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玛县
呼玛县 | |
---|---|
县 | |
坐标:51°43′38″N 126°39′17″E / 51.72726°N 126.65469°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
語源 | 见呼玛镇 |
政府駐地 | 呼玛镇 |
下级行政区 | |
面积 | |
• 总计 | 14,204.66 平方公里(5,484.45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36,362人 |
• 密度 | 2.56人/平方公里(6.63人/平方英里) |
• 城镇 | 23,199人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郵政編碼 | 165100 |
電話區號 | 457 |
車輛號牌 | 黑P |
行政区划代码 | 232721 |
網站 | 呼玛县政府网 |
呼玛县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南岸,縣人民政府駐呼瑪鎮迎賓街。
行政区划
[编辑]呼玛镇、韩家园镇、三卡乡、金山乡、兴华乡、鸥浦乡、白银纳鄂伦春族乡、北疆乡和韩家园林业局。
人口
[编辑]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呼瑪縣常住人口為36362人。[3]
交通
[编辑]- 331国道过境。
气候
[编辑]呼玛属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不闷热,春秋两季短、持续大约6周。1月平均气温 −26.2 ℃,7月平均气温 20.6 ℃,年平均气温−1.01 ℃。全年降水量为471毫米,日照为2595小时。
呼玛县气象数据(平均数据自1981年统计至2010年,极端数据自1971年统计至201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1.9 (28.6) |
5.1 (41.2) |
18.9 (66.0) |
27.6 (81.7) |
36.2 (97.2) |
40.5 (104.9) |
39.4 (102.9) |
36.5 (97.7) |
31.3 (88.3) |
28.6 (83.5) |
12.1 (53.8) |
1.0 (33.8) |
40.5 (104.9) |
平均高温 °C(°F) | −18.3 (−0.9) |
−10.9 (12.4) |
−1.6 (29.1) |
10.0 (50.0) |
18.9 (66.0) |
25.3 (77.5) |
26.8 (80.2) |
24.5 (76.1) |
18.0 (64.4) |
7.5 (45.5) |
−7.4 (18.7) |
−17.7 (0.1) |
6.3 (43.3) |
日均气温 °C(°F) | −24.7 (−12.5) |
−19.1 (−2.4) |
−9.1 (15.6) |
3.4 (38.1) |
11.8 (53.2) |
18.5 (65.3) |
20.9 (69.6) |
18.4 (65.1) |
11.1 (52.0) |
1.1 (34.0) |
−13.3 (8.1) |
−23.4 (−10.1) |
−0.4 (31.3) |
平均低温 °C(°F) | −29.7 (−21.5) |
−25.8 (−14.4) |
−16.3 (2.7) |
−3.0 (26.6) |
4.6 (40.3) |
11.7 (53.1) |
15.5 (59.9) |
13.1 (55.6) |
5.5 (41.9) |
−4.2 (24.4) |
−18.2 (−0.8) |
−27.9 (−18.2) |
−6.2 (20.8) |
历史最低温 °C(°F) | −48.2 (−54.8) |
−43.3 (−45.9) |
−40.0 (−40.0) |
−20.4 (−4.7) |
−7.2 (19.0) |
0.4 (32.7) |
5.7 (42.3) |
2.0 (35.6) |
−8.4 (16.9) |
−22.2 (−8.0) |
−37.0 (−34.6) |
−45.2 (−49.4) |
−48.2 (−54.8)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5.7 (0.22) |
3.9 (0.15) |
7.7 (0.30) |
22.6 (0.89) |
43.9 (1.73) |
75.2 (2.96) |
117.8 (4.64) |
111.2 (4.38) |
45.2 (1.78) |
21.8 (0.86) |
11.0 (0.43) |
7.5 (0.30) |
