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河
尼日河(巴巴文:gher )又叫尼日爾河,係非洲西部主要嘅河,長4,180公里,係非洲第三長嘅河。尼日河由畿內亞開始,經馬里、尼日爾同尼日利亞流入大西洋畿內亞灣。
詞源
[編輯]尼日河喺唔同地區嘅唔同語言入面有唔同嘅名稱:
- 富拉語:Maayo Jaaliba 𞤃𞤢𞥄𞤴𞤮 𞤔𞤢𞥄𞤤𞤭𞤦𞤢
- 曼丁語:Jeliba ߖߋ߬ߟߌߓߊ߬ 或 Joliba ߖߏ߬ߟߌߓߊ߬ 「大河」
- 圖阿雷格語:Eġərəw n-Igərǝwăn ⴴⵔⵓ ⵏ ⴴⵔⵓⵏ 「河中嘅河」
- 宋海語:Isa 「條河」
- 扎爾馬語:Isa Beeri 「大河」[1]
- 豪薩語:Kwara كوَرَ
- 努佩語:Èdù
- 約魯巴語:Ọya 「係依據約魯巴女神Ọya嘅名,據信佢象徵住條河」
- 伊博語:Orimiri 或 Orimili 「大水」
- 伊佐語:Toru Beni 「條河水」
最早使用「尼日」呢個名嚟形容條河嘅係利奧·非洲人[2]喺佢嘅Della descrittione dell’Africa et delle cose notabili che ivi sono(1550年出版嘅意大利書)入面。[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不過,「Nigris」呢個名早已被用嚟形容西非嘅其中一條河,係由大普林尼同索利努斯等人提到過嘅。[3] 呢條河係咪而家嘅尼日河,定係當時叫做Ger(而家叫做Oued Guir,喺摩洛哥)嘅河,仲有討論空間。當時嘅Nigris據講分開咗「真正嘅非洲」同南邊嘅(西)埃塞俄比亞土地,而呢個名(同埋Ger河嘅名)好可能係嚟自柏柏語嘅「gr-n-grwn」意思係「河中之河」,同而家圖阿雷格語叫尼日河嘅名稱一樣。[4] 由於廷巴克圖係主要撒哈拉以南貿易路線通向地中海嘅南端,所以大部分歐洲對呢個地區嘅知識都係嚟自嗰度。
中世紀歐洲地圖將「尼日」呢個名套喺條河中段,依家嘅馬里境內,但將「Quorra」(「Kworra」)套喺條河下游,即而家嘅尼日利亞,因為當時冇認到佢哋係同一條河。[2] 當歐洲殖民國家喺16、17世紀開始派船去西非沿岸時,往往以為塞內加爾河係尼日河嘅出海口。尼日河三角洲經過紅樹林沼澤同數千條分流河流入大西洋,延伸超過160公里(100英里),當時畀人認為係沿海濕地。直到18世紀孟戈·帕克嘅訪問,佢順住尼日河行落去,並探訪咗當時嘅薩赫勒大帝國,歐洲人才正確識別出尼日河嘅走向,並將呢個名套用到全條河。
現代嘅尼日利亞同尼日兩個國家都係以條河命名,標誌住殖民時期列強對「上游」、「中游」同「下游」尼日河流域嘅國土爭奪,呢場鬥爭發生喺19世紀末期嘅瓜分非洲。
氣候
[編輯]作為西非撒赫勒地區嘅一部分,尼日爾河嘅氣候特徵係全年高溫;由10月到5月嘅漫長而強烈嘅旱季;同埋同西非季風有關嘅短暫而不規則嘅雨季。[5]
地理
[編輯]尼日爾河係一條相對清澈嘅河流,佢嘅泥沙含量只有尼羅河嘅十分之一,因為尼日爾河嘅源頭喺古老嘅岩石中,提供唔到太多淤泥。[6] 同尼羅河一樣,尼日爾河每年都會氾濫;呢個過程由9月開始,11月達到高峰,到5月結束。[6] 河流嘅一個特別之處係內陸尼日爾三角洲,佢形成於河流坡度突然減少嘅地方。[6] 結果係形成咗一個由辮狀河、沼澤同大湖組成嘅地區;季節性洪水令三角洲喺漁業同農業方面都非常高產。[7]
河流喺內陸三角洲嘅塞古同廷巴克圖之間,因滲漏同蒸發損失咗差唔多三分之二嘅潛在流量。喺莫普提流入三角洲嘅巴尼河嘅水量唔足以彌補呢啲損失。平均損失估計每年有31立方公里,但每年嘅差異好大。[8] 之後,河流會同各種支流匯合,但同時都會損失更多水分因為蒸發。喺1980年代之前,估計每年流入尼日利亞嘅水量係25立方公里,而喺1980年代期間則係13.5立方公里。
最重要嘅支流係貝努埃河,佢喺尼日利亞嘅洛科賈同尼日爾河匯合。喺尼日利亞,支流嘅總水量係流入尼日利亞水量嘅六倍,喺1980年代之前,河口附近嘅流量每年有177.0立方公里,而喺1980年代期間則有147.3立方公里。[8]
河道
