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家驴
驯养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科: 马科 Equidae
属: 马属 Equus
种:
非洲野驢 E. africanus
亚种:
E. a. asinus
三名法
Equus africanus asinus
(Linnaeus, 1758)
異名
  • Equus asinus
    Linnaeus, 1758

学名Equus africanus asinus)是常见的马科马属家畜,是非洲野驴被人类驯化所形成的亚种,和体形相似,但耳朵长,尾巴有尾柄,类似牛尾巴。

特征

[编辑]

驢是奇蹄目的成員。其他成員包括斑馬,它們都有相同形態的腳。叫聲響亮且高尖刺耳。体色一般为灰色,也有白色和黑色品种,但都有一个白色眼圈。由于不同品种,体形大小相当不同,小的类似大狗,大的和马一样高。

历史

[编辑]

形象

[编辑]

驴在人类历史记载和神话中经常出现。与骑马常用来描写军旅风貌不同,骑驴的描写常出现在唐宋隐居文人的诗词之中,故骑驴给人落魄、清贫的印象,人们也将此看作一种清雅、高洁、脱俗的象征[1]

文獻、典籍資料中提及的驢子

[编辑]
古埃及人與驢子
  • 據《馬太福音》第21章第1-11節記載,耶稣曾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受到民眾手持棕櫚樹枝、歡呼和散那,如迎君王般的禮遇[2]
  • 中東和埃及人較早跟驢子結緣。5000多年前,馴化的驢子被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以及埃及人當成馱獸;4500年至4700年前,則被訓練拖拉戰車,用於軍事用途[3]
  • 八仙中的張果老的坐騎即是一頭白驴,能日行數萬里,休息時則將白驢摺疊,厚度猶如一張白紙,並將其藏於巾箱中;乘坐時則將水含在口中朝白紙噴去,白紙就能恢復成原先的白驢[4]
  • 唐朝柳宗元寓言故事《三戒》中,有一篇描述黔州當地一隻從沒有見過關中驢老虎,從原先的恐懼、試探,到後來的習以為常,了解驢子再無其他技能後,立刻撲上去吃了牠。並認為如果驢子不顯露牠拙劣的技能,老虎縱使再凶猛也會因為心存懷疑和畏懼,不敢對牠怎樣,而招致大禍臨頭[5]。後用來比喻人拙劣的技能已經用完,再也無計可施[6]
  • 正史中的騎木驢是一種釘住犯人手腳的刑車,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趙野密州知州。同年十一月,因京東東路(今山東)境內盜賊縱橫,遂攜輜重、家屬棄城而走,後遭守衛軍校杜彥遣人抓回,並命身旁之人對趙野施以騎木驢之刑[7]
  • 納斯雷丁為土耳其民間家喻戶曉的幽默大師,某天以客人的身份到某處參加主麻日,眾人對於能聽到大師的開導與啟示感到十分開心。聚禮結束後,納斯雷丁便倒騎驢子向眾人道別離開,眾人不解的問納斯雷丁為何要倒騎驢子時,納斯雷丁回道:“因為我不想背對著你們說再見啊!”[8]
  • 三国演义劉備第二次拜訪諸葛亮未果,正當要回去時,碰見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身騎一頭驢,手拿一壺酒,踏雪過橋而來,並賦詩一首,詩曰:“一夜北風寒,萬里彤雲厚。長空雪亂飄,改盡江山舊。仰面觀太虛,疑是玉龍鬥。紛紛鱗甲飛,頃刻遍宇宙。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曾一度讓劉備以為是諸葛亮本人[9]
  •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反騎士小說《唐吉诃德》中,主人翁阿隆索·吉哈諾骑著一匹瘦马,其侍从桑丘·潘薩則骑著一頭灰驴跟隨其後[10]
  • 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私底下也是位不折不扣的頭號驢迷。在卸任總統後,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曾送了兩頭驢子給華盛頓,華盛頓非常喜愛牠們,並把牠們培育成美國唯一的種畜群[11]

繁殖

[编辑]

公驴可以和母马交配,生下的叫马骡,馬骡个大,具有驴的负重能力和抵抗能力,有马的灵活性和奔跑能力,是非常好的役畜,但基本不能生育,极少数可以生育。如果是公马和母驴交配,生下的叫驴骡,又叫“駃騠”,驴骡个小,一般不如马骡好,但有时能生育[12]

