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丽莎•达洛维的另一个结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激情耗尽》出版这天——1931年5月27日,弗吉尼亚•伍尔夫写信给薇塔,邀请她的“dearest creature”下周一来共进晚餐,顺便在末尾恭喜了新书大卖——《激情耗尽》在正式出版之前就卖出了(预订了)4000册。
("Leonard says we have sold over 4,000 copies of A.P.S. before publication. It's a great day for the press.")
那时候战火还没有再次降临,这十年正是她们感情最亲密的时刻。而爱和影响又总是双向而行,所以在奥兰多之外,也会有斯莱恩夫人在文本中显形,从邦德街的花店向汉普斯特德蹒跚。
这就是《激情耗尽》给我的第一感觉:在塞普蒂莫斯、理查德和彼得都死去之后,克拉丽莎的“家中天使”苦役终于结束,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她和巴克劳特、谷谢伦、菲茨乔治谈天说地,过上了自己的生活。
这本薇塔写得极其用心的小说确实有太多伍尔夫的影子。比如,马上要结婚的德博拉发现婚姻对女子的规定苛刻“如此体系之中,哪里还容得下一间画室?”几乎就是对《一间自己的房间》“五百英镑一年和一间自己的房间”的观点进行了转述。但很明显,薇塔对婚姻的认识可能比弗吉尼亚更深:虽然风流故事让她短暂地脱离了斯莱恩太太的生活,但生育之苦和舆论之压也足够令人烦躁和无奈了。也许是为了补偿自己,薇塔以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让她笔下的斯莱恩夫人任命了自己的骑士,她的第五个儿子凯——不是兰斯洛特,因为斯莱恩夫人(或者说薇塔)不以格尼薇自居。(而且这应当不是因为兰斯洛特充当了“第三者”的角色,马洛礼的版本的亚瑟王是称赞了“骑士之爱”的。)
也许是因为薇塔的个人性格,《激情耗尽》读起来更矫健、有力,它少了几分迂回和迟疑,和伍尔夫飞蛾一样的文字相比,薇塔的故事更像绳结。我想到了克拉丽莎的第一个结局——塞普蒂莫斯的结局,也是伍尔夫的结局。在结局之后,薇塔写过一首挽诗,很喜欢里面的一句:So did she capture all her moth-like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