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联制: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Ashikaga Takauji(留言 | 贡献) |
|||
(未显示7个用户的20个中间版本) | |||
第13行: | 第13行: | ||
==特色== |
==特色== |
||
* |
*各國仍有獨立主權且維持各自的政治運作。 |
||
*中央權力需要靠各國支持,否則政策無以推行;有些甚至沒有中央機制,例如:[[獨立國家聯合體]]。 |
*中央權力需要靠各國支持,否則政策無以推行;有些甚至沒有中央機制,例如:[[獨立國家聯合體]]。 |
||
*邦聯靠條約、政治、經濟或軍事組成,結構鬆散故容易因利害關係解組。 |
*邦聯靠條約、政治、經濟或軍事組成,結構鬆散故容易因利害關係解組。 |
||
第21行: | 第21行: | ||
==現存邦聯== |
==現存邦聯== |
||
*{{flag|欧盟}}:世界上第二大邦聯組織,目前擁有27個成員國,並且仍在擴張中。但與其他邦聯組織不同的是,歐盟已經超出邦聯的範圍, |
*{{flag|欧盟}}:世界上第二大邦聯組織,目前擁有27個成員國,並且仍在擴張中。但與其他邦聯組織不同的是,歐盟已經超出邦聯的範圍,接近[[聯邦]]的地位。如:歐盟法律(如人權公約與法院)凌駕于各國法律之上、擁有[[歐洲議會]]、通過統一的貨幣政策,成立[[欧元]]以及形成的[[欧元区|歐元區]]、可以持任意大部分欧盟成员国家的[[申根簽證|申根签证]]前往其[[申根区]]的大部分国家、並且在外交農業等各個領域形成統一政策等等。<ref name="pdf2001"/> |
||
*{{flag|独联体}}:[[苏联解体]]后由部分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协调成立的一个邦联,属区域性政治组织,总部设在[[白俄罗斯|白羅斯]]首都[[明斯克]],[[工作语言]]为[[俄语]]。国家元首理事会是独联体的最高机构,通常每年召开两次会议。目前有9个会员国。 |
*{{flag|独联体}}:[[苏联解体]]后由部分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协调成立的一个邦联,属区域性政治组织,总部设在[[白俄罗斯|白羅斯]]首都[[明斯克]],[[工作语言]]为[[俄语]]。国家元首理事会是独联体的最高机构,通常每年召开两次会议。目前有9个会员国。 |
||
第32行: | 第32行: | ||
* [[俄白联盟国]]:前身是[[俄白共同体]],是由[[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於1997年4月2日簽訂《白俄羅斯和俄羅斯聯盟條約》而設立。<ref>{{Cite web|title=俄白聯盟国通過發行統一貨幣決定|url=http://www.people.com.cn/BIG5/channel3/21/20001201/333671.html|accessdate=2019-12-21|date=2000-12-01|publisher=人民網|archive-date=2020-04-3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430230146/http://www.people.com.cn/BIG5/channel3/21/20001201/333671.html}}</ref>两国公民可依据该条约,在俄白两国间自由生活和定居。 |
* [[俄白联盟国]]:前身是[[俄白共同体]],是由[[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於1997年4月2日簽訂《白俄羅斯和俄羅斯聯盟條約》而設立。<ref>{{Cite web|title=俄白聯盟国通過發行統一貨幣決定|url=http://www.people.com.cn/BIG5/channel3/21/20001201/333671.html|accessdate=2019-12-21|date=2000-12-01|publisher=人民網|archive-date=2020-04-3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430230146/http://www.people.com.cn/BIG5/channel3/21/20001201/333671.html}}</ref>两国公民可依据该条约,在俄白两国间自由生活和定居。 |
||
* [[薩赫勒國家邦聯]]<ref>{{Cite web|title=热点问答|西非三国成立“萨赫勒国家邦联”为哪般-新华网|url=http://www.news.cn/world/20240708/21c98003550f4c6cbe82cf0db1b0a221/c.html|website=www.news.cn|access-date=2024-07-08}}</ref>:前身是[[薩赫勒國家聯盟]],由[[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尼日尔]]三国成立。 |
|||
== 历史上的邦联 == |
== 历史上的邦联 == |
||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
!邦聯 |
|||
! 邦聯 !! 存在時間 !! 邦聯旗 !! 邦聯徽 !! 現屬國家 !! 疆域地圖 |
|||
!存在時間 |
|||
⚫ | |||
!邦聯旗 |
|||
| {{flagicon image|Flags of Three Crowned Kings.jpg}} {{le|三冕王|Three Crowned Kings}} || 前1050—前二世紀 || {{中文文件名|三冕王旗}} || || {{flag|印度}} || {{中文文件名|公元前300年的南印度}} |
|||
!邦聯徽 |
|||
⚫ | |||
