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五車五:修订间差异

天球赤道座標星圖 05h 26m 17.5134s, +28° 36′ 27.49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外部連結:​ 增加或調整分類
→‎命名法:​ 內容擴充
第88行: 第88行:
== 命名法 ==
== 命名法 ==
這顆恆星因為位於金牛座與[[御夫座]]的邊界,所以在[[拜耳命名法]]中曾有兩個名稱:[[#五車五|金牛座β]](拉丁化為Beta Tauri)和[[御夫座γ ]](拉丁化為Gamma Aurigae)。[[托勒密]]認為這顆恆星由[[御夫座]]和[[金牛座]]共用,所以[[約翰·拜耳]]在兩個星座中都為它指定了一個名稱。當現代星座邊界在1930年被確定時,御夫座γ的名稱基本上已不再使用<ref name=ridpath/>。
這顆恆星因為位於金牛座與[[御夫座]]的邊界,所以在[[拜耳命名法]]中曾有兩個名稱:[[#五車五|金牛座β]](拉丁化為Beta Tauri)和[[御夫座γ ]](拉丁化為Gamma Aurigae)。[[托勒密]]認為這顆恆星由[[御夫座]]和[[金牛座]]共用,所以[[約翰·拜耳]]在兩個星座中都為它指定了一個名稱。當現代星座邊界在1930年被確定時,御夫座γ的名稱基本上已不再使用<ref name=ridpath/>。

傳統名稱"Elnath",與"El Nath"或"Alnath"不同,它來自阿拉伯語單詞"النطح""an-naţħ",意思是"對接"("即"公牛的角)。與許多其他阿拉伯星名一樣,文字"ال"字面上音譯為"el",但在阿拉伯語發音中,它絕大多數被同化為"n",這意味著它被省略了。201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組織了{{link-en|恆星名稱工作組 IAU Working Group on Star Names}}(WGSN)<ref name="WGSN"/>對恆星的專有名稱進行編目和標準化。WGSN在2016年7月發佈的第一份公告<ref name="WGSN1"/>包括WGSN批准的前兩批名稱的表格;其中確認這顆恆星專屬的名稱為"Elnath"。

在[[中國天文學史|中國]],{{lang|zh|五車}}({{lang|zh-Latn|Wǔ Chē}})的意思為''五輛戰車'',指由[[五車五|金牛座β]]、[[御夫座ι]]、[[五車二|御夫座α]]、[[御夫座β]]和[[御夫座θ]]組成的星官<ref>{{in lang|zh}} ''中國星座神話'', written by 陳久金. Published by 台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 2005, {{ISBN|978-986-7332-25-7}}.</ref>。因此,金牛座β的[[中國恆星名稱|中國名稱]]是{{lang|zh|五車五}} ({{lang|zh-Latn|Wǔ Chē Wǔ}};{{lang-en|Fifth of the Five Chariots}}。)<ref>{{in lang|zh}}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Space/Research/StarName/c_research_chinengstars_e_g.htm 香港太空館 - 研究資源 - 亮星中英對照表]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130063007/http://www.lcsd.gov.hk/CE/Museum/Space/Research/StarName/c_research_chinengstars_e_g.htm |date=2011-01-30 }}, Hong Kong Space Museum. Accessed on line November 23, 2010.</ref>。


== 物理特性 ==
== 物理特性 ==

2022年3月11日 (五) 16:45的版本

五車五

五车五位于图片的左上角。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
星座 金牛座
星官 五车毕宿
赤經 05h 26m 17.5s
赤緯 +28° 36' 27"
視星等(V) 1.65
特性
光谱分类B7 III
U−B 色指数-0.49
B−V 色指数-0.13
变星类型
天体测定
徑向速度 (Rv)+9.2 km/s
自行 (μ) 赤经:23.28 mas/yr
赤纬:-174.22 mas/yr
视差 (π)24.89 ± 0.88 mas
距离131 ± 5 ly
(40 ± 1 pc)
绝对星等 (MV)-1.37
詳細資料
質量4.5[1] M
半徑5-6 R
亮度700 L
溫度13,600 K
金屬量-0.10 Fe/H[2][3]
自轉82 km/s [2][4]
年齡?
其他命名
Nath, El Nath, Alnath, 112 Tauri, Gamma Aurigae, HR 1791, BD +28°795, HD 35497, SAO 77168, FK5 202, GC 6681, CCDM 05263+2836 HIP 25428.

