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歐陽文忠公文集 (四部叢刊本)/集古錄跋尾卷第九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集古錄跋尾卷第八 歐陽文忠公文集 集古錄跋尾卷第九
宋 歐陽脩 撰 宋 胡柯 撰年譜 景上海涵芬樓藏元刊本
集古錄跋尾卷第十

集古録䟦尾卷第九 歐陽文忠公集一百四十二

   唐樊宗師絳守居園池記長慶三年

右絳守居園池記唐樊宗師撰或云此石宗師自書

嗚呼元和之際文章之盛極矣其怪竒至於如此

集本

   唐張九齡碑長慶三年

右張九齡碑按唐書列傳所載大節多同而時時小

異傳云壽六十八而碑云六十三傳自左𥙷闕改司

勲貟外郎而碑云遷禮部𫝊言集本作云說卒召爲祕

書少監集賢院學士知院事碑云副知至後作相遷

中書令始云知院事其載張守珪請誅安禄山事

無此傳云九齡判守珪狀碑云守珪所請留中不行

而公以狀諌然其爲語則略同碑長慶中立而公薨

開元二十八年長慶三年實八十四年所傳或

有同異而至於年壽官爵其子孫冝不繆當以碑爲

是也治平元年二月十日書右眞

   唐田布碑長慶四年

右田布碑𢈔承宣撰布之事壯矣承宣不能發於文

也蓋其力不足爾布之風烈非得左丘明司馬遷筆

不能書也故士有不顧其死以成後世之名者集本有猶

有幸不幸集本有焉字各視其所遭如何爾今有道史

漢時事者其人偉然甚著而市兒俚嫗猶能道之自

魏晉以下不爲無人而其顯赫不及於前者無左丘

明司馬遷之筆以起其文也治平甲辰秋社日書

   唐沈𫝊師游道林嶽麓寺詩長慶中

右嶽麓寺詩沈傳師撰并書題云酬唐侍御姚貟外

而二人之詩不見不知爲何人也獨此詩以字畫傳

于世而詩亦自佳傳師書非一體此尤放逸可愛也

右集本

   唐崔能神道碑長慶三年

右崔能神道碑李宗閔撰能弟從書碑云拜御史中

丞持節觀察黔中仍賜紫衣金印按唐世無賜金印

者官制古今集本作古今官制沿革不同而其名號尚或相

襲自漢以來有銀青金紫之號當時所謂青紫者綬

也金銀者乃其所佩印章尓綬所以繫印者也後世

官不佩印此名虚設矣隋唐以來有隨身魚而青紫

爲服色所謂金紫者乃服紫衣而佩金魚爾宗閔謂

賜金印者繆也今世自以賜緋銀魚袋賜紫金魚袋

結入官銜集本有矣字集本作今有階至金紫光禄大夫者

遂於結銜去賜紫金魚袋皆流俗相承不復討集本作訂

正久矣故因宗閔之失并記之治平元年七月二十

日書右眞蹟

   唐李徳𥙿茅山三像記寳暦二年

右茅山三像記李徳𥙿撰徳𥙿自號上清玄都大洞

三景弟子上爲九廟聖主次爲七代先靈下爲一切

含識敬造老君孔子尹眞人像三軀此固俚巷庸鄙

人之所常爲徳𥙿爲之有不足恠然以孔子與老君

爲伍而又居其下此豈止徳𥙿之獨可罪耶今史記

載孔子問禮於老𨈭集本作聃下同𨈭戒孔子去其集本作驕

氣多慾而孔子歎其道集本無此字猶龍之語著于集本作於

耳目自漢以來學者未有以爲非者豈止徳𥙿之罪

治平元年八月八日書右眞蹟

   唐李徳𥙿平泉草木記開成五年

    已下三篇同是李衛公撰故不與别碑歳月爲叙

右平泉草木記李徳𥙿撰余嘗讀鬼谷子書見其馳

