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縣
三門縣為中國浙江省台州市的一個縣,位於浙江省東北部沿海。西枕天台山,東瀕三門灣,北接寧海縣,南毗臨海市。全縣的總面積是1072平方公里,縣人民政府駐海遊街道大湖塘新區。
三門縣 | |
---|---|
縣 | |
三門縣汽車站 | |
坐標:29°07′10″N 121°22′29″E / 29.1194°N 121.3748°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浙江省台州市 |
設立 | 民國29年(1940年) |
政府駐地 | 海遊街道廣場路18號 |
下級行政區 | |
政府 | |
• 縣長 | 李昌明 |
• 縣委書記 | 楊勝傑 |
面積 | |
• 總計 | 1,103.82 平方公里(426.19 平方英里) |
• 陸地 | 1,103.8 平方公里(426.2 平方英里) |
• 水域 | 407 平方公里(157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379,469人 |
• 密度 | 344人/平方公里(890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202,924人 |
• 戶籍 | 44.36萬人 |
語言 | |
• 母語(方言) | 吳語台州片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317100 |
電話區號 | 0576 |
車輛號牌 | 浙J |
行政區劃代碼 | 331022 |
國內生產毛額(2016) | ¥184.91億 |
• 人均 | ¥54385[註 1] |
毗鄰 | 寧海縣、天台縣、臨海市 |
網站 | 中國三門 |
三門核電站自2009年起正在建設中。
歷史
編輯從六敖鎮尖坑山、亭旁鎮包家上墳墩、邵家山根邵和滿山島等處的出土文物證明,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三門這塊土地繁衍生息。
夏、商、周為甌越地。春秋戰國為越國,公元前306年,楚滅越,無強諸子爭相自立,時為東越地。秦時,三門為東越地、隸屬閩中郡。
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今溫州),史稱東甌王,時屬東甌國。建元六年,閩越王郢被誅,立郢之弟余善為東越王,時為東越地,屬會稽郡,隸揚州。武帝元鼎六年 (公元前111年)東越王余善反,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殺余善,將其民徙處江淮間,東越地虛。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以東甌地建立回浦縣,治章安,時為回浦縣地,屬會稽郡。東漢光武時(公元25-57個)改回浦縣為章安縣,時為章安縣地。三國吳大帝時(公元222-252年)分章安縣西部分境域,置臨海縣,時為臨海縣境地,屬會稽郡,隸揚州。少帝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分會稽郡東部置臨海郡,時屬臨海郡,隸揚州。大康元年(公元280年),分鄞縣八百戶,臨海縣安北鄉二百戶,置寧海縣,時三門分屬臨海、寧海兩縣,屬臨海郡。
隋廢郡為州,臨海郡廢改入處州,並改東揚州為吳州,廢寧海縣,時為臨海縣地,屬處州,隸吳州。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改處州為括州。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又改州為郡,廢括州,置永嘉郡,時為臨海縣地,屬永嘉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 618年),以臨海縣置海州,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分臨海縣,復置寧海縣,治海游,同年改永嘉郡為括州。時三門分屬臨海、寧海兩縣,隸海州。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海州為台州,武德七年,廢寧海縣併入章安縣,八年又廢章安縣,併入臨海縣,時為臨海縣地,屬台州。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台州隸江南道,治蘇州。武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分臨海縣東北部置寧海縣,治廣度里(今寧海城關鎮),時三門又分為臨海、寧海兩縣地,屬台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台州復稱臨海郡。肅宗乾元元年(785年),臨海郡復稱台州。同年設浙江東道,治越州,時屬台州,隸浙江東道。
