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即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史,始於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歷史上,這支軍隊在創建之初曾稱為「中國工農革命軍」,1928年至1936年間稱為「中國工農紅軍」;1937至1945年間其主力編入國民革命軍序列,稱為「八路軍」及「新四軍」;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各部陸續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沿用至今。韓戰期間,解放軍部分部隊曾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名義入朝作戰。中國人民解放軍作為中國共產黨所掌握的武裝力量的主體,其軍史貫穿了第一次國共內戰、抗日戰爭、第二次國共內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
建軍歷程及戰史
編輯建軍及第一次國共內戰
編輯中國人民解放軍以1927年8月1日作為建軍日,不過在之前的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北伐戰爭中,已有完全由中國共產黨掌握的部隊存在,如「鐵軍」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的葉挺獨立團等。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的部分勢力於國共合作的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在上海開始清黨(或稱「四一二政變),捕殺中共成員和國民黨左派,致使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1];是年秋至1928年春,中國共產黨為了反抗和推翻他們認為是反動和非法的南京國民政府而先後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湘南起義和湖北東部等地區的起義。這些地區起義後保留下來的部隊,命名為中國工農革命軍。
1928年4月,南昌起義後保留下來的一部分軍隊和湘南起義的農民軍,由朱德、陳毅等率領到達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隊伍實現會師,組成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含有發揚原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英勇作戰的光榮傳統之意,後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2][3]。 5月後各地起義部隊陸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簡稱「紅軍」。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紅軍曾發展到30萬人,建立了以江西中央蘇區為首、總人口一千多萬的多個革命根據地,並擊破了國軍四次大規模圍剿。後來紅軍未能打破國軍第五次圍剿,中央紅軍被迫於1934年10月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征。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紅軍的指揮權回到毛澤東手中。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師,長徵結束。此時紅軍總共有數萬人,根據地則僅存陝甘寧根據地一處。
抗日戰爭及第二次國共合作
編輯1936年12月西安事變之後,國共兩黨停止內戰,開始第二次國共合作。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8月25日紅軍的主力部隊暫時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9月11日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活動在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四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集中起來,10月2日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該番號係由葉挺提議,意在表示繼承北伐戰爭「鐵軍」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的優良傳統和國共兩黨的再次合作[4]。抗戰中,八路軍和新四軍深入敵後開闢多個抗日根據地,逐漸擴充了自身實力,至抗戰結束時,擁有部隊120萬,民兵200萬。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東北地區建立了抗日游擊隊,這些部隊使用過工農革命軍、東北人民革命軍等名稱,後根據共產國際七大在世界各國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陣線的路線方針,中共滿洲省委將其整編為東北抗日聯軍,人數最多時達到3萬。1940年東北抗聯遭受嚴重失敗後基本停止軍事行動,餘部退入蘇聯,改編為蘇聯紅軍遠東軍區第88教導旅。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中共領導下的關內各解放區部隊大批進入東北地區,1945年9月在東北各地組建了「人民自衛軍」,10月31日組成統一的東北人民自治軍,1946年1月14日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1948年1月1日正式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
1944年1月5日,日本皇族三笠宮崇仁親王在發表《作為日本人對支那事變的內心反省》的演講時,曾特別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男女關係極為嚴肅,強姦等於絕無僅有,對民眾的軍紀也特別嚴明,決非日本軍隊所能企及」。
早在1942年,南斯拉夫共產黨與希臘共產黨領導本國的反法西斯游擊戰爭,組建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希臘人民解放軍,其中南斯拉夫發展為僅次於蘇聯的歐洲第二大敵後反法西斯戰爭,世界影響很大。1944年8月2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軍委高幹會議上,劉少奇說:「正規軍、游擊隊合起來叫『解放軍』,或加之為國民革命軍解放軍。」這是迄今所見中共檔案資料中首次出現「解放軍」稱謂。[5]劉少奇於1944年9月22日在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主席團會議上提出:除成立解放區聯合委員會外,還可成立「解放軍」,八路軍、新四軍的名義已經不適用。1944年10月7日在討論組織八路軍河南軍區問題時,劉少奇又提出:河南軍區受延安指揮,以河南人民解放軍的名義出現。這是已知中共內部最早提出「人民解放軍」稱謂問題。194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軍委致新四軍第五師的電文中指出:從陝北派兩個老團並大批幹部進入河南活動,建立河南人民解放軍,為解放河南而鬥爭。
