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柏廕
外观
(重定向自郭柏荫)
郭柏廕(1807年—1884年),谱名弥广,字遠堂,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祖籍福清[1]。清朝政治人物。[2]
生平
[编辑]少时聪敏好学,17岁时考中秀才。道光八年(1828年) 中举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道光十七年(1837年)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次年,转山西道。道光十九年(1839年)转京畿道,升刑科给事中。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户部银库亏帑事发,柏蔭作为御史稽察,未能纠发,被夺官,不久授主事。咸丰三年(1853年),办理本省团练,以克服厦门、防守延平之功,擢为郎中。同治五年(1866年)任江苏布政使,并代理江苏巡抚。翌年冬升广西巡抚,改调湖北,署巡抚,代理湖广总督。同治八年(1869年),卸总督职,仍为巡抚。次年复署湖广总督,不久又专任巡抚。同治十年(1871年)镇压天地会反清运动。同治十二年(1873年)因病请辞。光绪元年(1875年)返回福州。
光绪十年(1884年)病卒,赐祭葬。[2]
著作
[编辑]著有《天开图画楼文稿》、《嘐嘐言》、《续嘐嘐言》、《变雅断章演义》等。其在福州之故居仍存,位于三坊七巷的黄巷4号。
家族
[编辑]故居位于黄巷东段北侧5_6号,俗称“五子登科”宅。郭柏荫父亲郭阶三的五个儿子皆登科第,分别是郭柏心、郭柏蔚、郭柏荫、郭柏苍、郭柏芗。郭柏芗中举后,朝廷为郭家立了“五子登科”牌匾[3]。
郭柏荫有六子:郭式昌、郭兆昌、郭名昌、郭傳昌、郭赞昌、郭懋昌。郭傳昌、郭式昌三子(郭曾炘、郭曾准、郭曾程)、郭式昌一婿(陈春瀛)共五人中进士(二人入翰林)。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