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
龐統 | |||||||||
---|---|---|---|---|---|---|---|---|---|
耒阳令、軍師中郎將、治中從事、關內侯 | |||||||||
軍師中郎將 | |||||||||
國家 | 東漢 | ||||||||
時代 | 東漢末年 | ||||||||
主君 | 周瑜→劉備 | ||||||||
姓 | 龐姓 | ||||||||
名 | 統 | ||||||||
字 | 士元 | ||||||||
號 | 鳳雛 | ||||||||
職官 | 軍師中郎將 | ||||||||
封爵 | 關內侯(追贈) | ||||||||
祖籍 | 荊州襄陽郡(今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 | ||||||||
出生 | 179年 | ||||||||
逝世 | 214年夏(4月) 雒縣(今四川省廣漢市) | ||||||||
谥号 | 靖侯 | ||||||||
墓葬 | 龐統祠墓 | ||||||||
| |||||||||
龐統(179年—214年夏(农历4月)[1]),字士元,東漢末年襄陽郡襄陽縣[2](治所在今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人。地方上稱其「鳳雛」,與「臥龍」諸葛亮師出同門與齊名。龐統亦是諸葛亮二姐夫龐山民的堂兄弟,與諸葛亮亦有親戚關係,當時俗語有云:「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被南郡太守周瑜任命為功曹,周瑜死後扶送靈柩回江東弔喪,後成為劉備重臣謀士,協助劉備征伐天府之國的四川之地巴蜀,在攻打首府成都附近重要據點支城雒城時被流矢射中身亡,享年36歲[3]。陳壽譽其可比擬為魏國的荀彧和荀攸叔侄。歷任耒阳令、治中從事,官至軍師中郎將;死後由後主劉禪追封為關內侯,追諡為靖侯。
經歷
[编辑]南州冠冕
[编辑]龐統出身荊州名門,年少時質樸魯鈍,未有人識。叔父龐德公看重他。潁州人司馬徽清高雅正,有知人之鑒。龐統弱冠之年(二十歲)去見司馬徽。當時司馬徽在樹上採桑,龐統坐在樹下[a],二人由早談到夜。司馬徽甚奇異,稱龐統為荊南士人之冠,評他為「盛德」,更讚歎龐德公知人的才能,龐統名望漸漸傳開。
雅好人流
[编辑]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在南郡爭奪戰,戰勝曹仁後,佔領南郡領太守。龐統在周瑜南郡太守任下,擔任功曹[4]。後周瑜在巴丘病逝,龐統將周瑜的遺體靈柩護送回江東弔喪,遇到聞名而來的陆绩、顧邵、全琮等。龐統認為全琮:「你好施予、慕賢明,有點像汝南人樊子昭。雖然智力不多,但仍是一時的佳話。」又認為:「陆绩有馱馬的腳力,而顧邵則有馱牛能負重走遠路的能力。」有人便問:「如你所見,陸勣較優勝?」龐統解釋:「馱馬雖厲害,但只能負起一人。但馱牛一日能走三百里,所負又豈止一人!」於是顧邵招待龐統留宿,並問道:「你評價過如此多名人,我與你如何?」庞統說:「陶冶世俗,甄綜人物,吾不及卿;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教化世俗,薦舉人物,我不及你;但論帝王的秘策,攬、倚、伏的精要,我則較有利。)」
眾人受到龐統點評後都十分滿意,更與他結為朋友,說道:「當天下太平時,一定與您談盡四海之士。」
大才小用
[编辑]劉備從孫權手中借走了南郡之後便督管荊州,任用龐統為耒阳令,但在任內无法将职务做好,被免官。鲁肃寄書信給劉備為龐統引薦並加以勸告:「龐士元不是管理百里小縣的人才,命他為治中、別駕的職任,才能彰顯展現出他的才華。」諸葛亮亦加以推薦,於是劉備召見龐統一番談論,開始逐漸十分器重龐統,任命他為治中從事。其待遇僅次於諸葛亮,後升任為軍師中郎將。
有一次,劉備與龐統閒談,問他:「你曾經擔任周瑜的功曹。聽説那次我到京口去求見孫權,周瑜呂範曾上秘信給孫權,讓孫權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誰的麾下,就該效忠誰,各為其主,你不必隱瞞。」龐統回答:「確有此事。」劉備慨然嘆息:「當時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於孫權,所以不能不去京口見他。去了,竟差一點落入周瑜手中!」劉備還説:「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諸葛亮那時也勸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堅持,想來也是怕孫權扣留我。我當時卻認為孫權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應該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堅持去見他,一點也沒有疑慮。現在想來,這確實是一步險棋,並非萬全之計。」
