克什克腾旗 | ᠬᠡᠰᠢᠭᠲᠡᠨ ᠬᠣᠰᠢᠭᠤ |
Kesigten qosiγu | 211,155 | 26,381 | 12.5% | |
翁牛特旗 | ᠣᠩᠨᠢᠭᠤᠳ ᠬᠣᠰᠢᠭᠤ |
Ongniγud qosiγu | 433,298 | 63,045 | 14.6% | |
喀喇沁旗 | ᠬᠠᠷᠠᠴᠢᠨ ᠬᠣᠰᠢᠭᠤ |
Qaračin qosiγu | 293,246 | 126,118 | 43.0% | |
敖汉旗 | ᠠᠤᠬᠠᠨ ᠬᠣᠰᠢᠭᠤ |
Auqan qosiγu | 547,043 | 27,541 | 5.0% | |
通辽市 | 科尔沁左翼中旗 | ᠬᠣᠷᠴᠢᠨ ᠵᠡᠭᠦᠨ ᠭᠠᠷᠤᠨ ᠳᠤᠮᠳᠠᠳᠤ ᠬᠣᠰᠢᠭᠤ |
Qorčin ǰegün γarun dumdadu qosiγu | 514,741 | 378,775 | 73.6% |
科尔沁左翼后旗 | ᠬᠣᠷᠴᠢᠨ ᠵᠡᠭᠦᠨ ᠭᠠᠷᠤᠨ ᠬᠣᠶᠢᠲᠤ ᠬᠣᠰᠢᠭᠤ |
Qorčin ǰegün γarun qoitu qosiγu | 379,237 | 275,544 | 72.7% | |
库伦旗 | ᠬᠦᠷᠢᠶᠡ ᠬᠣᠰᠢᠭᠤ |
Küriy-e qosiγu | 167,020 | 96,646 | 57.9% | |
奈曼旗 | ᠨᠠᠢᠮᠠᠨ ᠬᠣᠰᠢᠭᠤ |
Naiman qosiγu | 401,509 | 149,141 | 37.1% | |
扎鲁特旗 | ᠵᠠᠷᠤᠳ ᠬᠣᠰᠢᠭᠤ |
J̌arud qosiγu | 279,371 | 136,796 | 49.0% | |
鄂尔多斯市 | 达拉特旗 | ᠳᠠᠯᠠᠳ ᠬᠣᠰᠢᠭᠤ |
Dalad qosiγu | 322,101 | 12,651 | 3.9% |
准格尔旗 | ᠵᠡᠭᠦᠨᠭᠠᠷ ᠬᠣᠰᠢᠭᠤ |
J̌egünγar qosiγu | 356,501 | 25,905 | 7.3% | |
鄂托克前旗 | ᠣᠲᠣᠭ ᠤᠨ ᠡᠮᠦᠨᠡᠳᠦ ᠬᠣᠰᠢᠭᠤ |
Otoγ-un emünedü qosiγu | 68,282 | 18,189 | 26.6% | |
鄂托克旗 | ᠣᠲᠣᠭ ᠬᠣᠰᠢᠭᠤ |
Otoγ qosiγu | 148,844 | 24,629 | 16.5% | |
杭锦旗 | ᠬᠠᠩᠭᠢᠨ ᠬᠣᠰᠢᠭᠤ |
Qangγin qosiγu | 111,102 | 22,673 | 20.4% | |
乌审旗 | ᠦᠦᠰᠢᠨ ᠬᠣᠰᠢᠭᠤ |
Üüsin qosiγu | 124,527 | 27,679 | 22.2% | |
伊金霍洛旗 | ᠡᠵᠡᠨ ᠬᠣᠷᠣᠭᠠ ᠬᠣᠰᠢᠭᠤ |
Eǰen qoroγ-a qosiγu | 226,752 | 12,426 | 5.5% | |
呼伦贝尔市 | 阿荣旗 | ᠠᠷᠤᠨ ᠬᠣᠰᠢᠭᠤ |
Arun qosiγu | 278,744 | 6,986 | 2.5% |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 ᠮᠣᠷᠢᠨ ᠳᠠᠪᠠᠭᠠ ᠳᠠᠭᠤᠷ 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 ᠦ 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 ᠵᠠᠰᠠᠬᠤ ᠬᠣᠰᠢᠭᠤ |
Morin dabaγ-a daγur ündüsüten-ü öbertegen ǰasaqu qosiγu | 276,912 | 6,627 | 2.4% | |
鄂伦春自治旗 | ᠣᠷᠴᠣᠨ ᠤ 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 ᠵᠠᠰᠠᠬᠤ ᠬᠣᠰᠢᠭᠤ |
Orčon-u öbertegen ǰasaqu qosiγu | 223,752 | 7,991 | 3.6% | |