抗戰最後一年,中共領導的一些抗日武裝部隊已經實際使用「人民解放軍」這樣的稱謂。1945年1月19日,中共南路特委領導的在廣州灣地區、雷州半島和粵桂邊高雷地區和欽廉地區四屬地區活動的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成立(周楠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筱峰即何維任參謀長,溫焯華任政治部主任。1945年1月20日,根據中共廣東省臨委和東江軍政委員會聯席會議決定在粵中地區用人民解放軍名義樹獨立旗幟,以挺進粵中的中區縱隊一部,與新鶴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二大隊、高明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台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大隊等3支地方抗日武裝,在鶴山宅梧靖村東北角的余氏大宗祠正式組建成立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梁鴻鈞為司令員,羅范群為政治委員,謝立全為參謀長代司令員,劉田夫為政治部主任)。1945年8月15日,八路軍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羅榮桓提出部隊番號改稱「人民解放軍」,山東軍區機關稱「山東解放軍總部」,8月19日中共中央軍委復電同意後,山東軍區所屬部隊統一改編成山東解放軍8個師、12個警備旅。
毛澤東於1945年8月9日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和解放區軍民展開全面反攻以後8月11日,1945年8月11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發布七道抗日大反攻命令在其中提出「山西解放軍」。1945年8月12日出版的延安《解放日報》(第1543號)第一版全文公布朱德總司令發布的6項命令,總標題為《延安總部命令各路解放軍向遼吉熱察綏等省挺進》。1945年8月13日,《解放日報》發表《當前的緊急任務》的社論,多次出現「解放軍」的提法。《解放日報》作為中共中央的機關報,應視為這是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第一次公開的提出了解放軍的稱謂。1945年8月26日,在《中共中央關於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中,又一次正式出現「解放軍」的提法。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國共重慶談判中,焦點是中共軍隊整編和解放區政權存在,當時中共中央及中共中央軍委未繼續對自己領導下的軍隊提出和使用「解放軍」稱謂。
第二次國共內戰
編輯1946年6月,第二次國共內戰全面爆發,1946年9月12日,《解放日報》在社論中率先使用「人民解放軍」稱謂。隨後,在毛澤東及新華社發表的文章中,又多次公開出現「人民解放軍」稱謂。1946年10月3日,《解放日報》在《為實現一月停戰協定及政協決議而鬥爭》的社論中,首次正式提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稱謂。當時《人民日報》引用新華社電訊1947年5月東北夏季攻勢中,「冀察熱遼人民解放軍」(而未採用東北民主聯軍的稱號)攻克圍場縣城。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發表,這是全軍性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標誌。至1948年初,全軍各部隊均改稱人民解放軍。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48年9月8日至13日,召開了擴大會議,提出要建設500萬人民解放軍。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這次會議的精神,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軍委於11月1日作出《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指出:人民解放軍分為野戰部隊、地方部隊和游擊部隊三類,團以上各部隊均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稱謂[6][7]。
從1945年初至1948年底,八路軍、新四軍和解放軍這些稱謂並用,有時八路軍和新四軍統稱解放軍。就解放軍的稱謂而言,有時稱解放軍,有時稱人民解放軍,有時稱人民抗日解放軍,有時則稱國民革命解放軍,有時冠以地名,或稱山東解放軍和山西解放軍,或華東人民解放軍、東北人民解放軍。
1949年1月15日,中央軍委下達了《關於野戰軍番號改按序數排列的決定》,西北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中原野戰軍改編為第二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華北軍區的部隊改編為華北野戰軍。[8]
經過數年內戰,解放軍消滅[註 1]了數百萬國軍,迫使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遷往台灣。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春,解放軍攻占海南島,守島國軍退往台灣;10月,解放軍進軍西藏;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中共完成了對中國大陸地區的軍事控制。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了海軍和空軍。1966年,成立了第二炮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編輯1949年至1950年前後,中國人民解放軍中三個朝鮮人師應朝鮮方面的請求先後回到朝鮮加入朝鮮人民軍[註 2][9][10][11][12]。1950年6月,韓戰爆發,數月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同年10月19日誌願軍進入朝鮮,與聯合國軍作戰。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1958年,志願軍從朝鮮撤回國內。
1955年1月18日,解放軍發起一江山島戰役,進攻駐紮在浙江省一江山島上的中華民國守軍,是為解放軍首次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
建國後的軍隊改革
編輯改革開放前
編輯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解放軍總員額達550萬人。1950年4月,中央決定將全軍總員額從550萬人減至400萬人。1950年5月,全軍參謀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確定精簡整編的原則是:陸軍統編為國防軍及公安部隊;國防軍分成戰時和平時兩種編制,平時一般是「三三制」;野戰軍及兵團機構除了參加攻台的部隊外均撤銷;成立公安部隊領導機構。
1950年下半年開始大規模復員,到1951年初共縮減94萬餘人[13]。隨後由於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軍隊擴充至627萬。1952年全軍總人數降為400餘萬,1955年底精簡至320多萬,1958年底降為240萬。但隨後中蘇交惡,解放軍人數再次大幅度上升,至1975年達610萬之多。
1955年,解放軍開始實行軍階制度,1965年軍階制撤銷,1988年恢復。
改革開放後
編輯1981年9月,11.4萬解放軍參與了華北大演習,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解放軍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演習[14]。改革開放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1982年軍隊總員額減至400餘萬。經過1985年裁軍100萬,1997年裁軍50萬,2003年裁軍20萬,2015年裁軍30萬,現役員額為200萬。