說諸侯之國必視其爲人材性賢愚剛柔緩急而因

其好惡喜懼憂樂而捭闔之陽開隂塞變化無窮顧

天下諸侯無不在其術中者惟不見其所好者不可

得而說也以此知君子冝慎其所好蓋泊然無欲而

禍福不能動其利害不能誘此鬼谷之術所不能爲

者聖賢之髙⿰至支 -- 𦤺也其次簡其所欲不溺於所好斯可

矣若徳𥙿者處冨貴招權利而好竒貪得之心不已

至或疲弊精神於草木斯其所以敗也其遺戒有云

壞一草一木者非吾子孫此又近乎愚矣右集本

   唐李文饒平泉山居詩開成五年

讀山居詩見文饒夣寐不忘於平泉而終不得少償

其志者人事固多如此也余聞釋子有云岀家是大

丈夫事蓋勇決者人之所難也而文饒詩亦云自是

功髙臨盡處禍來名滅不由人者誠㢤是言也熈寜

壬子正月二十九日書右眞蹟

   唐李徳𥙿大孤山賦㑹昌五年

賛皇文辭甚可愛也其所及禍或責其不能自免然

古今聦明賢智之士不能免者多矣豈獨斯人也㢤

右集本

   唐大孤山賦歲月未詳

右字畫頗佳而傷於柔媚世傳墀工小篆此豈其筆

一作 右見綿本拾遺

   唐辨石鐘山記大和元年

右辨石鐘山記并善權寺詩遊靈巖記附覽三子之

文皆有幽人之思蹟其風尚想見其人至於書畫亦

皆可喜蓋自唐以前賢傑之士莫不工於字書其殘

篇斷稾爲世所寳傳於今者何可勝數彼其事業超

然髙爽不當留精於此小藝豈其習俗承流家爲常

事抑學者猶有師法而後世媮薄漸趨苟簡久而遂

至於廢絶歟今士大夫務以逺自髙忽書爲不足學

徃徃僅能執筆而間有以書自名者世亦不甚知爲

貴也至於荒林敗塜時得埋没之餘皆前世碌碌無

名子然其筆畫有法徃徃今人不及兹甚可歎也石

鍾山記字畫在二者間頗爲劣而亦不爲俗態皆忘

憂之佳玩也右眞蹟

   唐法華寺詩大和八年

右法華寺詩唐越州刺史李紳撰其後自序題云大

和甲寅歲遊寺刻詩于壁詳自序所言似紳自書然

以端州題名較之字體殊不𩔖甲寅大和八年

集本

   唐薛苹唱和詩大和中

右薛苹唱和詩其間馮宿馮定李紳皆唐顯人靈澈

以詩名後世皆人所想見者集本有而宿尤有詩名六字然詩皆

不及苹豈唱者得於自然和者牽於強作邪右眞蹟

   唐僧靈澈詩元和四年

右靈澈詩云相逢盡道休官去林下何曽見一人世

俗相傳以爲俚諺慶曆中天章閣待制許元爲江淮

發運使因修江岸得斯石於池陽江水中始知爲靈

澈詩也澈以詩稱於唐故其與相唱和者皆當時知

名之士包侍郎者佶也徐廣州者浩也代宗時爲嶺

南節度使右集本

   唐李藏用碑大和四年

右李藏用碑王源中撰唐玄度書玄度以書自名于

一時其筆法柔弱非復前人之體而流俗妄稱借之

爾故存之以俟識者右眞蹟

   唐玄度十體書歲月未詳

右售玄度十體書前本得於蘇氏後本得於李丕緒

少卿丕緒長安人名家子喜收碑文二家之本大體

則同而文有得失故並存之覽者得以自擇焉右集

   唐鄭澣隂符經序開成二年

右隂符經序鄭澣撰柳公權書唐世碑碣顔柳二家

書最多而筆法徃徃不同雖其意𧼈或岀於臨時而

模勒鐫刻亦有工拙集本無此十八字公權書髙重碑余特

愛模者不失其真而鋒鋩皆在至集本有於字隂符經序

則蔡君謨以爲柳書之最精者云善藏筆鋒與余之

說正相反然君謨書擅當世其論必精故爲誌之治

