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毛蟲: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回退202.82.31.161討論)做出的1次編輯:?
标签TW 撤销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除或更換文件
 
(未显示15个用户的24个中间版本)
第3行: 第3行:
[[File:Chenille de Grand porte queue (macaon) Fausses pattes.jpg|thumb|[[金鳳蝶]]({{lang|la|''Papilio machaon''}})的腹腳]]
[[File:Chenille de Grand porte queue (macaon) Fausses pattes.jpg|thumb|[[金鳳蝶]]({{lang|la|''Papilio machaon''}})的腹腳]]
[[File:Caterpillar morphology diagram.svg|thumb|[[外骨骼]],[[骨骼]]在外表]]
[[File:Caterpillar morphology diagram.svg|thumb|[[外骨骼]],[[骨骼]]在外表]]
'''毛蟲'''也叫'''毛毛蟲''',是[[鱗翅目]]昆蟲([[蝶]]或[[蛾]])的[[幼蟲]]。雖然牠們稱為「毛蟲」,但不是每個種的毛蟲都有[[螫毛|毛]]。有些表面光滑,也有些長有[[肉角]],還有些長有[[臭角]]。毛蟲有三對前足,腹部和尾部大多有五對[[偽足]]<ref>(台灣){{Cite web |url=http://digimuse.nmns.edu.tw/exhibit/butterfly.html |title=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數位典藏-數位展示館-台灣蛾蝶展 |accessdate=2012-06-12 |archive-date=2012-09-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903004120/http://digimuse.nmns.edu.tw/exhibit/butterfly.html |dead-url=no }} ,「蛾蝶小常識」區:「Q4.毛毛蟲有幾隻腳?」</ref>。到[[變態]]為[[成蟲]]時只保留三對前足。[[家蠶]]([[蠶]]的幼蟲)是毛蟲的一種
'''毛蟲'''也叫'''毛毛蟲''',是[[鱗翅目]]昆蟲([[蝶]]或[[蛾]])的[[幼蟲]]。雖然牠們稱為「毛蟲」,但不是每個種的毛蟲都有[[螫毛|毛]]。有些表面光滑,也有些長有[[肉角]],還有些長有[[臭角]]。毛蟲有三對前足,腹部和尾部大多有五對[[偽足]]<ref>(台灣){{Cite web |url=http://digimuse.nmns.edu.tw/exhibit/butterfly.html |title=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數位典藏-數位展示館-台灣蛾蝶展 |accessdate=2012-06-12 |archive-date=2012-09-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903004120/http://digimuse.nmns.edu.tw/exhibit/butterfly.html |dead-url=no }} ,「蛾蝶小常識」區:「Q4.毛毛蟲有幾隻腳?」</ref>。到[[变态 (生物)|變態]]為[[成蟲]]時只保留三對前足。毛蟲有別於蛾的幼蟲—蠶,兩者在發育過程有所不同,蠶會以蠶絲結成的「繭」包覆住蛹,但毛蟲沒有這類行為


有些毛蟲長有[[假眼]]或是色彩鮮明的花紋,可以嚇退想吃了牠們的[[動物]]。
有些毛蟲長有[[假眼]]或是色彩鮮明的花紋,可以嚇退想吃了牠們的[[動物]]。

毛虫是是重要的农业害虫,部分毛虫体表的体刺或刚毛含有毒素。


== 生長過程 ==
== 生長過程 ==
毛蟲破[[卵]]而出時被稱為一齡蟲,长約0.3厘米,之後經過多次{{tsl|en|ecdysis|蛻皮}},直到變成終齡蟲,結[[蛹]],最後破蛹而出变成[[成蟲]]
毛蟲破[[卵]]而出時被稱為一齡蟲,长約0.3厘米,之後經過多次{{tsl|en|ecdysis|蛻皮}},直到變成終齡蟲,結[[蛹]],最後破蛹而出变成蝴蝶