改革開放後,1985年起軍隊曾被允許經商,對促進經濟起到一定作用,也帶來了貪污等問題,後在1998年7月被時任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下令停止。
1997年9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在大會報告中宣布:「在八十年代裁減軍隊員額一百萬的基礎上,我國將在今後三年內再裁減軍隊員額五十萬。」[15]2000年3月9日,江澤民在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宣布,到1999年底,中共十五大提出的裁減軍隊員額五十萬的任務已完成[16]。
2003年9月1日,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在出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五十周年慶典活動時正式宣布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決定:「我軍將在2005年前再裁減軍隊員額二十萬。」[17]2005年前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的任務是:壓縮規模,改革體制,優化結構,調整編組,完善制度,從編成結構上提升軍隊戰鬥力[18]。截至2005年12月31日,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方案確定的任務完成,如期裁減員額20萬,其中全軍精簡幹部17萬,軍隊總員額下降為230萬,陸軍部隊占全軍總員額的比例下降至歷史最低點[19]。
2006年,解放軍全面啟動非現役公勤人員制度,軍級以上單位的機關和非作戰部隊中由士官和義務兵承擔的炊事、駕駛等部分公勤崗位,逐步使用社會聘用人員[20]。2007年7月3日,全軍換發07式軍服工作正式開始[21]。2006年冬季徵兵開始,心理檢測正式成為解放軍徵兵體檢項目。這一檢測包括智力檢測和人格檢測2項內容,應徵公民如有任意一項結論不合格,則不能應徵入伍[22]。
2012年中共十八大後習近平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開始推動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軍事改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截至201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共進行13次體制編制調整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軍隊領導管理和作戰指揮體制,完成了從單一陸軍向諸軍種合成軍隊的轉變[23]。
2015年9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兼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宣布裁軍30萬人,至2017年前軍隊規模將降至200萬人[24]。2015年12月31日,成立陸軍領導機構、戰略支援部隊,第二炮兵更名為火箭軍[25]。
2017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陸軍現役員額首次降到百萬以下;海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現役員額有所增加,空軍現役員額不變,這些軍兵種總員額同陸軍大體相當[26]。
建制演變
編輯時期 | 名稱 | 說明 |
---|---|---|
北伐戰爭 | 葉挺獨立團 | 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第四軍被譽為「鐵軍」 |
第一次國共內戰 | 中國工農紅軍 | 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八省游擊隊 |
抗日戰爭 | 八路軍 | 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來改稱第十八集團軍,包括115師、120師、129師 |
新四軍 | 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 |
東北抗日聯軍 | 第一路軍、第二路軍、第三路軍 | |
華南遊擊隊 | 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瓊崖縱隊 | |
第二次國共內戰 | 中國人民解放軍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西北野戰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中原野戰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華東野戰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東北野戰軍)、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部隊(華北野戰軍) |
建國以後 | 中國人民志願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中國民兵 |
參與行動
編輯軍事行動
編輯- 1927年-1937年:第一次國共內戰。交戰方中華民國國軍。
- 1931年-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交戰方日軍。
- 1946年-1950年:第二次國共內戰。交戰方中華民國國軍。
- 1950年-1953年:朝鮮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交戰方聯合國軍、大韓民國國軍。
- 1955年:一江山島戰役。交戰方中華民國國軍。
- 1958年:八二三炮戰(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交戰方中華民國國軍。
- 1959年:平息藏區騷亂。交戰方噶廈政權。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交戰方印度武裝部隊。
- 1965年:八六海戰、東引海戰、崇武以東海戰。交戰方中華民國國軍。
- 1965年:越南戰爭(抗美援越戰爭)。交戰方美軍。
- 1969年:珍寶島自衛反擊戰、鐵列克提事件。交戰方蘇軍。
- 1974年:西沙自衛反擊戰。交戰方南越軍隊。
-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交戰方越南人民軍。
- 1984年-1993年:兩山戰役。交戰方越南人民軍。
- 1988年:赤瓜礁海戰。交戰方越南人民軍。
- 2020年:中印邊境衝突。交戰方印度武裝部隊。
-
反圍剿戰爭
-
1942年抗日戰爭八路軍358旅在田家會戰鬥向日軍發起衝鋒
-
1949年解放軍佔領福州
-
1949年解放軍佔領江門
-
解放軍喀秋沙多管火箭
-
抗美援朝戰爭
其他行動
編輯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與的著名事件和其他重要的行動有:
- 1949年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曆次閱兵。
- 1976年:唐山大地震救援。
- 1981年:華北大演習及閱兵。
- 1989年:北京戒嚴任務。
- 1995年-1996年:台灣海峽飛彈危機。
- 199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進駐香港。