!現屬國家 |
|||
| {{flagicon image|Toltec Emblem.svg}} [[托尔特克]] || 496—1122 || || {{中文文件名|托尔特克徽}} || {{flag|墨西哥}} || {{中文文件名|托尔特克影响城市标记}} |
|||
!疆域地圖 |
|||
|- |
|- valign="center" |
||
⚫ | |||
|{{flagicon image|Flags_of_Three_Crowned_Kings.jpg}} {{le|三冕王|Three Crowned Kings}}||(公元前1050年 - 公元前二世紀)||[[File:Flags_of_Three_Crowned_Kings.jpg|border|100px]]||||{{flag|印度}}||[[File:South_India_in_BC_300.jpg|130px]] |
|||
|- |
|- valign="center" |
||
⚫ | |||
|{{flagicon image|Toltec Emblem.svg}} [[托尔特克]]||(496年–1122年)||||[[File:Toltec Emblem.svg|border|100px]]||{{flag|墨西哥}}||[[File:Toltec influence cities marked1.jpg|130px]] |
|||
|- |
|- valign="center" |
||
| [[玛雅潘|瑪雅潘聯盟]] || 987—1461 || || {{中文文件名|玛雅潘联盟7成员徽}} || {{flag|Mexico}}<br />{{flag|Guatemala}}<br />{{flag|Belize}}<br />{{flag|Honduras}} || {{中文文件名|1200年的玛雅潘}} |
|||
⚫ | |||
|- |
|- valign="center" |
||
⚫ | |||
⚫ | |||
|- |
|- valign="center" |
||
⚫ | |||
|[[玛雅潘|瑪雅潘聯盟]]||(987年–1461年)||||[[File:Maya Syllabary Lu 1.jpg|40px]][[File:Maya Syllabary U 3.jpg|40px]][[File:Maya Syllabary Bu 2.jpg|50px]]<br>[[File:Maya Syllabary Ma 3.jpg|40px]][[File:Maya Syllabary Ya 2.jpg|30px]]<br>[[File:Maya Syllabary Pa 2.jpg|40px]][[File:Maya Syllabary Na 2.jpg|40px]]||{{flag|Mexico}}<br>{{flag|Guatemala}}<br>{{flag|Belize}}<br>{{flag|Honduras}}||[[File:Mayapan_1200.jpg|130px]] |
|||
|- |
|- valign="center" |
||
⚫ | |||
⚫ | |{{flagicon image|Hanseatenwimpel.svg}} [[汉萨同盟]]|| |
||
|- |
|- valign="center" |
||
| {{flagicon image|Early Swiss cross.svg}} [[旧瑞士邦联]] || 1291—1798;1803—1848 || {{flagicon|Old Swiss Confederacy|size=100px}} || {{中文文件名|瑞士早期国徽}} || {{flag|瑞士}} || {{中文文件名|旧瑞士邦联}} |
|||
⚫ | |{{flagicon image|Flag of Denmark.svg}} [[丹麥-挪威]]|| |
||
|- |
|- valign="center" |
||
| {{flagicon|Dutch Republic|size=25px}} [[荷蘭共和國|尼德蘭七省聯合共和国]] || 1581—1795 || {{flagicon|Dutch Republic|size=100px}} || {{中文文件名|荷兰联合共和国国徽}} || {{flag|荷蘭}} || {{中文文件名|尼德兰七省联合共和国}} |
|||
⚫ | |{{flagicon image|Union Jack of Sweden and Norway (1844-1905).svg}} [[瑞典-挪威联盟]]|| |
||
|- |
|- valign="center" |
||
⚫ | | {{flag|Kalmar Union}} || 1397—1523 || {{flagicon|Kalmar Union|size=100px}} || {{中文文件名|挪威、丹麦和瑞典皇家徽章}} || {{flag|Denmark}}<br />*{{flag|Greenland}}<br />*{{flag|Faroe Islands}}<br />{{flag|Norway}}<br />{{flag|Sweden}}<br />{{flag|Finland}}<br />{{flag|Iceland}}<br />{{flag|Russia}}<br />{{flag|UK}}<br />{{flag|Germany}} || {{中文文件名|1500年的卡尔马联盟}} |
||
|{{flagicon image|Early Swiss cross.svg}} [[舊瑞士邦聯|旧瑞士邦联]]||(1291年-1798年;1803年-1848年)||{{flagicon|Old Swiss Confederacy|size=100px}}||[[File:Early coat of arms of Switzerland.svg|border|100px]]||{{flag|瑞士}}||[[File:Old Swiss Confederation.svg|130px]] |
|||
|- |
|- valign="center" |
