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这种字体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欣赏起来也有明显的门槛,它不像隶书、楷书属于“基础字体”,也不似行书那般还保留着易识易辨别的特点。能不能识读,并不是评价草书优劣的重要标准。
正是以上这些特点,人们把草书称为“书法中的上层建筑”,苏轼拿立、行、跑举例,认为“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
写草书时,我们能充分调动情绪,将笔法与感情宣泄在纸上,它是五体之中最让人“痛快”的书体。而且,有了一定的楷、行基础后,再学草书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此时,就有一个问题摆在各位书友面前:学谁的草书?临谁的字帖?
“书圣”王羲之当为最优选,原因有三个:其一,以他为师,符合“取法乎上”的原则。其二:草书上追魏晋,如同追本溯源,能学到正宗草法,米芾就说“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其三:初学草书,不宜从大草开始,而应从行草入门,循序渐进,王羲之的《十七帖》正是行草范本。
《十七帖》在唐太宗时期集成,实际包含29帖、1200余字,洋洋洒洒、飘逸华美,编成以后便被奉为学草圭臬、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
王羲之用笔以丰富细腻、变化多端、妍美潇洒著称,《十七帖》表现得淋漓尽致。此作市面上有很多拓本,但它们毕竟是刻工二次加工的成果,一些细节之处难以还原,而且漫漶、缺字情况也几乎都有。“碑不如帖,帖不如稿”,我们要学《十七帖》,不妨先找到一个“跳板”。
这个“跳板”就是书法名家临摹的《十七帖》手稿,我们先把它学通透,再去临羲之原作,能更快领悟出用笔精髓,可谓事半功倍。书界临摹此作最精彩也最还原魏晋风度的,当属明代朱大有。
朱大有短暂的一生,因这部作品名留青史,有人把他比作书法界的王勃。《临十七帖》全卷纵29.2厘米、横432.5厘米,凡99行、661字,单字大小约3厘米。此作笔画精微,用笔爽利,不论是绞转连带,还是内擫取势、攲侧险绝,都还原本作,这才是真正的王羲之草书写法。
《临十七帖》不论用笔、结字还是章法气息,能够完全贴合晋人,这是非常难得的。如果我们能把此作临摹通透,草书笔法也就学到家了。
而今,我们将朱大有《临十七帖》进行了超高清12色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