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蘇聯秘密警察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蘇聯政府機構
國家安全委員會
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機構概要
成立時間1954年3月13日 (1954-03-13)
前身機構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 (1917年–1922年)
國家政治保衛局 (1922年–1923年)
國家政治保衛總局 (1923年–1934年)
內務人民委員部 (1934年–1946年)
國家安全人民委員會英語People's Commissariat for State Security(1941年2月–7月及1943年–1946年)
蘇聯國家安全部 (1946年–1953年)
解散時間1991年11月6日(事實上)
1991年12月3日(法律上)
後繼機構
機構類型國家安全機關國家安全委員會[*]
機構駐地 蘇聯俄羅斯莫斯科盧比揚卡廣場2號
格言Верность партии - Верность Родине俄語
「忠誠於黨-忠誠於祖國」
僱員數目480,000
機構首長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伊萬·艾力山德羅維奇·謝羅夫(首任)
弗拉基米爾·克留奇科夫(末任)
上級機構蘇聯部長會議
影像資料

盧比揚卡大樓,2010年

國家安全委員會 (俄語: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羅馬化Komitet gosudarstvennoy bezopasnosti,簡寫:KGB(中國內地譯作克格勃)(КГБ))是1954年3月13日–1991年11月6日期間蘇聯的情報機構,存在期間被認為是全世界效率最高的情報機關。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的原KGB機關改制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其第1總局改制為俄羅斯對外情報局白俄羅斯則完整保留境內KGB機關的建制及原有名稱。

歷史

[編輯]

1917年12月,費利克斯·埃德蒙多維奇·捷爾任斯基創立全俄肅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別委員會契卡)。1918年,改名為全俄肅清反革命和打擊投機及權力濫用特別委員會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чрезвычайная комиссия по борьбе с контрреволюцией, спекуляцией и преступлениям по должности)。1922年,契卡劃歸內務人民委員部,改制為國家政治保衛局,首字母縮寫ГПУ。1923年7月,升格為國家政治保衛總局(格別烏),歸蘇聯政府直接領導。

1930年代,由亞戈達葉若夫領導的內務人民委員部成為了用以政治大清洗的工具。1934年7月,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劃歸內務人民委員部,更名為內務人民委員部國家安全總局。1941年2月,升格為蘇聯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為蘇聯政府部委級機關。1941年7月蘇德戰爭爆發後,國家政治保衛總局降格為國家安全總局,仍歸內務人民委員部指揮。1943年4月,復設蘇聯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1946年3月,蘇聯政府改革後,改組為蘇聯國家安全部。1947年10月-1951年11月間,蘇聯對外情報工作劃歸情報委員會管轄。

1953年史太林死後,蘇聯黨和政府對國家安全部進行徹底重組和裁員,以謀求改變史太林化的社會和國家。1953年3月,蘇聯政府宣佈,撤銷蘇聯國家安全部,所屬機構與人員劃入蘇聯內務部。至1954年,相關工作人員的數量相比1950年已減少了50%以上。共有3,500多個市(區)級單位被撤銷或合併。1954年3月,情報單位從內務部分出獨立,並升格為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1955年,KGB進一步減少超過7.5萬名職員。約8,000名KGB軍官轉業到地方工作,成為行政機關人員。

1956年,KGB官員積極參與鎮壓匈牙利十月事件及其成員的迫害。在操作過程中,蘇聯國防部與KGB軍官逮捕匈牙利國防部長。這使得匈牙利的軍事領導削弱,確保叛亂平息和重建,蘇聯坦克和步兵部隊的成功使匈牙利的共產主義政權忠於蘇聯。在起義後的第一天,KGB情報機構協助匈牙利方面逮捕了大約5,000匈牙利入黨積極分子,軍人和學生,其中846人被送往蘇聯監獄。據估計,大約被逮捕的350人以後執行死刑,其中包括匈牙利總理納吉。參與鎮壓起義的KGB首腦謝羅夫被授予庫圖佐夫勳章。時任蘇聯駐匈牙利大使安德羅波夫積極鎮壓起義,後得到提拔,最終成為蘇共中央總書記。冷戰期間,KGB職能極大,甚至凌駕於蘇聯黨、政府和法律之上,涉及國內所有領域,也同時負責監管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剷除國內反對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持不同政見者(蘇聯政府稱為反動分子)。KGB每年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全體會議,設有中央主席團。一般設有兩名第一副主席、十餘名副主席。