五車五 (來自拉丁化的名稱為"βeta Tauri",縮寫為"Beta Tau"或"β Tau"),正式名稱為Elnath[5](發音為/ɛlnæθ//ˈɛlnæθ/)</ref> or /ˈɛlnæθ/)[6],為金牛座第二亮星,視星等為1,65等。它距離地球134光年,是一顆化學性質特殊的B7巨星

命名法

這顆恆星因為位於金牛座與御夫座的邊界,所以在拜耳命名法中曾有兩個名稱:金牛座β(拉丁化為Beta Tauri)和御夫座γ (拉丁化為Gamma Aurigae)。托勒密認為這顆恆星由御夫座金牛座共用,所以約翰·拜耳在兩個星座中都為它指定了一個名稱。當現代星座邊界在1930年被確定時,御夫座γ的名稱基本上已不再使用[7]

傳統名稱"Elnath",與"El Nath"或"Alnath"不同,它來自阿拉伯語單詞"النطح""an-naţħ",意思是"對接"("即"公牛的角)。與許多其他阿拉伯星名一樣,文字"ال"字面上音譯為"el",但在阿拉伯語發音中,它絕大多數被同化為"n",這意味著它被省略了。201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組織了恆星名稱工作組 IAU Working Group on Star Names英语恆星名稱工作組 IAU Working Group on Star Names(WGSN)[8]對恆星的專有名稱進行編目和標準化。WGSN在2016年7月發佈的第一份公告[9]包括WGSN批准的前兩批名稱的表格;其中確認這顆恆星專屬的名稱為"Elnath"。

中國五車Wǔ Chē)的意思為五輛戰車,指由金牛座β御夫座ι御夫座α御夫座β御夫座θ組成的星官[10]。因此,金牛座β的中國名稱五車五Wǔ Chē Wǔ;英語:Fifth of the Five Chariots。)[11]

物理特性

五車五的絕對星等是-1.34,類似金牛座的另一顆恆星,在疏散星團昴宿星團中的昴宿四。與昴宿四相同,五車五是一顆B型巨星,光度為太陽的700倍(L[1]。它已經演化成比在主序帶時更大、但溫度更低的巨星 [12]。然而,與昴宿四360年的距離比較,五車五的距離只有130光年,是金牛座第二亮的恆星。

它是一顆汞-錳星,一種化學性質奇特的非磁性恆星,其光譜的特徵顯示一些重元素的量異常的多[13]。相較於太陽,五車五以富含,但的量很少而聞名[1][3]。然而,缺乏強烈的特徵,加上的含量特別高,導致一些學者給出了其它分類,包括做為"SrCrEu星"甚至Ap星[14][15]。它的邊緣變暗角直徑測量值為1.090±0.076 mas。在41.1 pc的距離處,這對應於4.82±0.34 太陽半徑的線性半徑[16]

位於銀河系窄平面的南緣反銀心以西幾度處,五車五β成為許多銀河南側星雲星團的前景天體,例如M36M37M38[17]。它位於黃道以北5.39度,足以被月球遮蔽,但發生的機率並不高。當月球的升交點靠近春分點時,才會發生這種掩星;例如2007年。因為五車五位於月球掩星區的北部邊緣,所以大多數只在南半球可見。當年發生14次,台灣地區僅能見9月4日晚間發生的那一次,南加利福尼亞可以看見8月8日的那一次[18]

伴星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五車五有一顆微弱的恆星在非常接近的角距離上。天文學家在觀測指南上提到這是一對雙星。可見的伴星BD + 28°795B在位置角239度之處,距離僅33.4角秒(")[19][20]。在尋找棕矮星和行星伴星時,已經發現六顆角度更近,甚至更暗淡的恆星 – 這些恆星都被認為是背景天體[21]

月球掩星的測量中報告了一個非常接近的同伴:0.1,但未得到其他觀察者的證實。徑向速度測量表明,五車五是單線光譜聯星,但沒有關於伴星或軌道的公開資訊[22][16]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Professor James B. (Jim) Kaler. ELNATH (Beta Tauri). University of Illinois. [201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9). 
  2. ^ 2.0 2.1 SIMBAD query result: ELNATH -- Star in double system.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1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4). 
  3. ^ 3.0 3.1 Heacox, W. D. Chemical abundances in Hg-Mn stars.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1979,. vol.41,: 675, [2010-03-07]. Bibcode:1979ApJS...41..675H. doi:10.1086/1906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6). 
  4. ^ Bernacca, P. L.; Perinotto, M. A catalogue of stellar rotational velocities. Contr. Oss. Astrof. Padova in Asiago,. 1970,. vol.239, [2010-03-07]. Bibcode:1970CoAsi.239....1B.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0). 
  5.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IAU-CSN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6.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Kunitzsch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7.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ridpath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8.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WGSN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9.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WGSN1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0. ^ (中文) 中國星座神話, written by 陳久金. Published by 台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 2005, ISBN 978-986-7332-25-7.
  11. ^ (中文) 香港太空館 - 研究資源 - 亮星中英對照表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1-01-30., Hong Kong Space Museum. Accessed on line November 23, 2010.
  12.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knyazeva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3.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hgmn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4.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chen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5.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bychkov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6. ^ 16.0 16.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gordon2019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7.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ApopPik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8.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abrams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9.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VizieR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0.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Alcyone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1.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janson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2.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adelman2006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