平元年二月六日書右眞蹟

   又已下七篇同是柳誠懸書或撰故不與别碑歳月爲叙

余自皇祐中得公權所書隂符經序遂求其經云石

已亡矣常意必有藏于人間者求之十餘年莫可得

治平三年有鐫工張景儒忽以此遺余家小吏遽録

之信乎余所謂物常聚於所好也右眞蹟

   唐山南西道驛路記開成四年

公權書徃徃以模刻失其真雖然其體骨終在也

綿本拾遺

   唐何進滔徳政碑開成五年

右何進滔徳政碑唐翰林學士承旨兼侍書柳公權

撰并書進滔唐書有傳開成五年立其髙數丈制度

甚閎偉在今河北都轉運使公𪠘園中右集本

   唐李聽神道碑開成五年柳公權書

右李聽神道碑李石撰聽父子爲唐名將其勲業昭

彰故以碑考傳少所差異而史家當著其大節其微

時所歷官多不書於體冝然惟其自安州刺史遷神

武將軍史不冝略而不書者蓋闕也右集本

   唐李石神道碑㑹昌三年

右李石碑栁公權書余家集録顔栁書尤多惟碑石

不完者則其字尤佳非字之然也譬夫金玉埋没於

泥滓時時發見其一二則粲然在目特爲可喜尓熈

寜三年季夏旣望書右眞蹟

   唐髙重碑㑹昌四年

右髙重碑元𥙿撰栁公權書唐世碑刻顔栁二公書

尤多而字體筆畫往往不同雖其意𧼈或岀於臨時

而亦繫於模勒之工拙然其大法則常在也此碑字

畫鋒力俱完故特爲佳矧其墨蹟想冝如何也治平

元年正月廿五日書右眞蹟

   唐康約言碑大中七年

右康約言碑栁公權撰幷書約言宦者爲河東監軍

唐自開元以後軄官益濫始有置使之名歷五代迄

今多因而不廢世徒知今之使額非古官襲唐舊號

而不知皆唐宦者之軄集本有也字約言在大和開成間

嘗爲鴻臚禮賔使又爲内外客省使以此見今之使

名自樞宻宣徽而下皆唐宦官軄也又以見鴻臚卿

寺亦以宦者爲使於其間約言又爲宣徽北院副使

又見當時南北院宣徽皆有副使也治平甲辰秋社

前一日書右眞蹟

   唐復東林寺碑大中十一年

右唐湖州觀察使崔黯撰栁公權書東林寺㑹昌中

廢之大中𥘉黯爲江州刺史而復之黯之文辭甚遒

麗可愛而世罕有之右集本

   唐王質神道碑開成四年

右王質神道碑唐太子賔客劉禹錫撰并書質字華

卿王通之後也開成中爲宣歙池等州觀察使右集本

   唐㑹昌投龍文㑹昌五年

右㑹昌投龍文余修唐本紀至武宗以謂奮然除去

浮圖銳矣而躬受道家之籙服藥以求長年以此知

其非明智之不惑者特其好惡有所不同尓及得㑹

昌投龍文見其自稱承道繼玄昭明三光弟子南嶽

炎上眞人則又益以前言爲不繆矣蓋其所自稱號

者與夫所謂菩薩戒弟子者亦何以異余嘗謂佛言

無生老言不死二者同出於貪信矣㑹昌之政臨事

明果有足過人者至其心有所貪則其所爲與庸夫

何異治平元年五月五日書右真蹟

   唐俞珣書陳果仁告身并捨宅造寺䟽大中

   八年

右陳果仁告身并妻軫静縁捨宅造寺䟽附䟽後題

明政二年按隋書煬(「旦」改為「𠀇」)帝本紀大業十一年十月東

海賊帥李子通擁衆渡淮僣稱楚王建元明政則明

政二年乃大業十二年也唐髙祖實録武徳二年

月隋禦衛將軍陳稜以江都降即以稜爲緫管九月

李子通敗稜䧟江都國號呉建元明政則明政二年

武徳三年矣二說不同如此吕夏卿爲余言若以

大業十二年爲子通僣號之二年則江都方亂煬(「旦」改為「𠀇」)

