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胡元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Clioherodotus對話 | 貢獻2012年8月23日 (四) 08:53 →‎參見:​ 增加或调整内部链接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胡元澄越南語Hồ Nguyên Trừng胡元澄?,1374年—1446年,原元澄胡朝開國後改為胡元澄,又稱胡澄,降附明朝後改為黎澄),字孟源,號南翁。本為越南權貴及胡朝君主胡季犛的長子,曾任陳朝司徒、胡朝左相國等職。後來被軍俘獲,在明朝工部任職。著有關於越南史文的《南翁夢錄》傳世。另外,又因他善長兵器,成為一代兵器家,被明代軍士奉為「火器之神」。

生平

出身權家

胡元澄(原姓黎)外祖父阮聖訓曾任陳仁宗朝的中書侍郎[1]父親黎季犛是陳朝末年的炙手可熱的權臣,黎元澄亦獲授官職。1394年光泰七年)十一月,黎元澄被授為上林寺的判寺事。[2]1399年(陳建新二年)農曆六月,黎元澄獲任司徒一職。[3]

1400年聖元元年),黎季犛篡位,改姓胡。[4]胡元澄則獲授以左相國之職,[5]並封為衞王。[6]

胡元澄雖是長子,但父親胡季犛卻另立兒子胡漢蒼為後嗣,這使胡元澄的地位甚為尷尬。為此,胡季犛曾借硯來比喻說:「此一卷奇石,有時為雲為雨,以潤生民」,並要求元澄對答,以觀其志。胡元澄便回對:「這三寸小松,他日作棟作梁,以扶社稷。」胡季犛這便明白到元澄並無不滿,於是決定立胡漢蒼為太子。[4]胡季犛還十分在意元澄和漢蒼的關係,曾寫詩告戒他們「天也覆,地也載,兄弟二人如何不相愛?嗚呼哀哉兮歌慷慨!」[7]

亡國被虜

胡朝建立後,卻惹來了中國明朝的干涉。1405年開大三年),胡漢蒼(當時為皇帝)召開御前會議,討論或戰或和。左相國胡澄則認為:「臣不怕戰,但怕民心之從違耳。」對於戰事並無信心。[5]其後,軍侵入越南1407年(胡開大三年)農曆二、三月期間,胡澄領軍對抗明軍,不利,與胡季犛胡漢蒼等分途逃竄。五月,胡澄、胡季犛、胡漢蒼都被明軍所擒,胡朝滅亡。[8]九月乙卯(西曆4月8日 [9]),胡澄與一干俘虜被帶到南京,他本人獲赦,明廷「命有司給衣食」。[10]

入仕於明

胡元澄(入後,在其著作《南翁夢錄》及中國文獻中稱他為黎澄)雖然經歷了國破家亡後,但因他善長兵器,能造神槍火器,所以獲明朝授以官職。據《明實錄》記載,明成祖授命他「督造兵使局銃箭、火藥」。[11]

這連黎澄也感到意外,慨歎說自己「出自幽谷,遷於喬木,溝斷之餘,濫同成器,豈非先人之澤未割?乃得生逢聖世,深沐堯仁,而有此奇遇也歟!」[12]黎澄的官運甚為亨通,曾任工部主事、郎中內臣、侍郎等職。[13]1445年(明正統十年)農曆六月甲寅(西曆7月16日[9]),更從工部左侍郎升遷至工部尚書。[14]

1446年(明正統十一年)農曆七月丙子(西曆8月2日[9]),黎澄去世,獲賜祭葬。[15]

著作

黎澄明朝工部任職時,有感於故國越南人物「自昔蕃盛,豈可以偏方而遽謂無人乎哉!前人言行才調,多有可取者,至於兵火之間,書籍灰燼,遂令泯滅無聞,可不惜歟?興思及此,尋繹舊事,遣亡殆盡,猶得百中之一二,集以為書」,又因為書中的人物「昔甚繁華,時遷事變,畧無遺跡,惟我一人,知而道之。非夢而何」,因而把自己的南翁一號冠在書名之前,稱為《南翁夢錄》。[16][17]

