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卫·伯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卫·伯恩
David Byrne
2006年10月的伯恩
歌手
出生 (1952-05-14) 1952年5月14日72岁)
职业
  • 歌手
  • 词曲作家
  • 音乐家
  • 唱片制作人
  • 艺术家
  • 作家
  • 演员
  • 制片人
音乐类型
演奏乐器
  • 人声
  • 吉他
  • 贝斯
  • 钢琴
  • 键盘
  • 合成器
  • 滑音管吉他
  • 口琴
  • 自动竖琴
  • 簧风琴
  • 小提琴
  • 手风琴
  • 建筑乐器[1]
出道地点 美国马里兰州阿布图斯英语Arbutus, Maryland
活跃年代1971–现在
唱片公司
网站davidbyrne.com
相关团体

大卫·伯恩(英语:David Byrne/bɜːrn/,1952年5月14日)是苏格兰裔美国歌手、词曲作家、音乐家、唱片制作人、艺术家、作家、演员以及电影制片人。[2][3]他也是美国新浪潮乐团传声头像(1975-1991)的创始成员、主要的作曲人、主唱兼吉他手。

伯恩自己发行许多音乐作品,也有与各种媒体的合作,包括电影、摄影、小说和非小说类书籍。他得过奥斯卡金像奖格莱美奖金球奖,并在2002年以传声头像成员身份入选摇滚名人堂[4]

早年人生

[编辑]

大卫·伯恩于1952年5月14日出生于西邓巴顿郡邓巴顿,是家中长子。他出生两年后,他与父母搬到了加拿大,在安大略省哈密尔顿定居。然后他们搬到了美国,在伯恩九岁时定居在马里兰州阿布图斯英语Arbutus, Maryland。大卫的父亲汤姆·伯恩(Tom Byrne)曾在西屋电子公司担任电子工程师,母亲艾玛·伯恩(Emma Byrne)后来成了老师。整个家庭离开苏格兰的部分原因是因为父亲工程技能的工作供不应求,除此以外还有父(天主教会)母(长老教会)双方的“混合婚姻英语Interfaith marriage”引起的家庭紧张。伯恩于2018年3月18日在BBC广播四台的节目《Desert Island Discs英语Desert Island Discs》上时讲述了这些事。[5]

从很小的时候起,伯恩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被中学的合唱团拒绝,因为他们声称他“常常唱走调,而且声音太沉闷了”。他的父母说他会从三岁开始不断播放他的留声机,并且他在五岁时学会了如何演奏口琴。高中毕业前,他已经知道如何演奏吉他、手风琴和小提琴。[6]在他的期刊采访中,他说:“我那时是个奇怪的年轻人—一个亚斯伯格症的边缘人,我猜。”[7][8]他的父亲利用他的电气工程技术修改了卷轴式录音机,以便伯恩可以进行多轨录音。[5]

音乐事业

[编辑]

早年生涯

[编辑]
1978年,作为传声头像的一员表演的伯恩

伯恩毕业于巴尔的摩郡西南部的兰斯多恩高中英语Lansdowne High School。他在一个名为Revelation的高中乐团开始他的音乐生涯,然后在1971年到1972年之间,他是与马克·基右(Marc Kehoe)一起组成双人组合Bizadi。他们的演奏曲目主要包括〈April Showers英语April Showers (song)〉、〈96 Tears英语96 Tears〉、〈Dancing on the Ceiling英语Dancing on the Ceiling (1930 song)〉和翻唱法兰克·辛纳屈的歌曲等。伯恩就读于罗德岛设计学院(1970-71学期)和马里兰艺术学院(1971-72学期)之后便辍学。他于1973年回到罗德岛州的普罗维登斯,并与设计学院的同窗克里斯·法兰兹英语Chris Frantz组建了艺术学乐团(The Artistics)。[9]乐团于1974年解散。伯恩于当年5月搬到了纽约市,并于9月加入了法兰兹和他的女朋友提娜·威茅斯英语Tina Weymouth。由于法兰兹和伯恩无法在纽约找到贝斯手,于是法兰兹说服威茅斯学习弹奏贝斯,并由伯恩指导。他们在1974年末开始考虑组成新的乐团。

传声头像:1975年–1991年

[编辑]

直到1975年1月,他们三人一起练习和表演,同时仍在正常工作。他们创立了传声头像并在6月份找到了第一次的演出。[10][11]伯恩于1976年5月辞掉了他的日常工作,而阁下唱片在11月与三人签订合约。乐团最后一个成员—多乐器演奏家杰瑞·哈里森英语Jerry Harrison于1977年加入。乐团在发行了八张录音室专辑后于1988年休团。伯恩希望开始个人事业,但直到1991年花了三年才宣布乐团解散。同年乐团在单曲〈Sax and Violins英语Sax and Violins〉中短暂回归后再次解散。乐团于2002年入选摇滚名人堂,四人在典礼上重聚并演奏了四首曲目,包括〈Psycho Killer英语Psycho Killer〉和〈Burning Down the House英语Burning Down the House〉。[12]

个人专辑事业:1979年–1981年、1989年–现今

[编辑]
2009年,伯恩在皇家节日大厅的演出

还在传声头像的期间,伯恩参与了周边计划—在1979年至1981年与布莱恩·伊诺的合作专辑《My Life in the Bush of Ghosts英语My Life in the Bush of Ghosts (album)》,因为其是最早使用模拟取样拾得声响英语Found object技术的专辑而广获赞誉。在这之后,伯恩把注意力放回乐团上。《My Life in the Bush of Ghosts》在25年后的2006年初重新发行,并有新的追加曲目。为了与该专辑的精神保持一致,这两首歌曲的组成音轨以知识共享原则发布,并且推出了混音竞赛网站。