||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Maratha Empire.svg}} [[馬拉塔帝國]] || 1674—1818 || {{中文文件名|马拉塔帝国国旗}} || {{中文文件名|希瓦吉徽章复制品}} || {{flag|印度}}<br />{{flag|巴基斯坦}} || {{中文文件名|1758年的马拉塔帝国}} |
|||
|{{flagicon|Dutch Republic|size=25px}}[[荷蘭共和國|尼德蘭七省聯合共和国]] |
|||
⚫ | |||
|(1581年-1795年)||{{flagicon|Dutch Republic|size=100px}}||[[File:Coat of arms of the republic of the united Netherlands.svg|border|100px]]||{{flag|荷蘭}}||[[File:Republic of the Seven United Netherlands (1789).svg|130px]] |
|||
⚫ | |||
⚫ | |||
⚫ | |||
⚫ | |{{flag|Kalmar Union}}|| |
||
⚫ | |||
⚫ | |||
⚫ | |||
⚫ | |||
| [[萊茵邦聯]] || 1806—1813 || {{flagicon|France|size=100px}} || {{中文文件名|莱茵邦联纪念徽章}} || {{flag|德國}} || [[File:Confederation of the Rhine (1812).svg|100px]] |
|||
⚫ | |||
|- valign="center" |
|||
⚫ | |||
| {{flagicon image|Flag of Germany (3-2 aspect ratio).svg}} [[德意志邦联]] || 1815—1866 || {{flagicon|Germany|1815|size=100px}} || {{中文文件名|德意志邦联徽}} || {{flag|德國}}<br />{{flag|奧地利}}<br />{{flag|波蘭}}<br />{{flag|捷克}}<br />{{flag|盧森堡}}<br />{{flag|列支敦士登}} || {{中文文件名|德意志邦联地图}} |
|||
||{{flagicon|USA|1777|size=100px}}||[[File:Coat of arms of the United States.svg|border|100px]]||{{flag|美國}}||[[File:Map of territorial growth 1775-zh.svg|130px]] |
|||
|- |
|- valign="center" |
||
| {{flagicon image|Bandeira da Confedereção do Equador.svg}} {{le|赤道邦联|Confederation of the Equator}} || 1824 || {{flagicon image|Bandeira da Confedereção do Equador.svg|size=100px}} || || {{flag|巴西}} || |
|||
|{{flagicon image|Alleged flag of the Rhine Confederation 1806-13.svg}} [[萊茵邦聯]]||(1806年-1813年) |
|||
|- valign="center" |
|||
||{{flagicon|France|size=100px}}||[[File:Commemorative Medal of the Rhine Confederation.svg|border|100px]]||{{flag|德國}}||[[File:Confederation of the Rhine (1812).svg|130px]][[File:Flag-map of the Confederation of the Rhine (1812).svg|130px]] |
|||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Argentine Confederation.svg}} [[阿根廷邦联]] || 1831—1860 || {{flagicon|Argentina|1835|size=100px}} || [[File:Coat_of_arms_of_the_Argentine_Confederation.svg|100px]] || {{flag|阿根廷}} || {{中文文件名|阿根廷的位置}} |
|||
⚫ | |||
|- valign="center" |
|||
|{{flagicon image|Flag of Germany (3-2 aspect ratio).svg}} [[德意志邦联]] |
|||
⚫ | |||
||(1815年-1866年)||{{flagicon|Germany|1815|size=100px}}||[[File:Wappen Deutscher Bund.svg|border|100px]]||{{flag|德國}}<br>{{flag|奧地利}}<br>{{flag|波蘭}}<br>{{flag|捷克}}<br>{{flag|盧森堡}}<br>{{flag|列支敦士登}}||[[File:Map-GermanConfederation.svg|130px]][[File:German Confederation 1815.svg|130px]] |
|||
|- |
|- valign="center" |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Peru-Bolivian Confederation.svg}} [[秘鲁-玻利维亚邦联]] || 1836—1839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Peru-Bolivian Confederation.svg|size=100px}} || {{中文文件名|秘鲁-玻利维亚邦联标志}} || {{flag|秘魯}}<br />{{flag|玻利維亞}}<br /><br />{{flag|阿根廷}}<br />{{flag|智利}}<br />{{flag|巴拉圭}} || {{中文文件名|秘鲁-玻利维亚邦联地图}} |
