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田丸(日語:真田丸さなだまる Sanada-maru)是慶長19年(1614年)豐臣氏真田信繁大坂之役中於大坂城的平野口以南構築的防禦工事),現已不復存在。

真田幸村出丸城遺蹟碑(大阪府大阪市天王寺區餌差町心眼寺)
據傳可通往大坂城的暗道遺蹟,位於鎮守真田山的三光神社
真田丸城鎮圖日語城絵図

概要

編輯

豐臣秀吉建立的大坂城位於上町台地日語上町台地北端,周圍由淀川大和川等河流守護,雖然易守難攻,但其南邊為平坦台地,只設有枯水護城河作防禦,成為大坂城的一個突出的弱點。

1614年(慶長十九年),豐臣氏與德川氏的戰事一觸即發,大坂城附近聚集了從各諸侯國而來的浪人。1614年(慶長十九年)10月,在大坂城豐臣家的召喚下,真田信繁逃出流放地高野山進入大坂城。真田信繁和猛將後藤基次(後藤又兵衛)等浪人武將皆主張積極狙擊德川大軍於宇治·瀨田河口(淀川)之地,但遭到城內豐臣家臣的否決,遂著手於大坂城外的平野口構築東西向約180公尺的半圓形防禦工事「真田丸」。

真田信繁曾在1600年(慶長5年)協助其父真田昌幸信濃國上田城(今長野縣上田市)指揮第二次上田合戰,利用游擊戰術以寡敵眾拖延德川軍的步伐,使其來不及參加關原之戰。根據這次經驗,真田信繁推設大坂城自南受襲,在平野口構築獨立的子城郭,自己於城郭內作守備以期制止德川氏的入侵。

1615年1月3日(慶長19年12月4日)早晨,真田信繁挑釁德川氏的前田利常井伊直孝松平忠直等部隊,德川軍開始進攻真田丸,真田丸之戰發生。後真田信繁火繩槍攻勢大敗德川方數萬大軍,德川軍遭到重創,全軍撤退。

大坂冬之陣時,德川家康集中了大量的火炮(蛇砲[1]大筒「芝辻砲」等[2][3])猛烈轟擊大坂城,以致屋瓦破碎、人員死傷,形成武力威攝,並透過政治手腕停戰,而大坂城則因為和解條件而被填埋護城河,更被迫拆除外牆,在冬之陣中發揮重要功能的真田丸也於此時被拆除。在真田丸遺蹟所在建有三光神社日語三光神社

構造

編輯

真田丸東西約長180公尺(590英尺),呈半圓形,出口位於其後方及兩翼。三面築有護城河與城牆,外側更設有三重柵欄。《大坂夏之陣圖屏風日語大坂夏の陣図屏風》等繪畫中也畫出真田丸城門前的方形擋牆(日語:方型の角馬出し)。

近年也有研究認為真田丸所在的上町台地東側地形顛簸起伏,真田丸很可能是獨立於大坂城的。構築真田丸的目的可能在於建築一座孤壘以故意引誘德川軍[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日本の軍事革命 - 第 71 頁 久保田正志 - 2008(日語)
  2. ^ 日本の産業遺産: 産業考古学研究 - 第 1 卷 - 第 112 頁 山崎俊雄, 前田清志 - 2000(日語)
  3. ^ 反射炉: 大砲をめぐる社会史 - 第 1 卷﹔第 77 卷,第 1 篇 - 第 19 頁 金子功 - 1995(日語)
  4. ^ 「真田丸」は孤立無縁の砦だった 最新の等高線調査が崩した“定説” あえて敵の大軍を引き寄せた真意とは… 産経WEST2015年1月4日[1](日語)

史料

編輯

相關條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