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描述龐統任耒阳縣令,張飛去監視期間,龐統就將百餘日所累積的公務全按部處理。這事件的藍本就是在《三國志·蜀志十一·楊洪傳》裴注引陳壽另一著作《益部耆舊傳雜記》裡的何祗。[5]
經學思謀
[编辑]建安十六年(211年)張松舉薦法正,法正奉益州牧劉璋之命到荊州,迎接劉備進入川蜀共拒漢中張魯,暗中卻請劉備藉機謀取川蜀。劉備猶豫再三,不能決斷。龐統進諫,他說:「荊州荒蕪殘敗,人才物資流失殆盡。而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為鼎足而計,難以有大的發展。益州國富民殷,戶口百萬,沃野千里,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四部兵馬,要調用都一定能齊集,珠寶財貨都無求於境外。我們可以以此來成就自己的大業。」劉備仍然擔心:「如今與我水火不容者,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寬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詭譎,我便忠誠。凡事與他相反,事業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若為得益州,而失信於天下,我不能這麼做。」龐統說:「當今乃腐亂之世,凡事不能拘執常理墨守成規,要宜從權變才行。況且吞併弱小,兼弱攻昧,逆取順守,報之以義,正是古人所重視的。只要事定之後,善待劉璋,厚加封贈,還有誰能你說失於義呢?不趁現在攻取益州,到時會被他人攻佔,追悔莫及。」劉備認為龐統說得有理[6],決定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鎮守荊州,而自己則帶領法正、龐統、黃忠、魏延、霍峻等人,率領數萬兵士進入益州。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勸劉備於宴席上殺了劉璋,這樣將軍不需勞師動眾即可坐得益州,張松法正紛紛贊同,但劉備以自己初來蜀中恩信未立為由而拒絕。劉璋隆重地款待劉備及其部下,增撥給劉備不少兵馬糧草和軍用物資,連戰略關卡白水關也交給他督管,命他率兵去抵禦張魯。劉璋交代完畢,隨即返還成都,然而劉備到葭萌關便止步不前,並未貫徹北上攻打張魯的請求,而是廣樹恩德、收買人心。
征蜀三策
[编辑]建安十七年(212年)張松因事跡敗露被斬,劉備與劉璋正式決裂後,龐統提出上、中、下三策取蜀:
- 上策:「立即秘密挑選精兵強將,晝夜兼程急行軍,襲擊攻取成都;劉璋沒有軍事才幹,又素來沒有預防戒備,突然大軍壓境,便可一舉攻下成都,這就是上策。」
- 中策:「楊懷、高沛乃是劉璋手下的名將,他們倚仗手中的強兵,據守白水關,聽說他們曾幾次上書勸諫劉璋,要劉璋把主公打發回荊州。主公未到達白水關時,可派人去告知他們,就說荊州有緊急軍務,準備回軍救援,同時下令我軍將士整理行裝,佯裝即將撤還的樣子。楊、高二人既欽佩主公的英名,又高興主公撤離益州,料想他們一定會輕裝前來拜送主公,主公可乘機下令將他們捉拿,進而奪佔白水關收編他們的部眾,揮軍攻打成都,這就是中策。」
- 下策:「立即退還白帝城,聯絡荊州兵馬入蜀,與荊州軍隊合兵一處,徐圖進取,慢慢蠶食益州,這就是下策。」
更認為:「如果猶豫不決而滯留此地,大軍必然陷入嚴重的困境,不可拖延下去了。」劉備認為上策過急,下策又太緩,故依採取中策而行。先斬楊懷、高沛,奪取二人的部眾,南下進軍佔領涪城,確保暢通回荊州之路,再攻成都,所向披靡[7]。
君臣皆失
[编辑]當大軍經過涪城時,劉備設宴款待眾人,飲酒作樂,並對龐統說:「今日的宴會,真是樂事。」但龐統責備:「攻打別人的領土,還在飲酒作樂,此非仁義之師所為。」道破劉備的野心,當時酒醉的劉備憤怒地說:「當年周朝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難道他不是仁義之師嗎?你說話不當,請你趕快離開!」於是龐統離席引退。
後來,劉備稍微酒醒後,對龐統感到悔意,派人請龐統還席,龐統便回到坐位。不過,龐統沒有多謝劉備請他回來,卻自己在飲食,神色自若。劉備問他說:「你認為剛才是何人的過失?」龐統答道:「是君臣皆錯。」劉備大笑,繼續宴樂。
