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陸地衛星計畫: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Smail886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Smail886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62行: 第62行:
*{{link-en|陸地衛星6號|Landsat 6}}:[[1993年]]10月5日發射,未能進入軌道。
*{{link-en|陸地衛星6號|Landsat 6}}:[[1993年]]10月5日發射,未能進入軌道。
*{{link-en|陸地衛星7號|Landsat 7}}:[[1999年]]4月15日發射,至今仍能正常作業,但掃描路線校正器有缺陷([[2003年]]5月發現)<ref>[http://landsat.gsfc.nasa.gov/ The Landsat Program<!-- Bot generated title -->]</ref>。
*{{link-en|陸地衛星7號|Landsat 7}}:[[1999年]]4月15日發射,至今仍能正常作業,但掃描路線校正器有缺陷([[2003年]]5月發現)<ref>[http://landsat.gsfc.nasa.gov/ The Landsat Program<!-- Bot generated title -->]</ref>。
*{{link-en|陸地衛星8號|Landsat 8}}:陸地衛星數據連續性任務(LDCM)於[[2013年]]2月11日推出<ref>http://www.space.com/19728-nasa-launches-landsat-earth-satellite-ldcm.html Retrieved 2013-07-28.</ref>;[[2013年]]5月30日該任務上呈[[美國地質調查局]]更名為{{link-en|陸地衛星號|Landsat 8}}計畫<ref name=Turnover>{{cite web|title=Landsat 8 Data Now Available!|url=http://landsat.usgs.gov/LDCM_Landsat8.php|work=May 30, 2013|publisher=USGS|accessdate=2013-07-28}}</ref>。
*{{link-en|陸地衛星8號|Landsat 8}}:陸地衛星數據連續性任務(LDCM)於[[2013年]]2月11日推出<ref>http://www.space.com/19728-nasa-launches-landsat-earth-satellite-ldcm.html Retrieved 2013-07-28.</ref>;[[2013年]]5月30日該任務上呈[[美國地質調查局]]更名為{{link-en|陸地衛星8號|Landsat 8}}計畫<ref name=Turnover>{{cite web|title=Landsat 8 Data Now Available!|url=http://landsat.usgs.gov/LDCM_Landsat8.php|work=May 30, 2013|publisher=USGS|accessdate=2013-07-28}}</ref>。
==技術細節==
==技術細節==



2013年7月28日 (日) 04:24的版本

專訪吉姆·艾恩斯(Jim Irons)- 陸地衛星項目科學家 - 美國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陸地衛星7號英语Landsat_71999年啟動的陸地衛星。

陸地衛星計畫是運行時間最長的地球觀測計畫,1972年7月23日地球資源衛星(Earth Resources Technology Satellite)發射,後來此衛星被改稱為陸地衛星[1],最新的陸地衛星是2013年2月11日發射的陸地衛星8號。

陸地衛星上所裝備的儀器已獲得數以百萬計的珍貴圖像,這些圖像被儲存在美國和全球各地的接收站中,這一獨特資源用於全球變化的相關研究,並應用在農業、製圖、林業、區域規劃、監控和教育等領域中。陸地衛星7號擁有7個光譜波段,空間分辨率為15至60公尺不等;時間分辨率為16天[2]

歷史

此計畫1969年在休斯聖塔芭芭拉研究中心(Hughes Santa Barbara Research Center)啟動,該中心並率先進行設計和製造3架多光譜掃描儀英语Multispectral_Scanner;同一年,人類登月。9個月後,也就是1970年秋天,該多光譜掃描儀英语Multispectral_Scanner的原型機完成,並在測試中成功對美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著名景點「半圓頂英语Half_Dome」進行掃描。

該計畫在1966年發起時被稱為「地球資源衛星計畫(Earth Resources Technology Satellites Program)」,後來於1975年更名為「陸地衛星計畫( Landsat)」。1979年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簽署54號總統令,將此計畫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移轉到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建議發展成長期的衛星計畫,在陸地衛星3號之後追加4顆衛星;並建議成立民營的陸地衛星公司。後來在1985年,地球觀測衛星公司(EOSAT)成立,該公司為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挑選美國休斯飛機公司和RCA公司合作成立,雙方簽下10年合約。地球觀測衛星公司負責經營陸地衛星4號和5號,擁有陸地衛星數據的獨家代理權,之後並建造陸地衛星6號和7號。

陸地衛星7號英语Landsat_7所拍攝的加爾各答彩色模擬圖。

1989年,此計畫轉移尚未完全成功,造成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經費不足(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未要求任何資金,美國國會只編列了6個會計年度)[3][4] ,因而導致陸地衛星4號和5號計畫關閉[4]。當時的副總統丹·奎尔剛接掌新成立的國家太空委員會,注意到此一情況,立刻安排應急資金,讓此計畫繼續進行,該計畫所獲得的數據也得以保存[3][4][5][6]

1990年1991年,類似情況再度發生,美國國會只編列一年半的經費,要求所有使用陸地衛星數據的機構提供資金[3]1992年,在多方努力之後,該計畫的資金足以使之繼續維持,但在該年底,地球觀測衛星公司停止處理陸地衛星數據。1993年10月5日,陸地衛星6號英语Landsat 6推出,但發射失敗;1994年地球觀測衛星公司恢復陸地衛星4號和5號的數據處理;1999年4月15日,陸地衛星7號英语Landsat_7終於推出。

1992年10月,美國國會確定了陸地衛星計畫的價值,它通過了土地遙測政策法案(公共法102-555),將陸地衛星7號英语Landsat_7的數字數據和圖像予以授權,並對用戶保證其持續可用性和最低成本。

衛星年表

技術細節

未來

參考文獻

  1. ^ Short, N.M. The LANDSAT Tutorial Workbook: Basics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NASA Reference Publication 1078. NASA. [2013-07-28]. 
  2. ^ The Landsat Program - Technical Details
  3. ^ 3.0 3.1 3.2 Greenberg, Joel S.; Hertzfeld, Henry. Space Economics. AIAA (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 Ast). 1992: 372. ISBN 1-56347-042-X. 
  4. ^ 4.0 4.1 4.2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Govt. pulls the plug on two satellites, threatening jobs. Ellensburg Daily Record. 1989-03-03 [2013-07-28]. 
  5. ^ Associated Press. Quayle backs satellite program. The Lewiston Journal. 1989-03-07 [2013-07-28]. 
  6. ^ John Noble Wilford. U.S. Halts Plan to Turn Off the Landsat Satellites. The New York Times. 1989-03-17 [2013-07-28]. 
  7. ^ Universe Today » Landsat 5 Reaches 20 Years in Space
  8. ^ 20 Years of Landsat 5
  9. ^ [1]
  10. ^ [2]
  11. ^ The Landsat Program
  12. ^ http://www.space.com/19728-nasa-launches-landsat-earth-satellite-ldcm.html Retrieved 2013-07-28.
  13. ^ Landsat 8 Data Now Available!. May 30, 2013. USGS. [201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