安得南幸而唐實録陳稜事可據則明政二年當爲

武徳三年也隋書繆矣果仁終始事迹不顯略見於

隋書云唐𥘉爲隋太僕丞元祐將煬(「旦」改為「𠀇」)帝巳遇弑沈法

興果仁共殺祐起兵據江表法興自稱緫管大司馬

録尚書事承制置百官以果仁爲司徒其事止見此

爾開元中僧徳宣爲果仁記捨宅造寺載其世家頗

詳而其功閥官爵歲月多繆徳宣言中毒以死而宅

䟽言見屠戮當以宅䟽爲是徳宣文辭不足録獨採

其世次事蹟終始著之俾覽者覈其真僞而少益於

廣聞煬(「旦」改為「𠀇」)帝本紀髙祖實録皆唐𥘉人所撰而不同如

此何㢤右集本

   售圭峯禪師碑大中九年

右圭峯禪師碑唐相裴休撰并書其文辭事迹無足

採而其字法世所重也故録之云右集本

   唐濠州勸民栽桑勑碑大中十年

余得劉莒修兖州文宣王廟碑見大中時中書門下

牒又得此碑見大中時勑乃知平章事非署勑之官

今世止見中書門下牒便呼爲勑惟告身之制僅存

右集本

   唐閩遷新社記歲月見本文

右閩遷新社記唐濮陽宁撰其辭云大中十年夏六

月關西公命遷社于州坤或作凡築四壇壇社稷其

廣倍丈有五尺其髙倍尺有五寸主以石壇風師廣

丈有五尺髙尺有五寸壇雨師廣丈而髙尺云文字

古雅甚可愛嗚呼唐之禮樂盛矣其遺文有足采焉

州縣社稷有主見于此記蓋大中時其禮猶在也按

唐書楊發自蘇州刺史爲福建觀察使至大中十二

年遷嶺南節度以歲月推之關西公者楊發也右集本

   又

唐時州縣社稷有主獨此碑見之開元定禮至大中

時猶僅存也禮樂廢壞乆矣故録此記以著之右眞蹟

   唐令狐楚登白樓賦咸通二年

右登白樓賦令狐楚撰白樓在河中至楚子綯爲河

中節度使乃刻於石綯父子爲唐顯人仍世宰相而

楚尤以文章見稱世傳綯爲文喜以語簡爲工常飯

僧僧判齋綯於佛前跪爐諦聽而僧倡言曰令狐綯

設齋佛知蓋以此譏其好簡楚之此賦文無他意而

至千有六百餘言何其繁也其父子之性相反如此

信乎堯朱之善惡異也右集本

   唐百巖大師懷暉碑歲月未詳

右百巖大師懷暉碑權徳輿撰文鄭餘慶書歸登篆

額又有别碑令狐楚撰文鄭絪書懷暉者吾不知爲

何人而彼五君者皆唐世名臣其喜爲之傳道如此

欲使愚庸之人不信不惑其可得乎民之無知惟上

所好惡是從是以君子之所愼者在乎所學楚之文

曰大師泥洹茶毗之六年余以門下侍郎平章事攝

太尉泥洹茶毗是何等語宰相坐廟堂之上而口爲

斯言集本有邪字臯夔稷契居堯舜之朝其語言尚書載

之矣異乎此也治平元年七月十三日雨中書右真蹟

   唐孔府君神道碑咸通十二年

右孔岑父碑鄭絪撰栁知微書其碑云有子五人載

戣戡戢戵按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岑父六子戵之下

又有威表據孔氏譜譜其家所藏碑文鄭絪撰絪自

言與孔氏有世舊作碑文時戣等尚在然則譜與碑

文皆不應有失而不同者何也余所集録與史傳不

同者多其功過難以碑碣爲正者銘誌所稱有襃有

諱疑其不實至於世繫子孫官封名字無情増損故

毎據碑以正史惟岑父碑文及其家譜二者皆爲可

據故並存之以俟來者治平元年三月廿二日侍上

御崇政踈決繫囚退遂家居謝客因書右眞蹟

   唐白敏中碑咸通三年

右白敏中碑畢諴撰其事與唐書列傳多同而傳載

敏中由李徳𥙿薦進以𫉬用及徳𥙿貶抵之甚力以

此爲甚惡而碑云㑹昌中徳𥙿起刑獄䧟五宰相竄

之嶺外公承是之後一年𡨚者皆復其位以此爲能

其爲毀譽難信蓋如此故余於碑誌惟取其世次官

壽郷里爲正至於功過善惡未嘗爲據者以此也碑

又言桑道茂事云桑道慕不知孰是治平元年七月

二十日右眞蹟

   唐于僧翰尊勝經咸通五年

右尊勝經于僧翰書僧翰筆畫雖遒勁然失分𨽻之

法逺矣所以録者亦自成一家而爲流俗所貴故聊