- 1998年:中國長江水災救援。
- 199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進駐澳門。
- 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
- 2008年:中國南方雪災救援。
- 2008年:汶川大地震救援。
- 2008年至今:中國海軍索馬利亞護航行動。
- 2010年:玉樹地震救援、舟曲泥石流救援。
- 2011年:利比亞撤僑。
- 2013年:蘆山地震救援。
- 2014年:馬來西亞航空370號班機空難搜救。
- 2015年:葉門撤僑。
- 2022年:環台軍事演練。
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王奇生. 國民黨的清黨運動. 2013年2月25日 [2017年6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8月7日).
- ^ 潘澤慶. 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的演变.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北京: 人民日報社. 2007年8月 [2019-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3).
- ^ 王積建. “朱毛红军”缘何始称“红四军”.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北京: 人民日報社. [2019-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6).
- ^ 李友唐. 新四军军部的十个旧址.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北京: 人民日報社. [2019-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8).
- ^ “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的由来,这是谁最先提出的? 发表于:搜狐历史,2019-03-11. [202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5).
- ^ 龐小兵. “解放军”称号何时出现何时使用. 四川統一戰線. 2000, (8).
- ^ 1946年,第一次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 解放軍報. 2017-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9).
- ^ 趙韜著,鏖戰華北,花山文藝出版社,2019.09,344頁
- ^ 徐龍男. 中国朝鲜族人编入朝鲜人民军概况及朝鲜战争爆发前后朝鲜人民军编制体系. 冷戰國際史研究. 2010, 0 (2): 137–157 [2019-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3).
-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朝鲜人部队返回朝鲜始末-中国社会科学网. www.cssn.cn. [2019-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金東吉.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师回朝鲜问题新探. 原載《歷史研究》2006年第6期p103~114.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2006年8月 [2019-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3).
- ^ 羅伊·E·阿普爾曼.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第三卷)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原文1961年). 戰爭研究. 轉載自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出版社1994年翻譯版《美國兵在朝鮮(全三冊)》ISBN: 9787562605072. [2019-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3).
- ^ 新华社刊文回顾我军首次大规模精简整编:计划复员150万人. 澎湃新聞. 2017-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8).
- ^ 邓小平决定华北大演习的前前后后--邓小平纪念网. 人民網. [2020-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
- ^ 劉標謙,為什麼要裁減軍隊員額五十萬?,內部文稿 1997年24期
- ^ 中国已完成裁军五十万任务. 中國新聞網. 2000-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30).
- ^ 江泽民出席国防科大50年庆典 宣告我军裁员20万. 新浪. 2003-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中国军队改革 优化结构提升战斗力. 華夏經緯網. 2005-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31).
- ^ 解放軍如期裁員20萬——總員額降至230萬 作戰部隊比例明顯上升,武警工程大學學報2006(2):59-59
- ^ 馮春梅; 李宣良; 赫英全. 解放军从今年起全面启动非现役公勤人员制度. 中央政府入口網站 www.gov.cn. 人民日報. 2006-02-16 [2020-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
- ^ 胥金章; 白瑞雪. 解放军启动史上最大规模三军换装 实现量身定做. 中央政府入口網站 www.gov.cn. 新華社. 2007-07-03 [2020-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
- ^ 胥金章; 王東明. 心理检测正式成为征兵体检项目 军队将进行新兵心理检测复查试点_新闻中心_新浪网. news.sina.com.cn. 新華社. 2006-11-01 [2020-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 ^ 曲爱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31).
- ^ 熊建.中國軍隊歷次裁軍數據一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人民網.2015年09月03日
- ^ 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 [2018-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解放军打破“大陆军”结构:陆军现役员额首次降到百万以下. 澎湃新聞. 2017-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1).
擴展閱讀
編輯-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領導小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軍事科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