1961年12月,蘇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赫魯雪夫成為蘇共總書記,KGB的組織結構被分化,成立內部安全和情報總局,同時分支機構被減少。











機構設置

[編輯]

蘇聯解體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設置下列機構:

總局
名稱 職責/ 部門 領導人 註釋
第一總局
  • 對外情報
    • R科(Управление «Р») — 行動規劃與分析
    • K科(Управление «К») — 反間諜偵察
    • S科(Управление «С») — 臥底,間諜活動
    • T科(Управление «Т») — 處理科學及技術相關之情報
    • RT科(Управление «РТ») — 蘇聯境內行動
    • OT科(Управление «ОТ») — 處理技術問題
    • I科(Управление «И») — 電腦勤務
    • 情報科(Управление разведывательн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分析與評估)
    • A部(Служба «А») — 秘密行動, 虛假情報 (所謂主動措施)
    • R部(Служба «Р») — 無綫電通訊
    • 電子情報部(Служба электронной разведки) — 無綫電截聼
對外情報局
第二總局
  • 國家內部安全及反間諜偵察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
第三總局 在1960—1982年間存在的局
第八總局
  • 通訊加密/解密, 以及負責政府間之通訊
聯邦政府通訊與資訊局英語FAPSI
邊防部隊總局(Глав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пограничных войск)
  • 邊境守護 (1954—1991)
參閲蘇聯邊防軍
名稱 職責/ 部門 領導人 註釋
第三局
(蘇軍反間諜機構)
  • 軍事反間諜 (1960—1982)
伊萬·烏斯季諾夫 (1970—1974) 在 1954—1960 及 1982—1991年間屬於總局
第四局
  • 打擊反蘇維埃分子 (1954—1960)
  • 交通管理 (1981—1991)
信號旗小組阿爾法小組 分遣隊 俄羅斯聯邦國家近衛軍 (自2016年4月5日)
第五局
  • 經濟安全 (1954—1960)
  • 反思想破壞, 打擊反蘇維埃及宗教派別分子 (1967 — 1989年8月29日)
紅星報編輯
第六局
  • 交通管理 (1954—1960)
  • 國防工業保衛,反工業間諜 (1982—1991)
費奧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謝爾巴克 (1982—1989)
第七局
  • 情搜工作
  • 外部監視
第九局 尼古拉·斯捷潘諾維奇·扎哈羅夫(1958—1961)
第十局
  •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指揮官部 (1954—1959) 1959年6月25日附屬於第九局。
第十三局
  • 暗殺與顛覆工作[a]
第十四局
  • 醫療保健
第十五局
  • 職責不明 (1969—1974)
  • 特殊設施之警衛服務 (1974—1991)
  • 負責建築設計工作(如核戰時提供給政府高層的地堡)
第十六局
  • 無綫電截聼,電子情報及解密 (1973—1991)
Z科(Управление «З»)
  • 憲法保衛 (1989年8月29日-1991年8月)
第五局的後續機構.
SCh科(Управление «СЧ»)
  • 負責領導KGB特種部隊 (1991年4月10日 — 1991年8月)[2]
科倫丘克·伊凡·彼得羅維奇
技術行動科 (ОТУ) 第一部門(政權秘密)

第二部門(竊聽電話和場所)
第三部門(製作行動所需的密碼及文件、檢查文件上的筆蹟)
第四部(無線電反情報)
第五部 (製造行動所需的裝備)
第六科(郵政管理)
中央特種裝備研究院 (CNIIST)
1969年5月5日,NIIAI成立(引進電腦並創建自動化資訊支援系統)[3]

塞拉菲姆·尼古拉耶維奇·利亞林俄語Лялин, Серафим Николаевич (1961年7月29日 — 1964年12月17日)

帕特魯欣·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維奇 (1964年12月17日 — 1970年5月15日)
葉爾馬科夫·米哈伊爾·伊凡諾維奇(1970年5月19日 - 1979年2月2日)
德明·維克托·巴甫洛維奇(1979 年 2 月-1991 年)
貝科夫·安德烈·彼得羅維奇(1991)