鳳雛落坡
[编辑]劉備調遣荊州援軍諸葛亮、張飛、趙雲、劉封逆江而上率軍攻克白帝、江州、江陽。劉備進攻雒城時,龐統率軍攻城,不幸被城防守軍劉循指揮之下流矢射中而身亡,年僅36歲。劉備為之痛惜、流淚,諸葛亮也親自前往拜祭,龐統死後,葬於落鳳坡,更升其父為諫議大夫。後追賜關內侯,260年九月,追諡為靖侯。
逸聞
[编辑]- 甚有修養,評價他人時會誇大讚美別人的優點,有人對此好奇便問他,龐統回答道:「當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方欲興風俗,長道業,不美其譚即聲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教,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方今天下大亂,正義之道逐漸衰退,善人少而惡人多,我想興起這樣的風俗以達到助長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揚好的榜樣,改善世風,如果不這樣做,善人會越來越少。十個人當中如果可以改善五個人,就可以將此事完成一半,進而達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勵自己,這樣難道不行嗎?)」大意是想通過讚美人去鼓勵、指導世人向善。
家庭
[编辑]父輩
[编辑]- 其名不詳。在龐統去世後被拜為議郎,後來又遷為諫議大夫。
- 龐德公,龐統的從父,漢末襄陽一帶的名士,善於品評人物。
同輩
[编辑]子
[编辑]評價
[编辑]- 庞统自评:「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 司馬徽:「南州士之冠冕。(龐)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 習鑿齒曰:「夫霸王者,必體仁義以為本,仗信順以為宗,一物不具,則其道乖矣。今劉備襲奪璋土,權以濟業,負信違情,德義俱愆,雖功由是隆,宜大傷其敗,譬斷手全軀,何樂之有?龐統懼斯言之泄宣,知其君之必悟,故眾中匡其失,而不脩常謙之道,矯然太當,盡其蹇諤之風。夫上失而能正,是有臣也,納勝而無執,是從理也;有臣則陛隆堂高,從理則群策畢舉;一言而三善兼明,暫諫而義彰百代,可謂達乎大體矣。若惜其小失而廢其大益,矜此過言,自絕遠讜,能成業濟務者,未之有也。臣松之以為謀襲劉璋,計雖出於統,然違義成功,本由詭道,心既內疚,則歡情自戢,故聞備稱樂之言,不覺率爾而對也。備宴酣失時,事同樂禍,自比武王,曾無愧色,此備有非而統無失,其云『君臣俱失』,蓋分謗之言耳。習氏所論,雖大旨無乖,然推演之辭,近為流宕也。」
- 袁宏《三國名臣頌》:「士元弘長,雅性內融。崇善愛物,觀始知終。喪亂備矣,勝塗未隆。先生標之,振起清風。綢繆哲后,無妄惟時。夙夜匪懈,義在緝熙。三略既陳,霸業已基。」
- 裴松之:“谋袭刘璋,计虽出于统,然违义成功,本由诡道,心既内疚,则欢情自戢,故闻备称乐之言,不觉率尔而对也。备酣宴失时,事同乐祸,自比武王,曾无愧色,此备有非而统无失。其言‘君臣皆失’,盖分谤之言耳。”
- 方孝孺:“然徽以孔明、庞统并称,吾窃有疑焉。论者惜统早死,故功业不及孔明;余谓使统不死,终非孔明比也。孔明之学,庶乎王道;而统之言,皆矫诈功利之习。刘璋之迎昭烈,或说昭烈就取益州,昭烈恐失信于天下,统则请就其来迎而袭杀之;昭烈之不即从,所以坚益州之民服从之志,犹有王者之用心也;统独切切焉欲夺璋之位,其器量何浅哉?王者患孚德不弘、道不洽,不患土狭民微也。”(《孔明之学庶乎王道》)
- 李光地:“庞士元论人才,不肯求全责备,这个心胸,便可以称‘凤雏’。”(《榕村语录》)
艺术形象
[编辑]三國演義
[编辑]《三國演義》中龐統的形象與史書上的龐統有所不同。《演義》中描寫龐統容貌醜陋,在赤壁之戰時受周瑜之託而向曹操獻連環計,曹操因此將戰船用鐵索連接起來。劉備入蜀後,在龐統的輔佐下奪取涪城,斬了泠苞之後,與龐統分兵進取雒城;出發前,龐統馬失前蹄,請求換乘劉備座騎白馬--的盧,並自告奮勇擔任前軍,行至一地勢逼窄之山谷處,聽說此地名叫「落鳳坡」,心知此乃不利之兆,遂遭埋伏於此的張任軍認作劉備,亂箭射死。
歇后语
[编辑]-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影視形象
[编辑]- 中國大陸湖北電視台電視劇《諸葛亮》(1985年):由刘明凯飾演龐統。
- 香港亞洲電視台電視劇《諸葛亮》(1985年):由曾偉權飾演龐統。
- 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電視劇《三國演義》(1994年):分別由祝士彬、金書貴飾演龐統。