集本作述之庶知博采之不遺爾右真蹟

   唐張將軍新廟記龍紀元年

右張將軍新廟記李巨川撰唐彦謙書張魯事史傳

詳矣巨川文辭匪工所録者彦謙書爾彦謙書頗知

名於世故畧存其筆蹟也右集本

   唐王重榮徳政碑中和四年同是唐彦謙書附此

右王重榮徳政碑歸仁澤撰唐彦謙書重榮當唐之

末再逐其帥遂據河中雖破黄巢平朱玫之叛有功

於一時而阻兵召亂爲唐患者多矣碑文辭非工而

事實無可采所以録者俾世知求名莫如自修善譽

不䏻掩惡也考重榮之碑豈不欲垂羙名於千載而

其惡終𭧂於集本作于後世者毀譽善惡不可誣故也彦

謙以詩知名而詩鄙俚字畫不甚工皆非余所取也

治平元年清明前一日書右眞蹟

   唐磻集本作盤溪廟記咸通二年

右磻溪廟記張翔撰髙駢書駢爲將嘗立戰功威恵

著於蠻蜀筆研固非其所事然書雖非工字亦不俗

蓋其明爽豪儁終異庸人至其惑妖人吕用之諸葛

殷等信其左道以冀長年乃𮪍木鶴而習凌虚僊去

之𫝑此至愚一品皆知爲可𥬇而駢爲之惟恐不至

者何㢤蓋其貪心已動集本作薫於内故邪說可誘於外

内貪外誘則其何所集本増有而二字不爲㢤右眞蹟

   唐梁公儒碑天祐中

右梁公儒碑于廣撰王說書公儒者世爲成徳軍將

公儒當王鎔時爲冀州刺史以卒其碑首題云唐故

成徳軍内中門樞宻使特進檢校太保使持節冀州

諸軍事冀州刺史團練守捉等使軍噐作坊使其餘

所領事軄甚多皆當時方鎮常事不足書惟樞宻使

唐之末年内官之軄其後方鎮遂亦僣置於此見之

軍噐作坊五代之際號内諸司使皆朝廷官然不見

其始置集本有之字時而今見於此豈方鎮之軄朝廷因

而用之耶將方鎮之盛亦僣置也公儒事迹無所取

特以此録之治平元年五月十八日書右眞蹟

   唐花林宴别記歲月未詳

右花林宴别記唐竇常撰花林寺在滁州全椒縣余

在滁陽遣推官陳詵以事至縣見寺旁石澗岸土崩

岀石崖𨼆𨼆有字亟命模得之右集本

   唐陽武復縣記貞元十九年

唐衢文世罕傳者余家集録千卷唐賢之文十居七

八而衢文秪𫉬此尓然其氣格不俗亦足佳也右真蹟

   唐崔敬嗣碑景龍二年

右唐崔敬嗣碑胡皓撰郭謙光書崔氏爲唐名族而

敬嗣不顯皓爲昭文館學士然亦無聞三字集本作觀其事

實文辭皆不足多采而余録之者以謙光書也其字

畫筆法不減韓蔡李史四家而名獨不著此余屢以

爲歎也治平元年七月三十日右真蹟

   唐⿰氵閠 -- 潤州陁羅尼經幢歲月未詳

右陁羅尼經幢今在潤州寳墨亭中唐雲陽野夫王

奐之書字畫頗爲世俗所重故録之以備廣採右集本

   唐夔州都督府記㑹昌五年

余嘗謂唐世人人工書故其名堙没者不可勝數毎

與君謨嘆息于斯也如貝靈該繆師愈今人尚不知

其姓名况其書乎余以集録之博僅各得其一爾

綿本拾遺

   唐鄭權碑寳曆二年

右姚向書筆力精勁雖唐人工於書者多而及此者

亦少惜其不傳於世而今人莫有知者惟余以集録

之博得此而已熈寜辛亥孟夏清心堂書右見綿本拾遺

   唐王蘂詩沈𫝊師李德𥙿唱和  見綿本歲月未詳      拾遺

惠泉在今荆門軍余貶夷陵道荆門裴回泉上得二

子之詩佳其詞翰遂録之逮今蓋三十年矣嘉祐八

年十一月二十日書

   唐人書楊公史傳記歳月未詳

右楊公史傳記文字訛缺原作者之意所以刻之金

石者欲爲公不朽計也碑無年月不知何時然其字

畫之法廼唐人所書爾今𦆵㡬時而磨滅若此然則

金石果能傳不朽邪楊公之所以不朽者八字集本作楊公者

震也其所不朽者果待金石之傳邪凡物有形必有終弊自

古聖賢之傳也非皆託於物固能無窮也廼知爲善

之堅堅於金石也集本無也字嘉祐八年十一月廿日書

右眞蹟

   唐放生池碑天寳十年

右放生池碑不著書撰人名氏放生池唐世處處有

之王者仁澤及於草木昆蟲使一物必遂其生而不

爲𥝠恵也惟天地生萬物所以資於人集本有也字然代