1959年7月2日由KGB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特別部門合併而成。 1991年11月1日移交給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KGB。
軍事設施建設局
人事局
經濟管理部 (ХОЗУ) 弗拉基米爾·庫茲米奇·古里亞諾夫
部門及科
名稱 職責/ 部門 領導人 註釋
調查部
政府通訊部(ОПС)
第六部
  • 截聼,暗中攔截及審查信件
第八部
  • 外國特種部隊的破壞和偵察
弗拉基米爾·克拉索夫斯基(Vladimir Krasovsky),自 1979 年 12 月起擔任KGB第八部長
第十一部
  • 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安全機構的聯系。
1966 年 11 月 15 日之前和 1968 年 7 月 24 日之後 - 作為第一總局的附屬機構。
第十二部
秘書處
KGB主席領導下的小組 弗拉基米爾·謝苗諾維奇·別洛科涅夫(1962-1966) 研究及總結國家安全機構的經驗和敵方資料
KGB主席領導下的監察機構 弗拉基米爾·謝苗諾維奇·別洛科涅夫 (1969-1970)
KGB主席顧問小組
會計與檔案部(УАО)
財務策劃部
動員部
公共關係中心 (ЦОС)
  • 公共關係(1990年4月22日 - 1991年10月26日)

歷任領導

[編輯]
時任KGB主席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的證件。
全俄肅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別委員會主席
全俄肅清反革命和打擊投機及權力濫用特別委員會主席
國家政治保衛局局長
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局長
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國家安全總局局長
蘇聯國家安全人民委員
國家安全總局局長
蘇聯國家安全人民委員
蘇聯國家安全部部長
蘇聯內務部部長
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

規章制度

[編輯]

軍銜等級

[編輯]
軍銜等級 1935–1937
國家安全總委員 一級國家安全委員 二級國家安全委員 三級國家安全委員 國家安全機關上校 國家安全機關少校 國家安全機關大尉 國家安全機關上尉 國家安全機關中尉 國家安全機關少尉 國家安全機關中士 國家安全機關候補銜 軍校學員
петлица ГБ 1936 петлица ГБ 1936 петлица ГБ 1936 петлица ГБ 1936 петлица ГБ 1936 петлица ГБ 1936 петлица ГБ 1936 петлица ГБ 1936 петлица ГБ 1936 петлица ГБ 1936 петлица ГБ 1936 Кандидатна звание 1936 Курсант школ ГУГБ/фельдъегерь 1936
н/з гб 1936 н/з гб 1936 н/з гб 1936 н/з гб 1936 н/з гб 1936 н/з гб 1936 н/з гб 1936 н/з гб 1936 н/з гб 1936 н/з гб 1936 н/з гб 1936
參考資料: [4]
軍銜等級 1937–1943
國家安全總委員 一級國家安全委員 二級國家安全委員 三級國家安全委員 國家安全機關上校 國家安全機關少校
петлица ГБ 1937 Нквд1936вс5 петлица ГБ 1937 петлица ГБ 1937 петлица ГБ 1937 петлица ГБ 1937 петлица ГБ 1937 петлица ГБ 1937 петлица ГБ 1937 петлица ГБ 1937 петлица ГБ 1937
參考資料: [5]
國家安全機關大尉 國家安全機關上尉 國家安全機關中尉 國家安全機關少尉 國家安全機關中士
петлица ГБ 1937 петлица ГБ 1937 петлица ГБ 1937 петлица ГБ 1937 петлица ГБ 1937 петлица ГБ 1937 петлица ГБ 1937 петлица ГБ 1937 петлица ГБ 1937 петлица ГБ 1937
參考資料: [5]
軍銜等級 1943–1945
國家安全總委員 一級國家安全委員 二級國家安全委員 三級國家安全委員 國家安全委員
參考資料: [5]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1 2 1 2 1 2 1 2 1 2

1 – 1943; 2 – 1943–1945.

國家安全上校

國家安全中校

國家安全少校 國家安全大尉

國家安全上尉

國家安全中尉

國家安全少尉

1943

參考資料: [5]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1943–1945

參考資料: [5]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國家安全大士 國家安全上士 國家安全中士 國家安全下士
參考資料: [5]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軍銜等級 1945-1952

[編輯]
蘇聯元帥 大將 上將 中將 少將
погоны 1943 погоны 1943 погоны 1943 погон 1943 погоны 1943 погон 1943 погоны 1943 погон 1943
上校 中校 少校 大尉 上尉 中尉 少尉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погоны ГБ 1943

證章

[編輯]

後繼機構

[編輯]

聯邦層面

[編輯]

