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藝術與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藝術與語言, 藝術-語言, 第3卷, 第1期, 1974年.

藝術與語言(英語:Art & Language)是英國的一個觀念藝術家團體。[1] 於1968年由特里·阿特金森(Terry Atkinson英語Terry Atkinson)、米高·鮑德溫(Michael Baldwin英語Michael Baldwin)、大衛·本布里奇(David Bainbridge英語David Bainbridge)和哈羅德·哈瑞爾(Harold Hurrell英語Harold Hurrell)在英國創立。其首批作品創作於1965年,次年則推出了雜誌《藝術-語言》(Art-Language,1969-1985)的創刊號。該刊物旨在探討圍繞着概念藝術所展開的各種理論問題,並成為小組創作的語言類作品所發表的主要渠道。這件「雜誌」作品,對英美的觀念藝術有着廣泛而深刻的影響。[2]

傳記

[編輯]

在工黨領導人哈羅德·威爾遜任英國首相期間的六十年代直到戴卓爾夫人上台之前,英國輿論中出現關於藝術之本質的討論。而後,四位學習藝術史課程的學生,特里·阿特金森、米高·鮑德溫、大衛·本布里奇和哈羅德·哈瑞爾創立了這個藝術團體,後來這個團體對大眾於藝術之理解產生了重大影響。其首批作品創作於1965年,次年則推出了雜誌《藝術-語言》(Art-Language)(1969-1985)的創刊號。[3] 該刊物旨在探討圍繞着概念藝術所展開的各種理論問題,並成為小組創作的語言類作品所發表的主要渠道。[4][5] 其他發表途徑還包括期刊《分析藝術》(Analytical Art,1971-1972)、《福克斯》(The Fox,1965-1976)、《藝術-語言新編》(Art-Language New Series,1994-1999)。1969到1970年之間,梅爾·拉姆登(Mel Ramsden英語Mel Ramsden)、伊安·伯恩(Ian Burn英語Ian Burn)、約瑟夫·科蘇斯(Joseph Kosuth)和查爾斯·哈里森(Charles Harrison英語Charles Harrison)相繼加入小組,在隨後的幾年間,有超過三十名的藝術家成為小組成員。

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藝術與語言小組已經擴展成為一個國際性的藝術家團隊。在這段時間中,藝術與語言小組還吸納了多位工作生活於紐約的成員參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米高·克里斯(Michael Corris英語Michael Corris)、安德魯·梅納德(Andrew Menard)、凱斯林·畢格羅(Kathryn Bigelow)和普利斯頓·席勒(Preston Heller)等人。[6][7]

代表性作品

[編輯]
藝術與語言,《Untitled Painting》,1965年,泰特現代藝術館藏品。

自1977年起,藝術與語言開始在鮑德溫和拉姆登的主導下進行創作,藝術與語言小組的作品常常具有爭議,對它的成就並沒有統一的解讀。[8]

藝術與語言小組的作品一直在質疑藝術作品的本質和其獨立於其他藝術品的可能性。其作品的材質更是多種多樣:手稿,打字稿,影像,照片,印刷文本,作品證書,行為藝術,還有手稿,油畫和雕塑。他們的作品可以歸納為三個重要時期:

  • 1965-1968 : 藝術組合創始初期,產生了對現代主義的批評意識,並且產生了把觀眾納入到討論藝術本質的對話中的願望。
  • 1969-1977 : 這個時期,其作品形式主要集中在文字上,以及文字的索引和展示方式的可能性上。這也是他們第一次和迷幻搖滾樂隊Red Krayola英語Red Krayola合作出版了音樂-語言唱片《Corrected Slogans》.
  • 1977至今 : 在這個時期,可以把它看作是藝術與語言小組回歸到經典活動,也就是說他們開始用比較傳統的藝術手段來表達,比如油畫,素描或者雕塑。但是他們與Red Crayola的合作依然以創作文稿的方式繼續。在1998年,他們與德國的弗萊堡表演團隊Jackson Pollock Bar以文稿和行為藝術的方式展開了新的合作。


《黑暗中的衛斯理街3號工作室》(The Studio at 3 Wesley Place in the Dark,1982年)

[編輯]

,這件展現了藝術與語言的工作室的樣子,也含有各種關於藝術實踐的概念。[9]

《組織的旗幟》(Four Flags For An Organisation,1978年)

[編輯]

這件作品包含了四種旗幟和四種海報。旗幟分別採用四種普通的色彩:黃色、藍色、綠色、橙色。它們都帶有同樣的黑色徽章。這些色彩並不能馬上喚起任何經典或宏大的政治熱情(這裏的藍色並不是英國保守派標誌性的藍色,綠色也不是伊斯蘭教標誌性的綠色)。[10]