||
|- |
|- valign="center" |
||
⚫ | | {{flagicon imag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58).svg}} [[法兰西联盟]] || 1946—1958 || {{flagicon|France|1794|size=100px}} || {{中文文件名|法兰西共和国国徽}} || {{flag|法国}}<br />{{flag|毛里塔尼亚}}<br />{{flag|马里}}<br />{{flag|塞内加尔}}<br />{{flag|乍得}}<br />{{flag|中非}}<br />{{flag|尼日尔}}<br />{{flag|布基納法索}}<br />{{flag|塞拉利昂}}<br />{{flag|刚果共和国}}<br />{{flag|吉布提}}<br />{{flag|马达加斯加}}<br />{{flag|毛里求斯}}<br />{{flag|科摩罗}}<br />{{flag|象牙海岸}}<br />{{flag|貝寧}}<br />{{flag|越南}}<br />{{flag|Laos}}<br />{{flag|柬埔寨}} || {{中文文件名|法兰西联盟}} |
||
⚫ | |{{flagicon image|Flag of New Granada.svg}} [[格拉納達邦聯|格拉纳达联合]]|| |
||
|- |
|- valign="center" |
||
| |
| [[阿拉伯合众国]] || 1958—1961 || {{flagicon image|Flag_of_the_United_Arab_Republic_(1958–1971).svg|size=100px}} || [[File:Coat_of_arms_of_the_United_Arab_Republic_(1958–1971).svg|100px]] || {{flag|埃及}}<br />{{flag|敘利亞}}<br />{{flag|也門}} || {{中文文件名|埃及、叙利亚、也门的位置}} |
||
|- |
|- valign="center" |
||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Arab Federation.svg}} [[阿拉伯联邦]] || 1958 || {{flagicon|Arab Federation|size=100px}} || {{中文文件名|伊拉克、约旦国徽}} || {{flag|伊拉克}}<br />{{flag|約旦}} || {{中文文件名|阿拉伯联邦}} |
|||
⚫ | |{{flagicon imag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58).svg}} [[ |
||
|- |
|- valign="center" |
||
| [[塞內岡比亞]] || 1982—1989 || || || {{flag|塞內加爾}}<br />{{flag|岡比亞}} || {{中文文件名|塞内冈比亚的位置}} |
|||
| [[阿拉伯合众国]]||(1958年-1961年)||||||{{flag|埃及}}<br>{{flag|敘利亞}}<br>{{flag|也門}}||[[File:LocationEgypt.svg|130px]][[File:LocationSyria.svg|130px]][[File:Mutawakkilite Kingdom of Yemen in its region.svg|130px]] |
|||
|- |
|- valign="center" |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Union of African States (1958-1961).svg}}{{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Union of African States (1961-1962).svg}} {{le|非洲国家联盟|Union of African States}} || 1958—1962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Union of African States (1961-1962).svg|size=100px}} || {{中文文件名|非盟旗}} || {{flag|Ghana}}<br />{{flag|Mali}}<br />{{flag|Guinea}} || {{中文文件名|非盟的位置}} |
||
|- |
|- valign="center" |
||
| {{flag|FR Yugoslavia}} || 1992—2003 || {{flagicon|FR Yugoslavia|size=100px}} || {{中文文件名|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徽}} || {{flag|Serbia}}<br />{{flag|Montenegro}}<br />{{flag|Kosovo}} || {{中文文件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
|||
| [[塞內岡比亞]]||(1982年-1989年)||||||{{flag|塞內加爾}}<br>{{flag|岡比亞}}||[[File:Senegambia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vg|130px]][[File:Senegambia in its region.svg|130px]] |