1991年10月22日蘇聯國務院決定,蘇聯KGB分拆為三個直屬中央政府機構:

  • 蘇聯共和安全局(МСБ СССР)
  • 蘇聯中央情報局(ЦСР СССР)
  • 蘇聯國家邊界保衛委員會

此外,蘇聯KGB第7局、第12局、審前拘留中心和一些技術管理部門於1991年11月1日移交給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KGB管轄。

重組後的安全機構直接隸屬於蘇聯總統,但因蘇聯解體,這些機構僅存在於1991年底至1992年初。

加盟共和國層面

[編輯]

蘇聯KGB擁有集中央聯邦及加盟共和國政府機構於一身的權力。理論上根據蘇聯法律,KGB必須透過法律上各加盟共和國和自治共和國的其他機構間接管理地方國家安全機構,而並非直接管理。但實際上,在其存在期間,蘇聯KGB一直作為一個聯邦機構,直接控制共和國當局,這實際上剝奪了加盟共和國政府對地方安全機構活動的真正控制權。自從 1991 年 5 月通過《蘇聯國家安全機構法》以來,各加盟共和國的安全部門只對其共和國的最高國家權力和行政機構負責。與其他加盟共和國不同,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在1954-1955年和1965-1991年間沒有自己的共和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蘇聯KGB直接在俄羅斯境內進行活動。 1991年5月5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KGB重新成立,同年9月,即蘇聯KGB被廢除前兩個多月,新成立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KGB將境內的地方國家安全機構納入其控制之下。

應該強調的是,所有加盟共和國安全機構都是由加盟共和國當局組成的獨立實體,並且這些地方安全機構為雙重效忠,分別是中央的KGB及其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機構。從法律角度來看,各加盟共和國的情報部門並不是蘇聯KGB的合法繼承者,但亦有例外情況。 例如加盟共和國的情報部門吸收了直屬於聯邦情報部門的個別機構而導致部分繼承的情況,這些機構在締結別洛韋日斯卡亞協定時位於俄羅斯境內。其中一個例子就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安全局和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內政部基礎上組建的俄羅斯聯邦安全和內務部,其完全吸收了蘇聯共和國安全局,而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則完全吸收了蘇聯共和國安全局。情報局歸俄羅斯管轄,改名為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在哈薩克,以捷爾任斯基命名的蘇聯KGB高級邊防指揮學院劃歸共和國安全委員會管轄,後來更名為哈薩克共和國國家安全局邊防學院。