《鏡子》 (Mirror Piece,1965年)

[編輯]

米高·鮑德溫(Michael Baldwin)創作這件作品不是繪畫作品,而是展示不同數量的鏡子,但這些鏡子是對克萊門特·格林伯格理論提出的挑戰。[9]

批評與榮譽

[編輯]

1986年,藝術與語言獲得了透納獎提名。 1999年,這個藝術家組合的重要裝置作品 《The Artist Out of Work》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PS1分館英語MoMA PS1展出,展覽的兩位策展人米高·克里斯和尼爾·鮑威爾選擇這種「重新」收藏的方式來達到既全面展示這個藝術小組的表現手法的同時也展示了他們那些有爭議的觀點。這場展覽是他們在繼紐約皇后區美術館修正主義的展覽《全球觀念主義:原點》(Global Conceptualism: Points of Origin)的延續。PS1的這場藝術與語言的展覽,從客觀的角度展覽了「經典」 觀念藝術的前情和繼承,同時也強化了對1968年到1972年一些時間的泛大西洋話解讀,而不是民族主義解讀。傑瑞·索爾茨在他的藝術批評雜誌中寫道:四分之一個世紀前, 藝術與語言就與剛剛誕生的觀念藝術建立了牢固的聯繫, 但隨後的努力是如此的自給自足和默默無聞, 以至於他們的作品變得無關緊要。

特里·阿特金森、米高·鮑德溫署名藝術與語言的作品被納入倫敦泰特美術館的收藏展示中。藝術與語言在紐約期間的資料和手稿被保存在洛杉磯的蓋蒂研究所

2011年3月,菲利普·梅愛耶將其收藏的800件藝術與語言小組的作品出借給巴塞隆拿當代藝術博物館(MACBA)。[11]

2016年3月,曼恩-盧瓦爾省地方秩序委員會將蒙索羅城堡租借給收藏家菲利普·梅愛耶,使他能向公眾展示他以藝術語言的作品為主的豐富收藏。同時他在此創立了蒙索羅城堡-當代藝術博物館。除了常設展覽,這裏還會定期組織其他的臨時展覽,公開課以及行為表演活動。[12][13][14][15]

理論裝置

[編輯]

藝術語言小組在1995年一月開始了第一次的合作。[16] 這次合作是在維也納的Kunstraum美術館,由社會問題研究院(德國)組織的《藝術&語言和尼克拉斯·盧曼》的論壇上促成。這個論壇邀請了諸如正在籌備第十屆卡塞爾文獻展的法國策展人嘉芙蓮·戴維 (Catherine David英語Catherine David)和奧地利藝術家兼策展人彼得·魏貝爾(Peter Weibel英語Peter Weibel)等人。這三天的論壇,展示了令人難忘的藝術與語言小組令人難忘的第一件「理論裝置」作品:由他們的文稿和德國的弗萊堡表演團隊Jackson Pollock Bar的幕後配音組成。這個「理論裝置」由五個德國演員分別飾演(傑克·雙科夫,菲利普·加斯頓,阿羅德·羅森伯格,羅伯特·馬瑟韋爾,艾德·萊因哈特)來進行關於《新觀念》的討論。這件作品的主旨存在於在表演過程中演員嘴唇的活動與播放提前錄製好的對話無法完美的統一。從這個合作開始,藝術語言小組的每一次重要展覽的開幕活動,都會邀請Jackson Pollock Bar組合來表演這個「理論裝置」。[17]