用途

[编辑]

畜力

[编辑]

驴比马的适应性强,可以忍受粗食、重负,比马的价格低,因此一直是人类的重要役使动物。有的小驴可以驮负相当高大的人。 一般驢的負重可以達到一百公斤,連續走動五至六小時的山路沒有問題。驴对危险相当警觉,因此在某些对自己有危险的情况下不听人的驱使,显得相当执拗,所谓“驴脾气”。但一般情况下脾气温顺,可以服从孩子的调遣,因此现在不再使用役用动物的发达国家,有许多人把小型驴作为宠物,可以供孩子骑乘。

食用

[编辑]

驢肉可食用,甚至美味程度,竟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一词形容。中國河北保定有著名小吃“驢肉火燒”,是在烙熟的麵餅中加入熟驢肉而成。驢腸也是一道名菜,北宋韓縝愛吃驢腸,每次宴客必用驢腸做菜,而且要現殺現煮,有客人起身如廁,路過廚房,現場看見活驢被剖肚抽腸的慘狀,心有不忍,終生不再吃驢肉[13]。明穆宗朱載坖為裕王時,好食驢腸,即位後,頗思節儉,聽說光禄寺每天要殺一只驢,就不再吃了[14]。清朝有“澆驢肉”的吃法,乃是以开水浇驴身,再刮光驴毛,活切驴肉[15];这种吃法因过于残忍而逐渐被淘汰。中药亦有以煉驴皮做為藥材的東阿阿膠,中國每年因阿膠這味藥材而殺害約四百萬隻驢,導致中國國內驢隻數量銳減[16],甚至把腦筋動到遠在非洲的毛驢身上,迫使部分非洲國家下令禁止出毛驢到中國[17]