1989年的《Rei Momo英语Rei Momo》是伯恩离开传声头像后的第一张个人专辑(也是他第二张个人专辑),此专辑有着非裔古巴、非裔西班牙和巴西歌曲风格,包括梅伦格音乐英语Merengue music古巴和声英语Son cubano森巴曼波音乐英语Mambo (music)昆比亚英语Cumbia恰恰恰英语Cha-cha-chá (music)Bomba英语Bomba (Puerto Rico)Charanga英语Charanga (Cuba)等舞曲风格。他的第三张个人专辑《Uh-Oh英语Uh-Oh (David Byrne album)》(1992年)以铜管乐器为特色,并有着〈Girls on My Mind〉和〈The Cowboy Mambo (Hey Lookit Me Now)〉等引人入胜的曲目。他的第四张个人专辑《David Byrne英语David Byrne (album)》(1994年)回归摇滚风格。专辑中除了打击乐器由录音室乐手担任以外的乐器皆由伯恩一手完成。〈Angels〉和〈Back in the Box〉是该专辑的主打歌,而前者打进美国现代摇滚歌曲榜英语Alternative Songs的第24名。伯恩为接下来的专辑《Feelings英语Feelings (David Byrne album)》(1997年)和《Look into the Eyeball英语Look into the Eyeball》(2001年)聘请了一支名为Black Cat Orchestra的铜管乐团,而后者有着更多像《Uh-Oh》风格的歌曲。

2001年,他的单曲Like Humans Do微软公司用作Windows XPWindows Media Player 9的样本歌曲[13][14]

2004年,由Nonesuch唱片公司英语Nonesuch Records发行的《Grown Backwards英语Grown Backwards》使用了管弦乐配置,包括两个歌剧咏叹调以及与X-Press 2英语X-Press 2合作的歌曲〈Lazy英语Lazy (X-Press 2 song)〉。他与托斯卡弦乐四重奏(Tosca String Quartet)一同开展了北美和澳洲巡回演出。这次巡演以2005年8月在洛杉矶圣地亚哥和纽约的演出作结。伯恩在1995年与莎丽娜合作了歌曲〈God's Child (Baila Conmigo)〉,并收录于莎丽娜的专辑《Dreaming of You英语Dreaming of You (Selena album)》中。[15]

伯恩在他的第八张个人专辑《Everything That Happens Will Happen Today英语Everything That Happens Will Happen Today》(2008年)与伊诺再度合作。[16]伯恩为此专辑举办了从2008年底至2009年初共六个月的大卫·伯恩与布莱恩·伊诺之歌巡演英语Songs of David Byrne and Brian Eno Tour,演出那些他与伊诺合写的歌曲。

2012年,伯恩与美国创作歌手圣文森发行了合作专辑《Love This Giant英语Love This Giant》。

在2018年1月,伯恩宣布了他将发行继《Grown Backwards》后睽违14年的个人专辑《American Utopia英语American Utopia》,并在同年3月9日由Nonesuch和独立厂牌Todo Mundo发行。他也发布了此专辑的主打单曲,即他与伊诺合写的〈Everybody's Coming to My House〉。此张专辑入围了葛莱美的最佳另类专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Kennedy, Randy. David Byrne's New Band, With Architectural Solos. The New York Times. 2008-05-30 [2008-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2. ^ Tam, Leo Nardo. The Dumbarton Road to Nowhere. [2012-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7). one of Scotland's most famous expats 
  3. ^ Grant, Richard. David Byrne: stay hungry.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09-03-16 [2012-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2). born in Dumbarton, Scotland (a point of pride, like his British passport) 
  4. ^ Talking Heads. Rock & Roll Hall of Fame.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0) (英语). 
  5. ^ 5.0 5.1 存档副本. [2018-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3). 
  6. ^ "Rock's Renaissance Man." TIME Magazine. October 27, 1986.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15). . Retrieved 11 January 2010.
  7. ^ Indie Rock's Patron Saint Inspires a New Flock – Referencing Bryne's 15 April 2006 journal entry. New York Times, By Will Hermes, 14 January 200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11 January 2010.
  8. ^ David Byrne Journal: 4.15.06: Military revolt, back pages. [2006-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4). . Retrieved 11 January 2010.
  9. ^ Gittins, Ian, Talking Heads: Once in a Lifetime : the Stories Behind Every Song, Hal Leonard Corporation, 2004, p. 140 ISBN 0-634-08033-4, ISBN 978-0-634-08033-3.
  10. ^ Isola, Gregory. Tina Talks Heads, Tom Toms, and How to Succeed at Bass Without Really Trying. Bass Player. March 1997 [2013-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0). 
  11. ^ Talking Head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Retrieved 15 May 2013
  12. ^ 2002 Induction Ceremony. The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and Museum. [2013-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7). 
  13. ^ David Byrne to Provide Promotional Music for Windows XP: "Like Humans Do" to Give Music Fans a Taste of the Digital Music Experience in Windows XP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12 February 2007.. Retrieved 11 January 2010.
  14. ^ You May Find Yourself On Windows XP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orbes.com by Davide Dukcevich, 21 August 2001. Retrieved 11 January 2010.
  15. ^ McMahon 2000,第997页.
  16. ^ Tour Dates for David Byrne – Songs of David Byrne and Brian Eno. David Byrne. 2008-08-04 [201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2).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