藝術與語言出版物

[編輯]
  • 《藝術-語言》,第1卷,第1期,1969年; 第5卷,第3期 1985年。Art & Language Press,沃里克郡,英國。[18]
    • 第1卷: 第1期,The Journal of Conceptual Art,1969年5月;第2期,1970年2月;第3期,1970年6月;第4期,1971年11月。
    • 第2卷: 第1期,1972年; 第2期, 1972年夏季; 第3期,1973年九月;第4期, 1974年。
    • 第3卷: 第1期,1974年9月;第2期,1975年;第2a期,1975年;第3期,1976年;第4期,1976年。
    • 第4卷: 第1期,第2期,1977年;第3期,1978年;第4期,1980年。
    • 第5卷: 第1期,1982年;第2期,1984年3月;第3期,1985年3月。[19]
  • 《Art−Language》,New Series,第1卷,第1期,1994年6月。
  • 《Thee Fox》,第1期,第2期,1975年;第3期,1976年。Art & Language Foundation,紐約,1975/76。
  • Paul Maenz(作者),Gerd de Vries(出版人):《Art & Language》,DuMont Kunst-Praxis,科隆,197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Art & Language | Artists | Lisson Gallery. www.lissongallery.com. [2017-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3) (英語). 
  2. ^ Art & Language | Tate. www.tate.org.uk. [2017-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3) (英語). 
  3. ^ Charles Green, The Third Hand: Collaboration in Art from Conceptualism to Postmodernism, UNSW Press, 2001, p47. ISBN 0-86840-588-4
  4. ^ Art-Ba-Ba 中国当代艺术社区. www.art-ba-ba.com. [201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6). 
  5. ^ Anna Bentkowska-Kafel, Trish Cashen, Hazel Gardiner, Digital Visual Culture: Theory and Practice, Intellect Books, 2009, p104. ISBN 1-84150-248-0
  6. ^ Charles Green, The Third Hand: Collaboration in Art from Conceptualism to Postmodernism, UNSW Press, 2001, p48. ISBN 0-86840-588-4
  7. ^ Nicolas Rapold, "Interview: Kathryn Bigelow Goes Where the Action Is," Village Voice, 23 June 2009.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ccess date: 27 June 2009.
  8. ^ tate.org.uk. [201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3). 
  9. ^ 9.0 9.1 菲利普·梅爱耶收藏:对既有艺术史语汇的一次挑战_收藏天地_雅昌新闻. news.artron.net. [201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6). 
  10. ^ Harrison, Charles. Essays on Art and Language. MIT Press. 2003-08-08 [2019-02-15]. ISBN 9780262582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6) (英語). 
  11. ^ Philippe Méaille dona al Macba seis obras del colectivo Art & Language. EL PAÍ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6). 
  12. ^ Philippe Méaille installe sa collection au château de Montsoreau | Connaissance des Arts. Connaissance des Art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8). 
  13. ^ Largest Collection of Radical Conceptualists Art & Language Finds a Home in French Chateau. Artnet.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8). 
  14. ^ Fearing Political Instability After the Catalonia Referendum, a Collector Withdraws Loans From MACBA. artnet New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3). 
  15. ^ French Collector Pulls Loans from MACBA After Catalonia Referendum. artforum.com. [2018-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6) (美國英語). 
  16. ^ Jackson Pollock Bar | ZKM. zkm.de. [2019-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4) (英語). 
  17. ^ Harrison, Charles. Conceptual Art and Painting: Further Essays on Art & Language. Art & Language and the Jackson Pollock Bar. MIT Press. 2003-08-08 [2019-06-15]. ISBN 9780262582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5) (英語). 
  18. ^ leftmatrix.com. [201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2). 
  19. ^ Bibliothekskatalog der Kunst- und Museumsbibliothek der Stadt Köln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Ausstellungskatalog: documenta 5. Befragung der Realität – Bildwelten heute; Katalog (als Aktenordner) 第1期: (Material); 第2期: (Exponatliste); Kassel 1972
  • documenta Archiv (Hrsg.); Wiedervorlage d5 – Eine Befragung des Archivs zur documenta 1972; Kassel/Ostfildern 2001, ISBN 3-7757-1121-X
  • Katalog zur documenta 6: 第1期: Malerei, Plastik/Environment, Performance; 第2期: Fotografie, Film, Video; 第3期: Handzeichnungen, Utopisches Design, Bücher; Kassel 1977 ISBN 3-920453-00-X
  • Katalog: documenta 7 Kassel; 第1期: (Visuelle Biographien der Künstler); 第2期: (Aktuelle Arbeiten der Künstler); Kassel 1982 ISBN 3-920453-02-6
  • (documenta 10-Katalog): Politics – Poetics – das Buch zur documenta X; Kassel/Ostfildern 1997, ISBN 3-89322-909-4 (deutsch) / ISBN 3-89322-911-6 (englisch)
  • Harrison, Charles. Essays on Art & Language. Basil Blackwell, Oxford 1991. (Essays eines Mitgliedes, nicht in erster Linie über die Gruppe)
  • Marzona, Daniel. Conceptual Art; Köln 2005 ISBN 3-8228-2959-5
  • Silverman van Coenegrachts Jill, Art & Language. Made in Zurich – Selected Editions – 1965-1972 Art & Language. ISBN 978-3-00-047269-5.  
  • Guerra, Carles. Art & Language Uncompleted : The Philippe Méaille Collection. Museu d'Arte Contemporani, Barcelona. ISBN 978-84-92505-52-4.
  • Jackson, Matthew Jesse. Art & Language Reality (Dark) Fragments (Light) Philippe Méaille Collection. Château de Montsoreau-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ISBN 978-2955-79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