[編輯]尼日爾河嘅路線係主要河流中最不尋常嘅之一,呢個迴力鏢形狀令地理學家困惑咗兩個世紀。佢嘅源頭(坦巴昆達)距離大西洋240公里(150英里),但河流直接遠離大海流向撒哈拉沙漠,然後喺古城廷巴克圖附近突然向右轉,向東南方向流向幾內亞灣。呢個奇怪嘅地理形態似乎係因為尼日爾河係兩條古老河流組合而成。上尼日爾河,由廷巴克圖以西嘅源頭到現今河流喺廷巴克圖附近嘅彎位,曾經流入廷巴克圖東北方向而家已經乾涸嘅湖泊,而下尼日爾河則由廷巴克圖南面開始,向南流入幾內亞灣。隨住時間推移,下尼日爾河嘅上游侵蝕導致河流襲奪,上尼日爾河俾下尼日爾河襲奪咗。[9]
河流嘅北部,即「尼日爾河彎」,係一個重要嘅地區,因為佢係撒哈拉沙漠嗰部分嘅主要河流同水源。呢個令到佢成為跨越西撒哈拉貿易嘅焦點,同埋馬里帝國同加奧呢啲撒赫勒王國嘅中心。周圍嘅尼日爾河流域係蘇丹省嘅獨特自然地理區域之一,而蘇丹省又係更大嘅非洲大陸自然地理分區嘅一部分。
流域
[編輯]尼日爾河流域位於非洲西部,覆蓋咗非洲大陸嘅7.5%,橫跨十個國家。
尼日爾河流域:各國面積同降雨量[8]
國家 | 國家喺流域內嘅面積 | 流域內
平均 降雨量 (毫米) | |
---|---|---|---|
(平方公里) | (%) | ||
阿爾及利亞 | 193,449 | 8.5 | 20 |
貝寧 | 46,384 | 2.0 | 1,055 |
布基納法索 | 76,621 | 3.4 | 655 |
喀麥隆 | 89,249 | 3.9 | 1,330 |
乍得 | 20,339 | 0.9 | 975 |
科特迪瓦 | 23,770 | 1.0 | 1,466 |
幾內亞 | 96,880 | 4.3 | 1,635 |
馬里 | 578,850 | 25.5 | 440 |
尼日爾 | 564,211 | 24.8 | 280 |
尼日利亞 | 584,193 | 25.7 | 1,185 |
尼日爾流域總計 | 2,273,946 | 100.0 | 690 |
測站 | 河流
公里數 (rkm) |
海拔
(米) |
流域面積
(平方公里) |
多年平均流量 | ||
---|---|---|---|---|---|---|
開始
年份 |
(立方米/秒) | (立方公里) | ||||
尼日爾三角洲 | 0 | 0 | 2,273,946 | 1914 | 7,922.3 | 250 |
下游尼日爾河 | ||||||
奧尼查 | 270 | 14 | 2,240,019 | 1914 | 6,470.8 | 204 |
洛科賈 | 480 | 34 | 2,204,500 | 1914 | 5,754.7 | 182 |
巴羅 | 600 | 47 | 1,845,300 | 1914 | 2,349.8 | 74 |
杰巴 | 810 | 73 | 1,751,000 | 1970 | 1,457.3 | 46 |
卡因吉大壩 | 900 | 100 | 1,711,300 | 1970 | 1,153.9 | 36 |
中游尼日爾河 | ||||||
加亞 | 1,120 | 156 | 1,404,600 | 1929 | 1,086.7 | 34 |
馬朗維爾 | 1,130 | 157 | 1,399,238 | 1929 | 1,086.7 | 34 |
尼亞美 | 1,420 | 176 | 791,121 | 1929 | 893.4 | 28 |
安松戈 | 1,770 | 241 | 647,527 | 1949 | 806.8 | 26 |
加奧 | 1,860 | 245 | 549,876 | 1947 | 875.6 | 28 |
廷巴克圖 | 2,460 | 256 | 382,469 | 1975 | 950.7 | 30 |
內陸三角洲 | ||||||
迪雷 | 2,540 | 257 | 372,588 | 1924 | 1,113 | 35 |
莫普提 | 2,900 | 261 | 308,186 | 1922 | 1,742.9 | 55 |
上游尼日爾河 | ||||||
凱馬西納 | 3,050 | 271 | 143,361 | 1945 | 1,330 | 42 |
塞古 | 3,200 | 280 | 132,838 | 1945 | 1,344.5 | 42 |