- 台灣華視電視劇《關公》(1996年):由鄧安宁飾演龐統。
- 電影《诸葛孔明》(1996年):由石玉昆飾演龐統。
- 電影《一代枭雄曹操》(1999年):由石玉昆飾演龐統。
- 中國大陸電視劇《卧龙小诸葛》(2001年):由刘晓虎飾演龐統。
- 中國大陸電視劇《三国》(2010年):由杜旭东飾演龐統。
- 香港無線電視台電視劇《回到三國》(2012年):由章志文飾演龐統。
動漫遊戲
[编辑]- 真三國無雙系列 / 無雙OROCHI系列(光榮公司開發,河內孝博配音)
- 三國志
- 三國演義
- 《蒼天航路》(王欣太)中的龐統是一個足智多謀的美男子。
- 《火鳳燎原》(陳某)中的龐統臉上有刺青,右眼眼白全黑。擅長算計布局,被三奇賈詡稱為「怪物」,是司馬徽的弟子,更是名聞天下的軍師集團「水鏡八奇」中的「六奇」,在關東軍平陽兵營中在短時間破解董卓軍中計謀而得「鳳雛」之名,在宛城之戰中出山,並使曹操走上絕路及司馬家因反曹而滅門,實為劉寵起義而鋪路,因劉寵死於司馬家暗殺而失敗,在徐州遇上劉備後,對劉備作重新評估並有投劉備之意,官渡之戰曾助孫策平于吉及進犯曹操(實為袁方舉薦,以分化周瑜和孫策),赤壁之戰前曾遊說甘寧投降孫權,在諸葛亮下江東時曾遊說其投劉備,赤壁之戰後正式投劉備。
- 《王者荣耀》中的庞统被设定为一位刺客和傀儡师,能够操作傀儡,释放暗器进行战斗。但正因为该形象与历史上的同名谋士形象严重不合,迫于各方压力,《王者荣耀》制作组将旗下设计英雄“庞统”改名“元歌”。
註解
[编辑]注释
[编辑]- ^ 資治通鑑 漢紀五十九 孝獻皇帝壬建安十九年(甲午,公元二一四年)夏,四月 劉備圍雒城且一年,龐統為流矢所中,卒。
- ^ 《後漢書·逸民列傳》:“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據其叔伯的籍貫補。
- ^ 唐庚曰:“庞德公以孔明为卧龙,以士元为凤雏,则士元之齿当少于孔明。孔明卒时年五十四,而士元先卒二十二年,则士元物故尚未三十也,岂不惜哉!”即唐庚认为“卧龙”“凤雏”的说法意味着庞统比诸葛亮年轻,认为庞统去世时其实不到三十岁。
- ^ 《太平御覽·卷264◎職官部六十二○功曹參軍》引《荊州先德傳》作周瑜逼龐統任其部下:“周瑜領南郡,以龐士元名重,州里所信,乃逼爲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
- ^ 祗字君肅,初仕郡,後為督軍從事。時諸葛亮用法峻密,陰聞祗遊戲放縱,不勤所職,嘗奄往錄獄。眾人咸為祗懼。祗密聞之,夜張燈火見囚,讀諸解狀。諸葛晨往,祗悉已闇誦,答對解釋,無所凝滯,亮甚異之。
- ^ 九州春秋曰:統說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彊,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借以定大事。」備曰:「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義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統曰:「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備遂行。
- ^ 《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統復說曰:「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旣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杖彊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旣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沈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乆矣。」先主然其中計,即斬懷、沛,還向成都,所過輒克。
- ^ 《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南次至雒,以為廣漢太守。存素不服龐統,統中矢卒,先主發言嘉歎,存曰:「統雖盡忠可惜,然違大雅之義。」先主怒曰:「統殺身成仁,更為非也?」免存官。頃之,病卒。失其行事,故不為傳。
- ^ 《傅子》:(傅)巽在荊州,目龐統為半英雄,證裴潛終以清行顯。統遂附劉備,見待次於諸葛亮。潛位至尚書令,並有名德。
參考資料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