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替你出言不逊,替你怒火中烧,替你惹人讨厌……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站出来的勇气。
仍然记得一年前,尽管吴亦凡被捕的官方通报已经发出,我所在的一个聊天群里,仍有人用外围女等不堪的字眼肆意贬低着受害的女性。
我知道自己很愤怒,但是能做的只能是将所有站出来反对污名化受害者从而被管理员踢出群聊的人一一加上,告诉他们我认为他们做得对,并退出那个群聊。
得承认,即使现在的我也并没有十分的勇气和他们硬刚,前后那几天里,最多就是多转发一些支持女性受害者的评论。
令人高兴的是,贬低女性的他们事业上似乎遭遇了滑铁卢。
……
在数天前,类似的一幕又出现了。
另一个群聊里,有个女孩站出来,明确拒绝用“潜规则”来开玩笑。其实我一开始觉得她可能是敏感了一点,但是当我看到那个用“潜规则”开玩笑的人退出群聊时,我就终于意识到,他那句看似玩笑的“潜规则”确实包藏恶意。
哪有什么玩笑话,半真半假中最想表达的从来都是那个真。
那个男子,若确如维护他的人所说是尊重女性的,哪怕退一万步,他真是无意,也应该当场道歉,而不是选择退群。除了傲慢,我已经找不出其他原因,怂货从一开始就不会开腔。而维护那口出不逊男子的人,当女孩用同样的话术问候他时,他立刻跳出来说自己被人身攻击。这反差真的,让人气笑。
也因为这件事,我翻开了《好不愤怒》这本书。
……
这是一本离政治非常近的书,或者说就是鼓励女性参政议政的书。作者美国女权记者丽贝卡·特雷斯特十分厌恶以特朗普为主的白人至上和男权政治。
因为我对美国党争并不算熟悉,所以对丽贝卡关于特朗普和希拉里的选举部分没有太多共情,尽管整本书几乎是基于2016年这场大选前后展开。但还是会对书中描写的女性困境感同身受。
“谁想成为女权主义者?谁都不想。”谁想成为革命者?谁都不想。若是能够选择,谁愿意去过一种流血与牺牲的生活,哪个女子愿意自己成为别人眼中一个咄咄逼人的泼妇。
可悲的是,就像革命会遇见叛徒,女权主义也常常会遭遇同样身为女性的背刺。因为那些女性的利益通常紧密依附于男人身上。其实这种背刺的行为并不少见,比如普通工人和职业经理人。
不过,另有一种奇怪的逻辑在其中。
女性表达愤怒,被奚落、被讥讽,其实也是那些男权至上者的恐惧。他们在恐惧自己的优势地位被威胁,所以产生痛骂嘲笑的应激反应。如果人与人的距离拉大到天壤之别,那么人性就会被包装完好,在上位者只会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怜悯姿态。
用发疯、丑陋等字眼来形容女性,正是他们感到备受威胁时。
愤怒是一种力量。愤怒是抵抗社会不公的强有力武器。虽然我认为理性解决问题十分重要,但是很多时候愤怒会促使我们来到谈判桌前,促使我们竭力去获得更多的筹码。我们需要公平,虽然很多时候争取常常没有结果,但是保持愤怒就会让对面的人心存顾虑。
就像面对愤怒的舆论,他们恐惧地用“小镇做题家”“群氓”等词语来打压,却仍留不住自己苦心积虑想要得到的东西。
……
此外,因为特朗普大女儿伊万卡曾给我很深的印象,国会山事件里那名倒在血泊中的退役女兵形象也会在读《好不愤怒》时浮现在眼前,让我困惑作者丽贝卡对于特朗普政权加大女性不公的描述是否有夸大其词。想了想,我对特朗普的好感还来自于他以一己之力彻底撕下了美式民主的虚伪面具,他对财政的斤斤计较甚至包括给中国的“宣传费”。至于他有没有成为为数不多没有发动战争的美国总统,我觉得下这个定论为时尚早,假如真存在生物病毒战的话。所以《好不愤怒》这本书,我个人虽觉得是一本好书,写出了女权的困境,但也因为政治的错综复杂,作者只用女性二字来支持希拉里,就似乎有些单薄了。
其实想要说的还有很多,社会上已经积攒了太多太多令人愤怒的事情,所以几乎对于书中的每一页,都好像可以有很多故事来讲。
不过,千言万语若能汇成一句话,大约就是:希望面对不平之事时,我们能一直保持愤怒,而不是心如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