天而治物者常爲之節使其足用而取之不過故

物得遂其生而不夭三代之政如斯而巳易大傳

曰庖犧氏之王也能通神明之徳以𩔖萬物之情作

結繩而爲網𦊙以佃以漁蓋言其始教民取物資生

而爲萬世之利此所以爲聖人也浮圖氏之說乃謂

殺物者有罪而放生者得福苟如其言則庖犧氏遂

集本有人間之聖人五字地下之罪人矣治平元年八月十日

右眞蹟



集古録跋尾卷第九


絳守居園池記元第八十

張九齡碑元分作上下卷

卷上第三百六徐浩結銜云廣州刺史持節充嶺南節度

當云廣州刺史豫章石本卷末有此二十二字

卷下第三百七同異一作異同

唐田布碑元第八百四十二

道林嶽麓詩元第一百一十六

崔能神道碑元第八百八十三官不一無官字

茅山三像記元第九百九十老君一作

平泉草木記元第五百三十九無窮此下一有故字其利一無其字其次

一作然則可矣二字上一有亦字有云一無有字非吾一作治平元年

七月二十四日中書東㕔後閣書一有此十七字

 又别本

 右平泉山居草木記李徳𥙿撰余嘗讀鬼谷子書

 見其馳說諸侯之國常視其人賢愚材性剛柔緩

急而因其好惡喜懼憂樂而捭闔之陽開隂閉變

 化無窮顧天下諸侯無不在其術中者惟不見其

 所好者不可得而說也以此知君子冝愼其所好

 泊然無欲而禍福不䏻動利害不能誘此鬼谷之

術所不能爲者也是聖賢之所難也

平泉山居詩元附五百三十九

孤山賦元第二百一十九

辨石鍾山記元第三百二見其此下一有爲字以逺此下一有業字前世

一作當世治平元年二月六日書一有此九字

法華寺詩元第一百七

薛苹唱和詩元第三百一十四其間一無此二字名後世一無後字

二字上一有而字

靈澈詩元第一百八相唱和者四字一作遊郎者一無者字州者

代宗二字上一有浩字

李藏用碑元第三百七十

唐玄度十體書元第四百八十四文有一作互有嘉祐癸卯七月

二十五書一有此十一字

     元第二百九十九

     驛路記元第一百二十七

     政碑元第二十二至二十七

李 神道碑元第七百一十七治平元年七月三十日書

此十

李石神道碑元第四百一十三

髙重碑元第二百八十九

康約言碑元第八百二十五

復東林寺碑元第三十八

王質神道碑元無卷第

㑹昌投龍文元第六百五十七

陳果仁告身并捨宅造寺䟽元第五百八十七

子通爲一作乃終始一無此二字沈法興此下一有與字嘉祐八年

在癸卯八月十一日書一有此十四字

圭峯禪師碑元第六十九

濠州勸民栽桑敕碑元第一百七十二

 又别本一作勸農碑

 皇祐元年春余自揚移潁舟過濠梁得此碑於今

 樞宻使張公昪唐之制敕之文今不復見盖官失

 其軄乆矣此大中時敕也尚可見其遺制焉

閩遷新社記五第五十五

登白樓賦元第九百四十五好簡此下一有也字治平元年八月八

日祈晴于太社晨歸遂書一有此十七字

百巖大師碑元第九百二十八

孔府君神道碑元第四百六十三世繫一作

白敏中碑元第六百六十六廌進一作薦進十日此下一有書字

于僧翰尊勝經元第三百十三

張將軍新廟記元第一百五十四書頗知名書一作詩

王重榮碑元第四百十六

磻溪廟記元第九百三十五凌虚一作治平元年中秋日書

一有此八字

梁公儒碑元第七百三十七

花林宴别記元無卷第

陽武復縣記元第九百四十九

崔敬嗣碑元第七百四十二

陁羅尼經幢元無卷第今在一作在今

夔州都督府記元第七百二十四堙没一作埋没于斯一作於斯

鄭權碑元第六百六十八

玉蘂詩元第一百六十九恵泉詩附一作沈傳師字文鼎蒙泉詩附

楊 史傳記元第一百七十年月此下一有日字非皆一作皆不二十

一有八字

放生池碑元第九百五能通一作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