1991 年 12 月 3 日蘇聯KGB廢除時各蘇聯加盟共和國及其後繼的情報部門
蘇聯加盟共和國 後蘇聯國家 KGB的後繼安全部門
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阿塞拜疆共和國 阿塞拜疆國家安全部[6]
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亞美尼亞共和國 亞美尼亞國家安全局英語National Security Service (Armenia)[7]
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白俄羅斯共和國 白俄羅斯國家安全委員會[8]
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格魯吉亞 格魯吉亞國家安全局[9]
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哈薩克共和國 哈薩克國家安全委員會英語National Security Committee (Kazakhstan)[10]
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吉爾吉斯共和國 吉爾吉斯國家安全委員會英語State Committee for National Security (Kyrgyzstan)[11]
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拉脫維亞共和國 拉脫維亞國家安全局英語State Security Service (Latvia)[12]
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立陶宛共和國 立陶宛國家安全部英語State Security Department of Lithuania[13]
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摩爾多瓦共和國 摩爾多瓦信息和安全局英語Information and Security Service of the Republic of Moldova[14]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俄羅斯聯邦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俄羅斯對外情報局[15]
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塔吉克共和國 塔吉克國家安全委員會英語State Committee for National Security (Tajikistan)[16]
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土庫曼共和國 土庫曼國家安全部英語Ministry for National Security (Turkmenistan)[17]
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烏茲別克共和國 烏茲別克國家安全局英語State Security Service (Uzbekistan)[18]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烏克蘭 烏克蘭國家安全局[19]
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愛沙尼亞共和國 愛沙尼亞內部安全局英語Estonian Internal Security Service[20]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Убийство Кеннеди: агент "Перекати-поле", советские тосты и странные звонки. Что нового в рассекреченных документах по дел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BC, 27.12.2021
  2. ^ 「SCh」科是根據蘇聯部長會議1991年4月10日第162-44號法令設立的,負責管理1990年1月至8月從蘇聯國防部移交給KGB的軍事單位。 1991年8月,先前移交的部隊重新回到蘇聯國防部的控制之下。.
  3. ^ Оператив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2017-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9).  已忽略未知參數|deadlink=(建議使用|dead-url=) (幫助)
  4. ^ Звания и знаки различия органов гос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1935–1943 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2017-08-28.
  5. ^ 5.0 5.1 5.2 5.3 5.4 5.5 Форма и знаки различия в органах гос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1922–1945 г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2017-08-28.
  6. ^ 1991年11月1日,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KGB更名為阿塞拜疆國家安全部.
  7. ^ 自 1991 年 12 月 4 日起更名為亞美尼亞國家安全部.
  8. ^ 1991年9月19日,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KGB更名為白俄羅斯共和國KGB.
  9. ^ 1991年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KGB被撤銷,並在其基礎上組成了格魯吉亞國家安全委員會。 2004年,薩卡什維利總統撤銷國家安全部,並在此基礎上設立憲法安全部(DCS)和特別行動部(SOD),並納入格魯吉亞內政部體系。 2012年,內政部改革期間,DCS和SOD被廢除。在DCS的基礎上成立了安全機構和反腐敗機構。 2015年,佐治·馬爾格韋拉什維利總統簽署了一項法律,將國家安全局與內政部分開,從而再次建立一個處理國家安全問題的獨立機構.
  10. ^ 自1992年7月13日起更名為哈薩克國家安全委員會.
  11. ^ 根據吉爾吉斯總統1991年12月21日第370號命令,廢除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KGB,成立吉爾吉斯國家安全委員會.
  12. ^ 1991年8月21日獨立憲法生效後,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於1991年8月24日被撤銷。蘇聯於1991年9月6日承認拉脫維亞共和國獨立(蘇聯國務委員會1991年9月6日第GS-2號決議《關於承認拉脫維亞共和國獨立》)。1991年拉脫維亞恢復獨立後,開始組成自己的特殊服務體系。為了保護共和國的領導層,拉脫維亞共和國安全局和政府安全局成立。也設立了負責情報和反情報任務的內政部資訊司和憲法保護局.
  13. ^ 立陶宛獨立後並未有解散原有的KGB,反而在其之上成立新的國家安全部.
  14. ^ 摩爾多瓦共和國國家安全部是根據1991年9月9日摩爾多瓦共和國第196號總統令設立的,以取代摩爾多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已廢除的KGB。 1999年11月16日,改制為摩爾多瓦共和國資訊安全局.
  15. ^ 根據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1991年11月26日俄羅斯聯邦KGB第233號命令,該機構改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 1992年1月24日,為了取代俄羅斯聯邦空軍基地,俄羅斯聯邦安全部成立,該部一直存在到1993年12月21日,之後改名為俄羅斯聯邦聯邦反情報局。 1995年4月12日,在俄羅斯聯邦聯邦電網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了俄羅斯聯邦安全局,並沿用至今。
  16. ^ 塔吉克獨立後並未有解散原有的KGB,反而在其之上成立新的國家安全部.
  17. ^ 成立於1991年9月30日,取代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被解散的KGB。 2002年,改制為土庫曼國家安全部.
  18. ^ 1991年9月26日,烏茲別克共和國總統法令廢除了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KGB,並成立了烏茲別克共和國國家安全局。 2018年3月14日,根據烏茲別克總統令,國家安全局改制為烏茲別克共和國國家安全局.
  19. ^ 烏克蘭國家安全局(SNBU)是根據烏克蘭最高委員會1991年9月20日《關於建立烏克蘭國家安全局》的決議而成立的,以取代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已廢除的KGB。 1992年3月25日,烏克蘭最高拉達通過《烏克蘭安全局法》,情報局更名為SBU.
  20. ^ 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KGB是根據蘇聯KGB主席和愛沙尼亞總理於1991年10月9日簽署的《關於在愛沙尼亞領土上解散KGB的實際措施的議定書》進行解散的。現在有愛沙尼亞共和國國防部警察,其職能還包括國家安全、保護愛沙尼亞憲法秩序、打擊恐怖主義和腐敗、保護國家機密和反間諜活動.

書目

[編輯]

參見

[編輯]


引用錯誤:頁面中存在<ref group="lower-alpha">標籤或{{efn}}模板,但沒有找到相應的<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標籤或{{notelist}}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