宋時,於浙江境域置兩浙路。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分兩浙路為兩浙東路、兩浙西路,時分屬臨海、寧海兩縣,隸台州。
元地方行政實行「行省」制度,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台州為台州路,置總管府,治臨海。時三門分屬臨海、寧海兩縣,屬台州路,隸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浙東道。
明地方政區制度襲元朝,改台州路為台州府。
清承襲明朝,設杭嘉湖、寧紹台、金衢嚴、溫處四個道,時三門為臨海、寧海兩縣地,屬台州,隸浙江寧紹台道。
民國初時,三門仍分屬臨海、寧海兩縣。民國29年(公元1940年)7月,自寧海縣析出東南18鄉鎮,臨海縣東北隅析出5鄉鎮以及原南田縣全部6個鄉鎮,設置三門縣,治健康塘。9月移海游鎮,隸台州(第六)行政督察區。
1949年2月17日三門解放,建立三門縣人民政府,是浙江省第一個解放的縣,隸台州專區。1952年4月南田區劃歸象山縣管轄。1954年5月22日撤銷台州專員公署,三門縣劃歸寧波專區管轄。1957年7月恢復台州專員公署建制,三門縣回屬。1958年12月,撤銷三門縣建制,併入臨海縣,隸溫州專區。1962年6月4日國務院批准恢復台州專區及三門縣建制。1970年1月成立台州地區革命委員會,三門縣屬之。1978年9月,改置台州地區行政公署,三門縣屬之。1983年5月,寧海縣沙柳公社劃歸三門縣。1994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台州撤地建市,三門縣隸屬台州市。
2013年11月1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覆台州市《關於要求調整三門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請示》。2013年11月18日,台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覆三門縣《關於要求調整三門縣鄉鎮行政區劃的請示》。調整後,三門縣轄區將由原先的10鎮4鄉變為6鎮1鄉3街道。三門縣行政區劃調整結果為:撤銷健跳鎮、六敖鎮建制,合併設立新的健跳鎮,調整後,該鎮轄3個居民區、72個行政村(不含原六敖鎮的正嶼村、濤頭村),鎮政府駐健農村南大街43號。撤銷浬浦鎮、小雄鎮、沿赤鄉、泗淋鄉建制,合併設立浦壩港鎮,調整後,該鎮轄1個居民區、9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三角塘村鹽城路3號。撤銷珠岙鎮、高梘鄉建制,合併設立新的珠岙鎮,調整後,該鎮轄7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珠岙村珠溪路3號。撤銷海游鎮、沙柳鎮建制,設立海遊街道、海潤街道和沙柳街道;繼續保留蛇蟠、亭旁、花橋、橫渡4個鄉鎮。新設立的海遊街道辦事處設在原海游鎮辦公綜合樓,管轄範圍為:城北、丹峰、城西、城中、溪北、城東、城南、黃埠突、新港、寺後、聯合、善岙楊、善岙蔣、里田灣、上坑、下坑、下達田、上坎頭、謝家、松門、湘山、山陳、山董、統建、西岙、新場、石岩、奚家岙、岱阜里、岱阜外、小坑、懸渚、外俞、方盧、梅村、北山、後郭、前郭、南岙、下謝等40個村,石羊、龍山、蟠龍、廣潤和平安等5個社區。海潤街道辦事處設在新建縣委黨校後勤服務大樓,管轄範圍為:鮑家、王家、祁家、許家塘、葫蘆岙、晏農、晏漁、上楓坑、下楓坑、潺岙、頭岙、東陳、林家洋、孫家、嶺腳陳、隔坑、園裡、西嚴、東嚴、上林、後林、葉家、長灣、正嶼、濤頭等25個村。沙柳街道辦事處設在原沙柳鎮政府辦公樓,管轄範圍為原沙柳鎮所轄的34個村。[2]
行政區劃
編輯三門縣下轄3個街道、6個鎮和1個鄉,8個居委會和511個行政村:[3]
人口
編輯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三門縣常住人口379469人。
交通
編輯- 228國道過境。
著名景點
編輯蛇蟠島旅遊區,木勺沙灘,多寶講寺,湫水大峽谷。
方言
編輯三門縣有方言三門話,屬於吳語台州話。
特產
編輯注釋
編輯- ^ 按常住人口計算。
參考文獻
編輯-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三门县历史沿革. [201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3).
- ^ 2023年三门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