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叢祠
望叢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是一座纪念古蜀国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的祀祠,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一祠祭二主的帝王陵[1],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代。[2]1991年4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3]。望丛祠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
望叢祠 | |
---|---|
四川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望丛中路5号[1] |
坐标 | 30°48′45″N 103°52′22″E / 30.81239°N 103.87278°E |
時代 | 清代 |
編號 | 57 |
认定时间 | 1991年4月16日 |
历史
编辑望丛二帝在四川古蜀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春秋时期,杜宇与“梁”族人通婚,率领蜀人迁往成都平原,建立蜀国,建都郫邑,大力发展农业,向东部巴族人输出农业技术。丛帝鳖灵“决玉垒山以除水害”,早于秦国李冰开凿宝瓶口,东引沱江,他受禅继承了望帝的王位[5],建立了开明王朝,流传了12代,公元前316年被秦国摧毁。望帝、丛帝被誉为“天府前驱,蜀中先导”。为了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人们建立了祠堂。[6]
最初,望丛二帝分祀[7]。望帝庙原位于玉垒山脚下(现都江堰二王庙,祀李冰父子[8]),称崇德寺。南北朝时期,益州刺史刘季连将其迁至郫县,并与丛帝庙合并。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赵可度奉命修缮。它于1052年重建。明末清初毁于战火,只剩下杜宇与鳖灵墓。1747年,清乾隆年间,知县李馨以“伐石表道”和“始禁樵采”的方式保护这两座墓葬。望丛祠于1834年重建,占地22亩。1907年,增“听鹃楼”建在寺院东侧。民国四年(1915年),祠堂后面建了一个公园,后来逐渐荒废。1919年,督军熊克武在此驻扎,并拨款兴建寺庙。1965年,寺内的古柏突然被虫害。县人民政府及时拨付资金组织人员抢救,并多次修缮围墙。文化大革命期间,望丛祠遭到破坏,仅存两座陵墓[9]。1981年,郫县人民政府将望丛祠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以来,郫县人民政府对望丛祠进行了维护和扩建,从1.33万平方米扩大到5.4万平方米,形成了今天的规模[10]。1991年,望丛祠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6]
现状
编辑望丛祠占地82亩(5.4万平方米)。祠堂内有一面红色影壁,约一丈高,上面有但懋辛写的“望丛祠”三个大字。影壁与围墙相连。影壁两侧都有大门,形状像拱门,对称而开,此布局仿照大禹陵的形式,与一般的祠庙不同。东侧的门上写着“功在田畴”,西侧的门上写着“德垂揖让”,概括了二帝的贡献[9]。祠堂四周是红墙。照壁后的望丛二帝纪念堂有二帝的铜像。纪念堂旁是二帝的陵墓。两座坟墓面对面矗立着,一前一后。寺内还有几十棵古柏,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栽植的。寺内古建筑有:听鹃楼、高船房、矮船房、风雨轩、小桥、凉亭等[6]。望帝陵高15米,周长205米,是四川最大、最古老的帝王陵墓;丛帝陵呈圆锥形,高10米,周长100米。目前,寺内有宋代张俞的《蜀望丛帝新庙碑记》、宋代陈皋的《杜宇鳖灵二坟记》、清代张日晸的《岷阳新庙望丛古帝碑》等古代石刻[6]。同时,望丛祠也是望丛博物馆所在地。
此外,望丛祠旁还有游客中心,游客可以在游客中心了解到“郫县豆瓣”的历史与制作工艺,以及其他郫都区的农产品与非遗产品。游客中心还提供中英双语讲解。[11]
祭祀活动
编辑传说望帝死后变成了杜鹃鸟,春天时会大声鸣叫,提醒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因此每年端午节期间,庙内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和望丛赛歌会,表达对望帝的感激之情[5][12]。这已成为汉民族唯一保存下来的赛歌形式[6][13],这一传统也已经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5]。
保护
编辑1991年4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宣布望丛祠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1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望丛祠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区在祠堂现有红墙内;建设控制地带为红墙外延200米。[6]
-
古望帝之陵
-
古丛帝之陵
-
望帝叢帝紀念館
-
望帝丛帝像
-
听鹃楼
-
东歌台
-
蜀望丛帝新庙碑记
-
追復崇德祠祀田記
-
杜宇鼈靈二墳記
註釋
编辑- ^ 1.0 1.1 《亲历者》编辑部 (编). 零元游四川.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8: 47. ISBN 978-7-113-23451-5.
- ^ 崇丽阁.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简介(四). 四川文物. 2000, (5): 52-53.
- ^ 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發(1991)50號文件《關於公布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 ^ 郫县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编). 郫县年鉴 2015.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6: 155. ISBN 978-7-5647-3938-6.
- ^ 5.0 5.1 5.2 刘荣,侯宏虹 (编). 走进成都.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8: 64–66. ISBN 978-7-5690-2293-3.
- ^ 6.0 6.1 6.2 6.3 6.4 6.5 郫县博物馆 (编). 郫县史迹集萃. 成都: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12: 29–54.
- ^ 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编辑委员会; 吴祚来,陈宏仁 (编). 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 南昌: 江西美术出版社. 1994: 555–556.
- ^ 何大江. 望丛祠 两个最老“蓉漂”的激情燃烧岁月. 成都日报 (成都日报社). 2020-10-16 [2020-01-20] (中文(简体)).[失效連結]
- ^ 9.0 9.1 杨小冬 (编). 成都旅游历史文化.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5: 29–31. ISBN 978-7-5032-5353-9.
- ^ 四川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 (编). 四川百科全书. 成都: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7: 989–990.
- ^ 刘刚钰. 郫都区望丛祠游客中心完成升级 “靓装”迎宾. 郫都报. 2020-04-21 (中文(简体)).
- ^ 罗亚蒙 等 (编).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上. 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8.
- ^ 张明海. 1500多年的老山歌唱响望丛祠. 四川日报. 2018-06-29 [2021-01-20]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