庫利科羅 | 3,440 | 289 | 119,029 | 1907 | 1,351 | 43 |
巴馬科 | 3,500 | 316 | 114,800 | 1907 | 1,371.2 | 43 |
錫吉里 | 3,600 | 337 | 67,631 | 1967 | 919 | 29 |
庫魯薩 | 3,800 | 357 | 18,900 | 1950 | 232 | 7 |
法拉納 | 4,040 | 424 | 3,196 | 1950 | 69.5 | 2 |
疏仕
[編輯]- ↑ Idrissa, Abdourahmane; Decalo, Samuel (June 1, 2012),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Niger (第4版), Plymouth, UK: Scarecrow Press, p. 274, ISBN 978-0810860940
- ↑ 2.0 2.1 Cana, Frank Richardson (1911)。《大英百科全書》 (英文)。第19卷 (第11版)。劍橋大學出版社。頁 676。 . 出自 Chisholm, Hugh (編)。
- ↑ "Dictionary of Greek and Roman Geography (1854), NIGEIR". www.perseus.tufts.edu. 原先內容歸檔喺2024-04-01. 喺2024-04-01搵到.
- ↑ Hunwick, John O. (2003) [1999]. Timbuktu and the Songhay Empire: Al-Sadi's Tarikh al-Sudan down to 1613 and other contemporary documents. Leiden: Brill. p. 275 Fn 22. ISBN 978-90-04-11207-0.
- ↑ Kiley, Penny (2011-12-01). "Climate change, water and conflict in the Niger river basin". International Alert (英國英文). 原先內容歸檔喺2023-10-04. 喺2023-09-29搵到.
- ↑ 6.0 6.1 6.2 Reader 2001, p. 191.
- ↑ Reader 2001, pp. 191–192.
- ↑ 8.0 8.1 8.2 "Irrigation potential in Africa: A basin approach, The Niger Basin". www.fao.org. FAO. 1997. 原著喺2017-07-21歸檔.
- ↑ Tom L. McKnight; Darrel Hess (2005). "16, "The Fluvial Processes"". Physical Geography: A Landscape Appreciation (第8版).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p. 462. ISBN 978-0-13-145139-1.
- ↑ "GRDC". 原先內容歸檔喺2023-01-11. 喺2023-01-11搵到.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Niger
嘅參照 - ↑ "Niger River". 14 June 2023. 原先內容歸檔喺30 December 2022. 喺11 January 2023搵到.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The Niger River Basin - A Vision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嘅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