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肺炎、咳嗽、气喘育儿 |
分类: 诊疗经验 |
一位妈妈曾给我留言说:我家2岁的宝宝患肺炎了,刚刚开始以为是感冒了,但去医院检查说是肺炎了,真的很担心,小儿肺炎和感冒的症状那么相似,很容易混淆了,那么家长如何观察是否患了肺炎呢?
发热、咳嗽和喘憋是小儿肺炎的主要特点,年龄越小症状约不典型,新生儿肺炎尤其不典型。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肺炎最为多见。如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预后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妈妈们应该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有没有发热、咳嗽、气喘等症状,以便及时发现采取措施避免病情恶化。多数小儿肺炎都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后的数天,主要表现为咳嗽,这种咳嗽初为干咳,以后咳嗽有痰,但小儿不会吐痰,在喉部能听到呼噜呼噜的声音。进而可出现呼吸增快、鼻翼扇动、口周青紫、胸部吸入性凹陷、烦躁不安,有的会伴有吐泻、腹胀等。若胸部听诊发现两肺或一侧肺部有细湿罗音,就可以诊断。除了呼吸道症状外多数尚有发热、拒食、烦躁、喘憋等症状,小婴儿常见拒食、呛奶、呕吐及呼吸困难。
必须说,小儿发热、咳嗽并不一定就是患了肺炎,但如果伴有呼吸增快、呼吸表浅,鼻翼煽动,部分患儿口周、指甲可有轻度发绀,就要警惕是否患了肺炎。
其实还有一个家长观察肺炎的简易方法,只要数一数宝宝的呼吸就能得到初步判断。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发展中国家大力倡导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例管理”,制定出简单的能被基层卫生人员和父母掌握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规”的方法,即通过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增快和胸部凹陷来确定小儿有无肺炎和判断肺炎病情的轻重,笔者几十年来的应用方便易行,家长可以试试。
具体是观察前一定要使小儿保持安静,正常小儿安静时的呼吸次数因年龄不同而异,小于2月龄的婴儿呼吸≥60 次/分; 2 - 12 月龄婴儿呼吸≥ 5 0次/分; 1 - 5 岁小儿呼吸≥40 次/分,超过以上次数的即为呼吸增快,同时注意是否有胸骨部凹陷,是指婴儿吸气时下胸壁和胸骨上窝内陷。如果小儿有咳嗽,并伴有呼吸增快,则为轻度肺炎;如果有呼吸增快,并有胸部凹陷,则为重度肺炎,必须首先去医院请医生帮助确诊。
新生儿患肺炎时表现常不典型,可能没有发热,也很少有咳嗽症状,常常只表现为体温不升、拒奶、呛咳、口吐白沫、口周发青、嗜睡、呼吸节律不整或黄疸等,肺部听诊有时听不到干湿罗音,如不注意,常会漏诊。因此即便是专业的儿科医生,有时也需要依靠X线拍片等来帮助诊断新生儿肺炎。
另外,支原体肺炎也是小儿常见的肺炎,其突出的症状是咳嗽,一般于病后2~3天开始,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常有黏稠痰液偶带血丝,少数病例可类似百日咳样阵咳。可持续1~4周。肺部体征多不明显,甚至全无。少数可听到干、湿啰音乐,故体征与剧咳及发热等临床表现不一致为本病特点之一。部分患儿童可有溶血性贫血,脑膜炎、心肌炎、格林-把利综合征等肺外表现。
肺炎时需要作的几项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最简单易行的是拍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见肺纹理增强,或大小不等的点片状浸润,或融合成片状阴影,儿童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常并发肺气肿、肺不张。肺炎治疗后常在2~3周内消散。
2.血常规检查:细菌性肺炎时,白细胞计数通常增高,一般在15~20×9/L,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重症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和流感杆菌肺炎,有时白细胞总数反而减低。病毒性肺炎的白细胞计数常为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比例正常或增高,中性粒细胞数相对较低。
3、C反应蛋白试验:多数在细菌性感染、败血症等时C反应蛋白值上升,升高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比,病毒及支原体感染时通常不增高,可供参考。
4、病原学检查:病原学的检测包括直接涂片镜检及细菌分离鉴定。标本可为痰、咽拭子、胸腔积液、肺泡灌洗液等。病原的分离为最可靠的方法。亦可做细菌或是病毒抗原的检测、核酸的检测以及抗体的检测。
支原体肺炎小儿多见,所以介绍一下其化验检查内容,其血清病原抗体效价>1:32、链球菌MG凝集试验,效价≥1:40为阳性,连续两次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价值。起病后2周,约2/3病人冷凝集试验阳性,滴定效价大于1:32,特别是当滴度逐步升高时,有诊断价值。约半数病人对链球菌MG凝集试验阳性。诊断的进一步证实有赖于血清中支原体IgM抗体的测定。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即可做出诊断。但仍需要依靠病原学检测以明确病因,指导治疗与估计预后。
鉴别诊断
首先要区分是感冒还是肺炎,虽然感冒和肺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但是实际上有时候两者难以区分,甚至专业临床医生也难以鉴别,尤其是在病情早期,症状不典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