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
外觀
奴才是指善於侍奉主人的奴僕。《晉書·劉元海載記》:「穎不用吾言,逆自奔潰,真奴才也。」
到清代,滿語阿哈(滿語:ᠠᡥᠠ,轉寫:aha)被譯為「奴才」。清朝的宦官面對皇帝自稱「奴才」;滿洲、蒙古、漢軍八旗等擁有旗籍之大臣也自稱「奴才」,漢人臣下只能自稱「臣」。皇后與皇帝對話,也要自稱「奴才」。這被認為是「尊統於一」,有任何人都不能大過皇帝,皆是臣僕之意。溥儀退位後,遜清小朝廷仍維持此套禮儀[1]:120。
魯迅的雜文《隔膜》說:「滿洲人自己,就嚴分着主奴,大臣奏事,必稱『奴才』;而漢人卻稱『臣』就好。這並非因為是『炎黃之胄』,特地優待,錫以佳名的;其實是所以別於滿人的『奴才』,其地位還下於『奴才』數等。」。魯迅這樣說,是由於清朝首崇滿洲,漢臣事實上比滿臣地位低。旗人(包括滿洲人、漢人和其他民族)與皇帝是主奴關係,民人(包括漢人和其他民族)則與皇帝是君臣關係。
用法
[編輯]清朝小說《紅樓夢》第三十二回:「這會子又叫我做,我成了你們的奴才了。」《孽海花》第十八回:「況且沒有巴柄的事兒,給一個低三下四的奴才含血噴人,自己倒站着聽風涼話兒!」
現代一般用於諷刺,含有負面意義。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溥佳. 记清宫的庆典、祭祀和敬神.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編). 《晚清宫廷生活见闻》 (PDF). 中國·北京市: 文史資料出版社. 1982 [2023-04-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5-26) (簡體中文).
統一書號:11224·99
這是一篇語言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