鄂温克族自治旗 | ᠡᠸᠡᠩᠬᠢ 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 ᠦ 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 ᠵᠠᠰᠠᠬᠤ ᠬᠣᠰᠢᠭᠤ |
Evengki ündüsüten-ü öbertegen ǰasaqu qosiγu | 134,979 | 26,424 | 19.6% | |
陈巴尔虎旗 | ᠬᠠᠭᠤᠴᠢᠨ ᠪᠠᠷᠭᠤ ᠬᠣᠰᠢᠭᠤ |
Qaγučin barγu qosiγu | 58,244 | 24,757 | 42.5% | |
新巴尔虎左旗 | ᠰᠢᠨᠡ ᠪᠠᠷᠭᠤ ᠵᠡᠭᠦᠨ ᠬᠣᠰᠢᠭᠤ |
Sin-e barγu ǰegün qosiγu | 40,258 | 29,409 | 73.1% | |
新巴尔虎右旗 | ᠰᠢᠨᠡ ᠪᠠᠷᠭᠤ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ᠬᠣᠰᠢᠭᠤ |
Sin-e barγu baraγun qosiγu | 36,356 | 26,495 | 72.9% | |
巴彦淖尔市 | 乌拉特前旗 | ᠤᠷᠠᠳ ᠤᠨ ᠡᠮᠦᠨᠡᠳᠦ ᠬᠣᠰᠢᠭᠤ |
Urad-un emünedü qosiγu | 293,269 | 10,363 | 3.5% |
乌拉特中旗 | ᠤᠷᠠᠳ ᠤᠨ ᠳᠤᠮᠳᠠᠳᠤ ᠬᠣᠰᠢᠭᠤ |
Urad-un dumdadu qosiγu | 134,204 | 21,825 | 16.3% | |
乌拉特后旗 | ᠤᠷᠠᠳ ᠤᠨ ᠬᠣᠶᠢᠲᠤ ᠬᠣᠰᠢᠭᠤ |
Urad-un qoitu qosiγu | 65,207 | 14,005 | 21.5% | |
杭锦后旗 | ᠬᠠᠩᠭᠢᠨ ᠬᠣᠶᠢᠲᠤ ᠬᠣᠰᠢᠭᠤ |
Qangγin qoitu qosiγu | 257,943 | 2,631 | 1.0% | |
乌兰察布市 | 察哈尔右翼前旗 | ᠴᠠᠬᠠᠷ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ᠭᠠᠷᠤᠨ ᠡᠮᠦᠨᠡᠳᠦ ᠬᠣᠰᠢᠭᠤ |
Čaqar baraγun γarun emünedü qosiγu | 164,434 | 4,127 | 2.5% |
察哈尔右翼中旗 | ᠴᠠᠬᠠᠷ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ᠭᠠᠷᠤᠨ ᠳᠤᠮᠳᠠᠳᠤ ᠬᠣᠰᠢᠭᠤ |
Čaqar baraγun γarun dumdadu qosiγu | 149,483 | 3,063 | 2.0% | |
察哈尔右翼后旗 | ᠴᠠᠬᠠᠷ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ᠭᠠᠷᠤᠨ ᠬᠣᠶᠢᠲᠤ ᠬᠣᠰᠢᠭᠤ |
Čaqar baraγun γarun qoitu qosiγu | 150,174 | 8,752 | 5.8% | |
四子王旗 | ᠳᠥᠷᠪᠡᠳ ᠬᠣᠰᠢᠭᠤ |
Dörbed qosiγu | 176,818 | 13,968 | 7.9% | |
兴安盟 | 科尔沁右翼前旗 | ᠬᠣᠷᠴᠢᠨ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ᠭᠠᠷᠤᠨ ᠡᠮᠦᠨᠡᠳᠦ ᠬᠣᠰᠢᠭᠤ |
Qorčin baraγun γarun emünedü qosiγu | 299,834 | 143,720 | 47.9% |
科尔沁右翼中旗 | ᠬᠣᠷᠴᠢᠨ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ᠭᠠᠷᠤᠨ ᠳᠤᠮᠳᠠᠳᠤ ᠬᠣᠰᠢᠭᠤ |