== 食物 ==
== 食物 ==
毛蟲多以[[植物]]的[[葉子]]為食,不同種類會吃不同的植物。有些吃[[有毒植物]]的毛蟲會把毒素儲存在體內最後成有毒的蝴蝶或蛾成蟲<ref>Dussourd, D. E. "Biparental Defensive Endowment of Eggs with Acquired Plant Alkaloid in the Moth Utetheisa Ornatrix."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85.16 (1988): 5992-996. Print.</ref>;少數一些毛蟲會以其他[[昆蟲]]為食。
毛蟲多以[[植物]]的[[葉子]]為食,不同種類會吃不同的植物。有些吃[[有毒植物]]的毛蟲會把毒素儲存在體內(例如(以鳳蝶為例):吃馬兜鈴科植物的紅珠鳳蝶、麝鳳蝶;屬於保育類的黃裳鳳蝶、曙鳳蝶以及瀕危的珠光鳳蝶等...),最後成有毒的蝴蝶或蛾成蟲<ref>Dussourd, D. E. "Biparental Defensive Endowment of Eggs with Acquired Plant Alkaloid in the Moth Utetheisa Ornatrix."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85.16 (1988): 5992-996. Print.</ref>;少數一些毛蟲會以其他[[昆蟲]]為食。


== 天敵 ==
== 天敵 ==
第18行: 第20行:


== 相關 ==
== 相關 ==
<div class="infobox sisterproject">[[File:Commons-logo.svg|left|30px| ]]
<div style="margin-left: 40px;">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div class="plainlinks" style="margin-left: 10px;">'''[{{localurl:Commons:Caterpillar}}?uselang={{int:Conversionname}} 毛蟲]'''</div>
</div>
</div>
* {{tsl|ja|アオムシ|青虫}},[[菜粉蝶|-{zh-cn:菜粉蝶; zh-hk:菜粉蝶; zh-tw:白粉蝶; zh-sg:菜粉蝶;}-]]的幼蟲
* {{tsl|ja|アオムシ|青虫}},[[菜粉蝶|-{zh-cn:菜粉蝶; zh-hk:菜粉蝶; zh-tw:白粉蝶; zh-sg:菜粉蝶;}-]]的幼蟲
* {{tsl|ja|イモムシ|芋虫}},[[天蛾科]]、[[鳳蝶科]]的幼蟲
* {{tsl|ja|イモムシ|芋虫}},[[天蛾科]]、[[鳳蝶科]]的幼蟲
第34行: 第31行:
== 參考資料 ==
== 參考資料 ==
{{Reflist}}
{{Reflist}}

== 外部链接 ==
{{Commons|Caterpillar|毛蟲}}


{{DEFAULTSORT:毛蟲}}
{{DEFAULTSORT:毛蟲}}

2024年9月3日 (二) 11:34的最新版本

長有螫毛的一種毛蟲
金鳳蝶Papilio machaon)的腹腳
外骨骼骨骼在外表

毛蟲也叫毛毛蟲,是鱗翅目昆蟲()的幼蟲。雖然牠們稱為「毛蟲」,但不是每個種的毛蟲都有。有些表面光滑,也有些長有肉角,還有些長有臭角。毛蟲有三對前足,腹部和尾部大多有五對偽足[1]。到變態成蟲時只保留三對前足。毛蟲有別於蛾的幼蟲—蠶,兩者在發育過程有所不同,蠶會以蠶絲結成的「繭」包覆住蛹,但毛蟲沒有這類行為。

有些毛蟲長有假眼或是色彩鮮明的花紋,可以嚇退想吃了牠們的動物

毛虫是是重要的农业害虫,部分毛虫体表的体刺或刚毛含有毒素。

生長過程

[编辑]

毛蟲破而出時被稱為一齡蟲,长約0.3厘米,之後經過多次蛻皮英语ecdysis,直到變成終齡蟲,結,最後破蛹而出变成蝴蝶。

食物

[编辑]

毛蟲多以植物葉子為食,不同種類會吃不同的植物。有些吃有毒植物的毛蟲會把毒素儲存在體內(例如(以鳳蝶為例):吃馬兜鈴科植物的紅珠鳳蝶、麝鳳蝶;屬於保育類的黃裳鳳蝶、曙鳳蝶以及瀕危的珠光鳳蝶等...),最後成為有毒的蝴蝶或蛾成蟲[2];少數一些毛蟲會以其他昆蟲為食。

天敵

[编辑]

相關

[编辑]
文學作品

參考資料

[编辑]
  1. ^ (台灣)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數位典藏-數位展示館-台灣蛾蝶展. [2012-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3).  ,「蛾蝶小常識」區:「Q4.毛毛蟲有幾隻腳?」
  2. ^ Dussourd, D. E. "Biparental Defensive Endowment of Eggs with Acquired Plant Alkaloid in the Moth Utetheisa Ornatrix."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85.16 (1988): 5992-996. Print.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