|||
|- |
|- valign="center" |
||
| {{flag|Serbia and Montenegro}} || 2003—2006 || {{flagicon|Serbia and Montenegro|size=100px}} || {{中文文件名|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徽}} || {{flag|Serbia}}<br />{{flag|Montenegro}}<br />{{flag|Kosovo}} || {{中文文件名|塞尔维亚和黑山}} |
|||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Union of African States (1958-1961).svg}}{{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Union of African States (1961-1962).svg}} {{le|非洲国家联盟|Union of African States}}||(1958年-1962年)||{{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Union of African States (1961-1962).svg|size=100px}}||[[File:Flag of the Union of African States (1958-1961).svg|border|100px]]||{{flag|Ghana}}<br>{{flag|Mali}}<br>{{flag|Guinea}}||[[File:Union of African States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vg|130px]][[File:Location Union of African States Africa.svg|130px]] |
|||
|- |
|- valign="center" |
||
| {{flag| |
| {{flag|Rebel_Zapatista_Autonomous_Municipalities}} || 1994—2023 || {{flagicon image|Ejército_Zapatista_de_Liberación_Nacional,_Flag.svg|size=100px}} || [[File:Red_star.svg|100px]] || {{flag|Chiapas}} || [[File:Mexico_Chiapas_neozapatista_map.svg|100px]] |
||
|- |
|- valign="center" |
||
| {{flag| |
| {{flag|Novorossiya}} || 2014—2015 || {{flagicon image|Flag of Novorussia.svg|size=100px}} || {{中文文件名|新俄罗斯徽章}} || {{flag|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br />{{flag|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 {{中文文件名|新俄罗斯联邦}} |
||
⚫ | |||
|{{flag|Novorossiya}}||(2014年-2015年)||{{flagicon image|Flag of Novorussia.svg|size=100px}}||[[File:Coat of Arms of Novorussia.svg|border|100px]]||{{flag|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br>{{flag|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File:Map of the war in Donbass.svg|130px]][[File:Federal State of New Russia.svg|130px]] |
|||
|} |
|} |
||
2024年9月6日 (五) 04:23的版本
政治主題的一部分 | |||||
政体基本形式 | |||||
---|---|---|---|---|---|
权力基础 | |||||
|
|||||
权力思想 | |||||
|
|||||
权力结构 | |||||
|
|||||
政治主題頁 | |||||
邦聯制(英語:confederation,拉丁語:confoederatio),是一個由若干獨立主权國家組成的國家聯盟。
概念
一般而言,邦聯是结构鬆散的政治实体,本身不具備構成國家所必需之全部要素,不具完整國際法主體資格;它雖然設有公共機構處理有關共同事務,但沒有統一的中央政權機關,也沒有統一的立法和財政預算;各成員國公民只有其本國的國籍,而沒有邦聯的共同國籍。邦聯的法律和政策對各成員國不具備無可爭議的強制性。在邦聯之下,各成員國都是獨立主權的國家,是國際法主體,各自在外交、法律和軍事上均具備完全獨立的自主權。各成員國的加入或退出相對自由。
另外,邦聯制的原則是主權在邦(國)。邦聯各成員國人民沒有共同的國籍。聯邦與邦聯的構成單位也不一樣:在聯邦制之下,成員體有多種形式,如邦、加盟共和國、州、省、特別行政區等;在邦聯制下,成員體只有一種類型,即獨立國家。
聯邦制國家和邦聯制國家在教科書中,幾乎毫無例外地被劃入複合制國家一類。[來源請求]儘管,邦聯的成員國常以單一渠道對外發言,要說邦聯制國家是一個複合國,卻似乎有點牽強,因為邦聯是一種介乎國家與超國家之間的人類組織形式。聯邦與邦聯的分類方法,像許多其他的二分法一樣,是對複雜現實的簡單化。[1]
特色
- 各國仍有獨立主權且維持各自的政治運作。
- 中央權力需要靠各國支持,否則政策無以推行;有些甚至沒有中央機制,例如:獨立國家聯合體。