Qorčin baraγun γarun dumdadu qosiγu | 251,461 | 209,767 | 83.4% | |
扎赉特旗 | ᠵᠠᠯᠠᠢᠳ ᠬᠣᠰᠢᠭᠤ |
J̌alaid qosiγu | 392,346 | 159,468 | 40.6% | |
锡林郭勒盟 | 阿巴嘎旗 | ᠠᠪᠠᠭᠠ ᠬᠣᠰᠢᠭᠤ |
Abaγ-a qosiγu | 43,574 | 22,104 | 50.7% |
苏尼特左旗 | ᠰᠥᠨᠢᠳ ᠵᠡᠭᠦᠨ ᠬᠣᠰᠢᠭᠤ |
Sönid ǰegün qosiγu | 33,652 | 19,527 | 58.0% | |
苏尼特右旗 | ᠰᠥᠨᠢᠳ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ᠬᠣᠰᠢᠭᠤ |
Sönid baraγun qosiγu | 71,063 | 21,636 | 30.4% | |
东乌珠穆沁旗 | ᠵᠡᠭᠦᠨ ᠦᠵᠦᠮᠦᠴᠢᠨ ᠬᠣᠰᠢᠭᠤ |
J̌egün üǰümüčin qosiγu | 93,962 | 51,145 | 54.4% | |
西乌珠穆沁旗 |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ᠦᠵᠦᠮᠦᠴᠢᠨ ᠬᠣᠰᠢᠭᠤ |
Baraγun üǰümüčin qosiγu | 87,614 | 51,856 | 59.2% | |
太仆寺旗 | ᠲᠠᠶᠢᠫᠤᠰᠧ ᠬᠣᠰᠢᠭᠤ |
Tayipusë qosiγu | 112,339 | 4,296 | 3.8% | |
镶黄旗 | ᠬᠥᠪᠡᠭᠡᠲᠦ ᠰᠢᠷᠠ ᠬᠣᠰᠢᠭᠤ |
Köbegetü sir-a qosiγu | 28,450 | 16,038 | 56.4% | |
正镶白旗 | ᠰᠢᠯᠤᠭᠤᠨ ᠬᠥᠪᠡᠭᠡᠲᠦ ᠴᠠᠭᠠᠨ ᠬᠣᠰᠢᠭᠤ |
Siluγun köbegetü čaγan qosiγu | 54,443 | 17,702 | 32.5% | |
正蓝旗 | ᠰᠢᠯᠤᠭᠤᠨ ᠬᠥᠬᠡ ᠬᠣᠰᠢᠭᠤ |
Siluγun Köke qosiγu | 81,967 | 31,280 | 38.2% | |
阿拉善盟 | 阿拉善左旗 | ᠠᠯᠠᠱᠠ ᠵᠡᠭᠦᠨ ᠬᠣᠰᠢᠭᠤ |
Alaša ǰegün qosiγu | 173,494 | 33,087 | 19.1% |
阿拉善右旗 | ᠠᠯᠠᠱᠠ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ᠬᠣᠰᠢᠭᠤ |
Alaša baraγun qosiγu | 25,430 | 6,331 | 24.9% | |
额济纳旗 | ᠡᠵᠡᠨᠡ ᠬᠣᠰᠢᠭᠤ |
Eǰen-e qosiγu | 32,410 | 5,217 | 16.1% |
1949年以来撤销的旗
编辑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哈斯巴根. 《清初满蒙关系演变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2023-09-07]. ISBN 97873012761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6).
- ^ 《清世祖实录》卷103,顺治十三年八月丙子朔
- ^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 刘勇利、冯常海 , 编.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分民族人口资料》. 民族出版社. 2013. ISBN 978-7-1051-2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