注释

[编辑]
  1. ^ 文化意象與自我形象:論陸游的騎驢詩∗ - 清華學報 (PDF). [2021-06-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10). 
  2. ^ 馬太福音預查第二十一章第一節至二十二節 - 矽谷基督徒聚會 (PDF). [2021-06-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10). 
  3. ^ 馬的馴化,古埃及與中東的馬– 古埃及練習曲. [2021-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2). 
  4. ^ ·鄭處誨,《明皇雜錄》(卷2):“張果者,隱於恒州條山。常往來汾晉間,時人傳有長年秘術,耆老云為兒童時見之,自言數百歲矣。唐太宗、高宗屢徵之不起,則天召之出山,佯死於妬女廟前。時方盛𤍠,須臾臭爛生蟲,聞則天信其死矣,後有人於恒州山中復見之。果乘一白驢,日行數萬里,休則摺疊之,其厚如紙,置於巾箱中;乘則以水噀之,還成驢矣。”
  5. ^ ·柳宗元,《柳河東集》(卷19):“
    三戒並序東坡曰:予讀柳子厚《三戒》而愛之,乃擬作《河豚魚》、《烏賊魚》二說,並序以自警。吾恆惡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勢以干非其類,出技以怒強,竊時以肆暴,然卒迨於禍。有客談麋、驢、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憖憖,魚僅切。憖憖,恭敬也,又張憖怒。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虎檻切,斷其喉,盡其肉,乃去。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6. ^ 黔驢技窮 - 成語檢視- 教育部《成語典》2020. [2021-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2). 
  7. ^ 南宋·徐夢莘,《三朝北盟会编》(卷114):“趙野棄城去,有守衙節級杜彥;樂將節級李逵;小節級吳順三人者,因民洶洶遂謀作亂。且曰:“方今盜賊縱橫,一州生靈,豈可無主?請自為知州,軍兵皆聽命。”彥遂知州,而逵與順左右之。彥遂遣人追野至張倉鎮,執野並其家屬回。癸丑,彥等坐黃堂上,其徒黨聲喏報捉到趙野。彥曰:“爾為知州,自般老小,欲向南去,不知一州生靈,誰其為主?”野不能應,彥令取木驢來釘其手足。野大驚,乃呼曰:“告太尉願愬一言。”彥媟罵之,眾巳撮野跨木驢,釘其手足矣。”
  8. ^ 倒騎驢子爺爺愛說笑 納斯雷丁大師(Nasreddin Hoca)的故事 - 土女時代︱華人全方位的土耳其網站. [2021-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2). 
  9. ^ ·羅貫中,《三國演義》(37回):“玄德寫罷,遞與諸葛均收了,拜辭出門。均送出,玄德再三慇懃致意而別。方上馬欲行,忽見童子招手籬外叫曰:“老先生來也。”玄德視之,見小橋之西,一人煖帽遮頭,狐裘蔽體,騎著一驢後隨一青衣小童,攜一葫蘆酒,踏雪而來;轉過小橋,口吟詩一首。詩曰:“一夜北風寒,萬里彤雲厚。長空雪亂飄,改盡江山舊。仰面觀太虛,疑是玉龍鬥。紛紛鱗甲飛,頃刻遍宇宙。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玄德聞歌曰:“此真臥龍矣!”滾鞍下馬,向前施禮曰:“先生冒寒不易!劉備等候久矣!”那人慌忙下驢答禮。諸葛均在後曰:“此非臥龍家兄,乃家兄岳父黃承彥也。”玄德曰:“適間所吟之句,極其高妙。”承彥曰:“老夫在小婿家觀〈梁父吟〉,記得這一篇;適過小橋,偶見籬落間梅花,故感而誦之。不期為尊客所聞。”玄德曰:“曾見賢婿否?”承彥曰:“便是老夫也來看他。”玄德聞言,辭別承彥,上馬而歸。正值風雪又大,回望臥龍岡,悒怏不已。”
  10. ^ 塞萬提斯; 楊絳(譯). 堂吉訶德二版(上、下一套)【楊絳翻譯,全新校訂經典書盒收藏版】. 聯經出版公司. 2016. ISBN 9789570847925. 
  11. ^ 《一起奔跑吧,小毛驢雪曼!:熱血跑步專家跟一隻小毛驢的雄心壯志》,克里斯多福.麥杜格著,麥田出版社,2021年03月30日初版,ISBN 978-986-3448-88-4
  12. ^ “駃騠”是啥? 半驢半馬又非騾子|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 [2021-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2). 
  13. ^ 南宋·洪邁,《夷堅志/支丁》(卷1):“韓莊敏丞相嗜食驢腸,毎宴客必用之,或至於再三,欲其脆美,而腸入鼎過熟則靡爛,稍失節則堅韌。庖人畏刑責,但生縛驢於柱,才報酌酒,輒旋刺其腹,抽腸出洗治,略置湯中,便取之,調和五味以進。而持紙錢伺於門隙,俟食畢放箸無語,乃向空焚獻焉。在秦州日,一客中席起更衣,自公廚傍過。正見數驢咆頓柱下,皆已刳腸而未卽死,為之悚然。客生於關中,常食此肉,自此遂不復掛口。韓平生嚴毅,令行禁止。罷相之後,出鎮長安。時藩鎮庭參之儀久廢,唯初到日聊一講,韓令五日一為之,僚吏厭苦。一旦得小詩於屛上,其詞曰:“五日一庭趨,全如大起居。相公南面坐,只是欠山呼。”韓讀竟,略不動色,徐言:“卻是我錯了。”於是改令毎遇坐廳日(原作“日遇坐廳”,據周本改。)則為之,謗者亦息。人服其臨事不懼,堅彊有決雲。(徐端立説。)”
  14. ^ ·張居正等,《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70):“隆慶六年……七月丙戌上 潛邸時,嘗食驢腸而甘。及即位,間以問左右,左右請詔光祿。上:“若爾,則光祿必日殺一驢,以備宣索,吾不忍也。”乃止。”
  15. ^ ·錢泳,《履園叢話》(卷17):“以草驢一頭,養得極肥,先醉以酒,滿身排打。欲割其肉,先釘四樁,將足捆住;而以木一根橫于背,系其頭尾,使不得動。初以百滾湯沃其身,將毛刮盡,再以快刀零割。要食前后腿,或肚當,或背脊,或頭尾肉,各隨客便;當客下箸時,其驢尚未死絕也。”
  16. ^ 阿膠年殺害四百萬隻驢|中醫觀點:阿膠補血效果差| 食物知情權. [2021-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2). 
  17. ^ 中國阿膠需求大南非驢皮非法交易猛增- BBC News 中文. [2021-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2). 

参考文献

[编辑]
  • 柳宗元,《柳河東集》
  • 鄭處誨,《明皇雜錄》
  • 羅貫中,《三國演義》
  • 錢泳,《履園叢話》
  • 洪邁,《夷堅志》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