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爾·科馬羅夫
弗拉基米爾·科馬羅夫 | ||||||||||||||
---|---|---|---|---|---|---|---|---|---|---|---|---|---|---|
出生 | 蘇聯莫斯科 | 1927年3月16日|||||||||||||
逝世 | 1967年4月24日 蘇聯奧倫堡州 | (40歲)|||||||||||||
國籍 | 蘇聯 | |||||||||||||
職業 | 工程師 | |||||||||||||
獎項 |
| |||||||||||||
航天生涯 | ||||||||||||||
宇航員 | ||||||||||||||
軍階 | 上校 | |||||||||||||
在太空時間 | 2天3小時04分 | |||||||||||||
甄選 | 1960年 | |||||||||||||
任務 | 上升1號 聯盟1號 | |||||||||||||
簽名 | ||||||||||||||
弗拉基米爾·米哈伊洛維奇·科馬羅夫[1](俄語:Владими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омаров,1927年3月16日—1967年4月24日)是一名蘇聯太空人。他是史上第一位因載人太空船罹難的太空人,也是第一個多次進入太空的蘇聯太空人[2]。
生平
[編輯]科馬羅夫於1960年入選蘇聯第一組宇航員,並曾作為波波維奇的替補隊員參與了東方4號任務。他本人第一次進入太空是在上升1號任務,而在他的第二次飛行任務聯盟1號中,他因飛船降落傘故障而死於飛船墜毀[3]。
科馬羅夫的妻子是瓦蓮京娜·雅科夫列夫娜·基謝廖娃,並有兩個孩子:葉夫根尼和伊琳娜。
榮譽
[編輯]1971年發現的小行星1836以科馬羅夫命名,同樣以他名字命名的還有一個月球上的環形山。受宇航員和小行星的啟發,作曲家貝雷特·迪恩創作了一支名為'科馬羅夫的隕落'的交響樂,這支曲子於2006年由西蒙·拉特爾指揮演出,收錄EMI古典音樂專輯系列古斯塔夫·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
在眾多榮譽中還包含一個於1969年建立在盧布爾雅那的弗拉基米爾·米哈伊洛維奇·科馬羅夫宇航火箭技術俱樂部 (ARK)。
國際宇航聯合會頒發的「科馬羅夫獎」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相關傳言
[編輯]墜毀前,蘇聯總理柯西金曾告訴科馬羅夫「祖國將以他為驕傲」。儘管有許多流言稱科馬羅夫死前一直在詛咒飛船設計者和飛行控制員,這是由於蘇聯領導人在技術有疑慮時因為政治面子刻意送人上太空所致(此前已有多次發射失敗),但據美國國家安全局在伊斯坦布爾的監聽站報告稱:科馬羅夫的回覆無法聽清[4]。
在中國大陸,科馬羅夫曾被選入學校課文。2001年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五冊課文《悲壯的兩小時》是摘自《讀者》雜誌投稿,[5]講述科馬洛夫在聯盟1號無法打開降落傘減速而知道即將身亡,當着全國觀眾的面向國家領導人匯報70分鐘,並接受蘇聯英雄稱號。此範文後來被被科協主管報章指出違反物理常識(太空船返回地球一般只有十幾分鐘,而且由於黑障效應不能發出電磁波),[6]人民網選之為「2004十大科技騙局」。[6]新京報指出範文弄巧反黜,「當孩子們發現這部聖經中的一章曾堂而皇之地打着英雄主義的旗號欺世盜名,他們將如何看待自己接受的教育和提供給他們教育的國家?」[7]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在莫斯科红场欢迎宇宙航行员大会上勃列日涅夫同志的讲话. 人民日報. 1964年10月30日: 第3版.
「上升號」太空船的成員——弗拉基米爾·米哈伊洛維奇·科馬羅夫、康斯坦丁·彼得羅維奇·費奧克季斯托夫、鮑里斯·鮑里索維奇·葉戈羅夫加入了這個家庭。
- ^ Colin Burgess; Kate Doolan. Fallen Astronauts: Heroes who Died Reaching for the Mo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16. ISBN 9780803285972 (英語).
- ^ Von Hardesty; Gene Eisman. Epic Rivalry: Inside the Soviet and American Space Race. National Geographic Books. 2007: 212. ISBN 9781426202094 (英語).
- ^ An analysis of the Soyuz 1 flight. [2007-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7).
- ^ 〈宇航員之死〉,《讀者》,1995年第2期,馮峰鳴(單位:山東青年文化館)。人教版課本原文見:悲壮的两小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網. [2020-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12-17).
- ^ 6.0 6.1 2004十大科技骗局之八:中学课本出差错. 人民網科技——轉自北京科技報(北京青年報社主辦、北京市科協主管). 2005-01-05 [2020-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3).
- ^ 语文课文胡编乱造 <悲壮的两小时>拿孩子开涮.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國際在線——轉自新京報. 2004-02-23 [2020-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8). 四年後重刊於:初三语文教材中的弥天大谎:课文竟是胡编乱造. 鳳凰資訊——轉自新京報. 2008-09-28 [2020-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29).