家庭

評價

  • 胡元澄雖在越南政治裏經歷過戰敗被俘的遭遇,但他的兵器知識最終也被明朝賞識,明代軍士甚至奉他為「火器之神」。[13]
  • 胡元澄的撰著之才,亦甚得稱頌。胡濙就說他的《南翁夢錄》「以至褒賛節義,則感慨激烈,可以厲風俗,稱揚述作,則清新俊逸,可以怡性情」,並讓越南史上的先賢「敷張於中夏,徧聞於郡邑,抑且播聲光於後世」[18]與胡元澄同為入仕於明的越南人宋彰讚賞他「文章政事,兩濟其美」,並使越南「使前人湮沒之餘,一旦言行彰彰然表暴於世。」[19]近代中國學者孫毓修亦認為越南史料在中國流傳的不多,胡元澄寫成了《南翁夢錄》,可以說是「可喜亦可觀」。[20]
  • 中國末時的史家談遷則綜合評論胡元澄說:「自以來,遠夷俘隸,得列交戟,叨右職,而令終為難。黎澄季犛之逆屬,傾否圖新,白首冬署,雖僅效神槍之技,亦秺侯之流亞也。讀《南翁夢錄》,述陳氏興替,愴然有餘悲焉。首丘之感,夫所謂『越吟』耶!」[15]

註釋

  1. ^ 1.0 1.1 《黎澄《南翁夢錄》(收錄於孫毓修《涵芬樓秘笈》第九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版(舊鈔本),872頁。
  2.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陳順宗》,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69頁。
  3.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陳少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76頁。
  4. ^ 4.0 4.1 4.2 4.3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附胡季犛、漢蒼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77頁。
  5. ^ 5.0 5.1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附胡季犛、漢蒼》,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87頁。
  6. ^ 談遷《國榷》說胡元澄被俘時,其稱號是「偽衞王」,見卷十四,成祖永樂五年九月乙卯條,北京中華書局版,995頁。
  7.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附胡季犛、漢蒼》,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85頁。
  8.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後陳紀‧簡定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93-494頁。
  9. ^ 9.0 9.1 9.2 (中文)台灣中央研究阮計算中心─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10. ^ 《明實錄‧太宗實錄》卷七十一,永樂五年九月乙卯條,茲參考李國祥《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605-606頁。
  11. ^ 11.0 11.1 11.2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六十六,成化五年四月甲子條,茲參考李國祥《明實錄類纂‧人物傳記卷‧黎叔林》,567頁。
  12. ^ 黎澄《南翁夢錄·詩兆餘慶》(收錄於孫毓修《涵芬樓秘笈》第九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版(舊鈔本),872-873頁。
  13. ^ 13.0 13.1 《東南亞歷史詞典‧「胡元澄」條》,上海辭書出版社版,297頁。
  14. ^ 談遷《國榷》卷二十六,英宗正統十年六月甲寅條,北京中華書局版,1686頁。
  15. ^ 15.0 15.1 談遷《國榷》卷二十六,英宗正統十一年七月丙子條,北京中華書局版,1703頁。
  16. ^ 黎澄《南翁夢錄‧序》(收錄於孫毓修《涵芬樓秘笈》第九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版(舊鈔本),833-834頁。
  17. ^ 《南翁夢錄》胡濙《序》(收錄於孫毓修《涵芬樓秘笈》第九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版(舊鈔本),829頁。
  18. ^ 《南翁夢錄》胡濙《序》(收錄於孫毓修《涵芬樓秘笈》第九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版(舊鈔本),829頁。
  19. ^ 《南翁夢錄》宋彰《後序》(收錄於孫毓修《涵芬樓秘笈》第九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版(舊鈔本),877-879頁。
  20. ^ 《南翁夢錄》孫毓修《跋》(收錄於孫毓修《涵芬樓秘笈》第九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版(舊鈔本),881頁。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