473.5 (18.64) |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 7.7 | 4.6 | 4.8 | 7.5 | 10.2 | 13.6 | 14.5 | 14.2 | 11.4 | 7.2 | 7.1 | 8.5 | 111.3 |
平均相對濕度(%) | 71 | 67 | 58 | 51 | 51 | 66 | 75 | 77 | 70 | 60 | 68 | 73 | 66 |
月均日照時數 | 146.7 | 200.4 | 252.7 | 235.8 | 271.8 | 282.0 | 260.7 | 243.8 | 210.0 | 202.5 | 162.2 | 126.5 | 2,595.1 |
可照百分比 | 57 | 72 | 69 | 57 | 57 | 57 | 52 | 54 | 55 | 61 | 61 | 52 | 59 |
数据来源1:中国气象局(1971−2000年间的日照数据)[4][5] | |||||||||||||
数据来源2:中国天气网(1971−2000年间的降水天数和温度记录)[6] |
历史
[编辑]汉晋属鲜卑,唐属室韦都督府,辽属东京道室韦部,金属上京蒲峪路,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初,始属宁古塔将军管辖。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在黑龙江上游呼玛尔河口附近,修建呼玛尔木城,改隶黑龙江将军管辖,属黑龙江副都统辖区。1727年(清雍正五年),黑龙江将军于呼玛尔城设置呼玛尔卡伦。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西尔根卡伦。
清末,1908年8月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清廷批准,拟设呼玛直隶厅,驻西尔根卡伦。后因条件所限,缓设。1909年(清宣统元年),于呼玛尔河口设置呼玛尔河总卡官,节制呼玛尔河、依西肯、倭西门、安干、察哈彦、望哈达各卡伦。隶属瑷珲兵备道。
1912年7月1日,设置呼玛厅设治局,驻呼玛尔河口(又称“金山口”,今金山乡金山村)。1914年1月11日批准,将呼玛厅设治局改为呼玛县,为二等县。1914年7月11日,呼玛县知县孙绳武启用“呼玛县印”,隶属黑河道。10月批准,呼玛县署迁至古站(今呼玛镇)。
1914年10月9日,内务部转呈大总统批准,将呼玛县所属倭西门卡伦改设倭西门县佐。黑龙江巡按使公署确定,以1915年1月1日“为该县佐实行改设日期”,并委任卡官张兴代理倭西门县佐。代理县佐于3月11日启用“呼玛县分驻倭西门县佐之关防”。由于倭西门距县较远,“遇有民刑案件,赴县呈诉,诸多困难”,经黑河道尹呈请黑龙江省长公署批准,赋予倭西门县佐处理司法事务的权限。1915年1月,将倭西门卡伦改为呼玛县分驻倭西门县佐。
1916年4月,呼玛县署正式移驻古站。
黑龙江省长公署鉴于倭西门县佐距县城过远,且倭西门对岸俄其麟年克(切尔尼亚耶沃)为俄之沿边重镇,只隔一江,地方交涉不时发生,遂于1929年1月9日发布训令,将呼玛县所属之倭西门县佐改升鸥浦设治局,并规定2月1日为设治局成立日期。设治局驻老街基岛(今鸥浦乡政府驻地西北3公里)。1929年2月14日,省长公署令将鸥浦设治局改升三等的鸥浦县。1929年6月1日,首任县长高式琦“遵令将鸥浦设治局改组成立县政府”,驻老街基岛。由黑龙江省黑河市政筹备处管辖。后经黑龙江省政府补报,内政部“核议”,行政院“照准”。东北沦陷后,1936年伪鸥浦县署由老街基岛迁至今鸥浦村,由黑河省管辖。
1929年4月呼玛县提升为一等县。1930年呼玛全县1.4万人。
东北沦陷后,初由黑龙江省直辖,1934年12月划归黑河省管辖。1945年8月8日3时苏联红军解放了呼玛县。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黑龙江省管辖。1947年3月,撤销鸥浦县和漠河县,并入呼玛县,隶黑河专区。
1964年8月西部林区划归大兴安岭特区管辖。1970年4月,将呼玛县划归大兴安岭地区管辖。1981年5月,将沿江漠河、兴安、开库康、依西肯公社和十八站公社分别划归新设置的漠河县和塔河县管辖。
参考文献
[编辑]-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2023年呼玛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 ^ 中國: 黑龙江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2).
-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国气象局. [2020-04-15].
- ^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国气象局.
- ^ 呼玛 - 气象数据. 中国天气网.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