- 邦聯靠條約、政治、經濟或軍事組成,結構鬆散故容易因利害關係解組。
- 邦聯盟國就算違反邦聯中央法律,亦不致於無效。
邦聯制的優點為利於合作、中央機制可被地方節制,同時具有:限制政治承諾的執行、政治體制不穩、容易造成分離主義運動等缺點。
現存邦聯
- 欧洲联盟:世界上第二大邦聯組織,目前擁有27個成員國,並且仍在擴張中。但與其他邦聯組織不同的是,歐盟已經超出邦聯的範圍,接近聯邦的地位。如:歐盟法律(如人權公約與法院)凌駕于各國法律之上、擁有歐洲議會、通過統一的貨幣政策,成立欧元以及形成的歐元區、可以持任意大部分欧盟成员国家的申根签证前往其申根区的大部分国家、並且在外交農業等各個領域形成統一政策等等。[1]
- 獨立國家聯合體:苏联解体后由部分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协调成立的一个邦联,属区域性政治组织,总部设在白羅斯首都明斯克,工作语言为俄语。国家元首理事会是独联体的最高机构,通常每年召开两次会议。目前有9个会员国。
- 东南亚国家联盟:由10个东南亚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类似于邦联,秘书处设在印尼;東協合作侧重军事安全和政治中立, 主要合作内容为经贸合作和东南亚经济一体化,目前东盟有10个成员国,1个候选国(东帝汶),一个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
- 俄白联盟国:前身是俄白共同体,是由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於1997年4月2日簽訂《白俄羅斯和俄羅斯聯盟條約》而設立。[2]两国公民可依据该条约,在俄白两国间自由生活和定居。
- 薩赫勒國家邦聯[3]:前身是薩赫勒國家聯盟,由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尼日尔三国成立。
历史上的邦联
邦聯 | 存在時間 | 邦聯旗 | 邦聯徽 | 現屬國家 | 疆域地圖 |
---|---|---|---|---|---|
三冕王 | 前1050—前二世紀 | 印度 | |||
托尔特克 | 496—1122 | 墨西哥 | |||
基馬克汗國 | 880—1035 | 哈萨克斯坦 | |||
欽察-庫曼邦聯 | 10世紀—1241 | 哈萨克斯坦 俄羅斯 烏克蘭 羅馬尼亞 |
|||
瑪雅潘聯盟 | 987—1461 | 墨西哥 危地马拉 伯利兹 洪都拉斯 |
|||
汉萨同盟 | 13—17世紀 | 德国 荷蘭 波蘭 俄羅斯 瑞典 拉脫維亞 爱沙尼亚 |
|||
丹麥-挪威 | 1524—1814 | 丹麦 挪威 格陵兰 冰島 |
|||
瑞典-挪威联盟 | 1814—1905 | 瑞典 挪威 |
|||
旧瑞士邦联 | 1291—1798;1803—1848 | 瑞士 | |||
尼德蘭七省聯合共和国 | 1581—1795 | 荷蘭 | |||
卡尔马联盟 | 1397—1523 | 丹麦 * 格陵兰 * 法罗群岛 挪威 瑞典 芬兰 冰島 俄羅斯 英国 德国 |
|||
馬拉塔帝國 | 1674—1818 | 印度 巴基斯坦 |
|||
阿羅邦聯 | 1690—1902 | 奈及利亞 喀麦隆 赤道几内亚 加彭 |
|||
美利堅合眾國 | 1776—1789,邦联条例[1] | 美国 | |||
萊茵邦聯 | 1806—1813 | 德国 | |||
德意志邦联 | 1815—1866 | 德国 奥地利 波蘭 捷克 盧森堡 列支敦斯登 |
|||
赤道邦联 | 1824 | 巴西 | |||
阿根廷邦联 | 1831—1860 | 阿根廷 | |||
格拉纳达联合 | 1858—1863 | 巴西 哥伦比亚 巴拿马 |
|||
秘鲁-玻利维亚邦联 | 1836—1839 | 秘魯 玻利维亚 阿根廷 智利 巴拉圭 |
|||
法兰西联盟 | 1946—1958 | 法國 毛里塔尼亚 马里 塞内加尔 乍得 中非 尼日尔 布吉納法索 塞拉利昂 刚果共和国 吉布提 马达加斯加 模里西斯 科摩罗 科特迪瓦 贝宁 越南 老挝 柬埔寨 |
|||
阿拉伯合众国 | 1958—1961 | 埃及 叙利亚 葉門 |
|||
阿拉伯联邦 | 1958 | 伊拉克 约旦 |
|||
塞內岡比亞 | 1982—1989 | 塞内加尔 冈比亚 |
|||
非洲国家联盟 | 1958—1962 | 加纳 马里 几内亚 |
|||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 1992—2003 | 塞爾維亞 蒙特內哥羅 科索沃 |
|||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 2003—2006 | 塞爾維亞 蒙特內哥羅 科索沃 |
|||
反叛萨帕塔自治市镇 | 1994—2023 | 恰帕斯州 | |||
新俄羅斯 | 2014—2015 |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
其他
在加拿大,Confederation雖然也有「邦聯制」的意思,但引伸出一種特別用法,指代1867年7月1日加拿大聯邦化這個事件。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 书籍
- 宪法·行政法学习小词典.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 20 [2022-02-24]. ISBN 978-7-80182-89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7) (中文).
- 楊宏山. 當代中國政治關係.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4: 207 [2022-02-24]. ISBN 978-957-11-364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